首頁 > 文學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作者:由 李大嘴講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2-07

百姓之不見保什麼意思

導讀: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眾所周知

,中國清末就一直處於被他國壓迫得狀態,清末就一直戰亂不斷,革命成功後又開始了八年的抗戰。只是一直以來中國也有反攻,一直上戰殺敵的確是百姓之子。既然一切為反攻,則凡與反攻無直接關係者理應從緩辦理,而為反攻所需要者,不論事實如何困難,如有缺陷,皆當整頓,不論環境如何難辦,如當改正,即須改正。一壯丁必得一壯丁之用,一加侖油必得一加侖油之用,一斤血汗必得一斤血汗之用。從背面說,其與反攻無直接關係者,縱有關於十年大計,百年樹人,也不妨從緩。因為失地早收復年,即等於十年建設之效力。瞻念淪陷區之痛苦,頓想到陸放翁有詩為證。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其二曰:一代之政風,每造於開國之時,而今日正開國之時造政風之日也。今後百年之氣運即決於此時。故今日政風之厚薄,實為百年治亂之所繫就中國近代史論,純由滿洲人辦事的一段,不值得說了,只從曾、胡時代說起。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面對國外列強

曾國藩、羅澤南之辦湘軍,雖說鄉人部曲之觀念極重,而且不敢“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究竟把握著儒家傳統的要點,“言忠信,行篤敬”,誠而勿欺,慎終於始,所以農夫可以作勇卒,秀才童生可以為大將,此中道理,並無如何開新局面之處,因為曾之為人,本亦是皇甫嵩之伯仲,然而規模典型既在正軌之中,一時天辰頗似有一種清明之。一到曾之繼承人李鴻章手中風氣頓變。李於曾氏,亦曾用心效法,究以天性及少小環境之差別,大不相同了。李為一代之霸才,他的做法卻也大雜霸氣。我們可以說,曾氏正而不譎李氏譎而不正。一譎之後,自有如袁世凱者出焉。自曾氏在鄉辦團算起,到袁世凱餘孽消滅為止,約八十年,即自李氏創辦準勇算,也要七十年,然而李鴻章譎而不正之影響,直到北伐統一才算大體結束。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學習西洋科技

由此可見風氣造成影響之遠,風氣轉變之亦易亦難。新中國本為中山先生所創造,而創新軍,純為主義之發揮,其弘規亦非羅澤南輩所能想見。兩公之創造新局面,民物為之一新追想清末以及北洋軍伐時代之日月,恍如隔著幾百年,這誠然是中國史上之一奇蹟。然而古人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我們今日政界的風氣是否皆可滿意,這是要檢討,要改革,要以理想之局面遺留後人的,今日政界的風氣,我一時以為大可以注意者有兩件事:第一,如何發動人民的力量。這事可以蘇聯近事為比擬,納粹攻蘇開始時,許多人認為蘇聯必早敗,因為正在清黨清軍之後,斯氏政權是要遭嚴重試驗的,然而事實證明絕不如此。這因為斯氏政權雖未給人民以自由,卻曾給人民以平等,在封建勢力部族雜壓之下之人民得到平等,其忠勇是無量的。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李鴻章和洋人

我這裡並不是說蘇可完全為我們取法,但我們卻不可不注意蘇聯是能發動人民力量的。我作一個小小的建議,我們的官,尤其是大官,可以一律“改善”其生活如平民。他們已有許多如此了,但願其全數如此。再進一步,“耕者有其田”,何不早些日子施行?今日政府之力量已甚強,根基已甚固,盡不必太多顧慮。如果官不成為階級,則中國三千年之弊病一掃而空矣。現在官也要抽壯丁了,大是訊息,但願一切高官之子弟,男則皆從軍上前線,女則皆作軍人醫院之看護,此風推而廣之,此意擴而充之,以至於官吏中無富人,有勢者不役人,我們的子孫要幾百年享受不盡了。第二件事是如何發動在官者盡職奉公之心。誠然今日奉公盡職之公教人員實不為少,中央如此,地方亦然。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晚年的李鴻章

然而這個比例似乎尚未達到理想之大多數,似乎有時與地位之高低,成反比例。做一錄事則盡力抄寫,做一科員則日夜辦稿,此猶可合於孔子之道,曰會計當而已矣。一為司處之長,則有環境焉,有上司焉,有外面之人須考慮其“敵乎友乎”焉。至於長官,則“人事”之困難更多矣。當年胡林翼在湖北與太平軍練兵廝,有個文官是他頂頭上司,他已經善於應付了,而猶不時自怨自嘆的說:“七分精神對付官制軍,三分精神對付長毛。”今日之司處之長,以及更上層之官究竟用幾分精神來辦事,幾分精神來對付環境?假如用一番宋儒克已自省的工夫,或且偶有人要覺得胡林翼的比例,還不算太壞罷?或者可美罷?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清朝貧苦老百姓

其實此等風氣之充實也不算難事,只要有幾個,或者十幾個“其直如矢”之人,“惟仲山甫,剛亦不吐,柔亦不茹”只是就事辦事,不顧環境,不畏上下,社會上風俗可以立刻醇厚些。這尤在乎在上位者之提倡了。這中間自然也不免要有無故犧牲了自己的,然而當此盛世之始,總要成功的。更有進者,欲人盡職,則必先許人以盡言,假之以禮而不責其言過,然後一機關之中,首長之與屬從,可上下相通,如“魚之得水”,不僅為主僚關係而已。試看歷史上的朝代,每一個大朝代之安定,總在一個偏於寬放的皇帝手中,例如漢之文帝、唐之太宗、宋之仁宗、明之孝宗,其時發言盈廷,好的壞的都有,有些話,我至今讀史尚覺不耐,而當時的皇帝耐之。

如今太平來之不易,在亂世中百姓上戰殺敵,富貴子弟卻安享太平

清朝的貴族生活

偏偏這四個皇帝的時代,是四朝中人才最盛的時代,為百年開太平,豈不可怪?昧昧我思之,此中大有道理在。常有人謂,此時人才多,彼時人才少,此皆半是半非不是不非之論。人得際會,得其施展,則為人才,所以鄧禹當年所望不過文學,馬武所望不過督郵。不得其機會不得其施展,則誰知其為人才?設若諸葛亮遇到明思宗,至多也不過幾十個宰執中之一人,或至於斷頭而後已。然則人才之出,在柔性的時容易,在剛性的時代艱難,只聞“魚之得水”為佳話,不聞木之得火為美談。

小編感悟:無論在什麼時候戰亂的最終受害者都是百姓,生命誠可貴。小編認為世界和平比什麼都重要,生命是無價的,無論是什麼利益都不能凌駕於生命之上。無論那個朝代或是哪個國家,都應該以百姓的利益為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