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白話莊子——應帝王之6、7:用心若鏡、渾沌之死

作者:由 賞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2-13

致人勝物而不傷是什麼意思

6、沒有求名之心,沒有謀略的智慮,不任性的強要去做一件事,不做投機取巧的事情。體味那無窮無盡的大道,任心境遊蕩在寂靜而又廣闊的境域。盡情享受天所賦予的自然本性,而又不自鳴得意於自己的所得,這也是達到空明的心境!聖人的用心就像一面鏡子,任物來去,不加送迎,如實的反應事物的形像,而不加隱藏,所以就能夠勝物而不為物所傷。

注:至人用心若鏡,是指至人之心能如實反映外在的客觀事物,且能如實反映民心向而廣納民意。與以明一樣,莊子強調要能如實地反映萬物的客觀景象,不為私慾和成見所隱蔽。這一客觀反映論的認識心,道德心,審美心的倡導同時出現,經稷下道家的闡發,而荀子,韓非一脈亦多所申論,可謂先秦心學之另一新章。美國學者安樂哲(Roger Ames)與郝大維(David Hall)曾在他們合著的書中說:“道家思想既不消極被動,也不枯寂。水是生命之源,鏡是一種光源,心是一種能夠起改造作用的能量之源。像鏡子那樣去認知,不是要重複這個世界,而是將其投射於某種光亮中。

7、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儵和忽常常到渾沌的境內相會,渾沌待它們很好。儵和忽商量報答渾沌對他們的善意,他們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東西,呼息,只有渾沌沒有,我們試著給他鑿出七竅。”

於是他們一天為渾沌鑿一個竅,鑿了七天,渾混死了。

注:每次看到這個故事,心裡都會有種莫名的悲傷,有時候善意並不一定能做出好事,刻意的去追求別人都有的東西,也並不一定會帶來好的後果,也許就和儵、忽、渾沌一樣,成了悲劇。

莊子用高度的藝術筆法描述渾混之死,比喻有為之政給百姓和人間帶來的災害。以表達其無為而治的思想。莊子在《人間世》《至樂》兩篇中反覆提出這一告誡,透過愛馬人和魯候養鳥的故事,莊子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無視效果,而一味強調自己的願望,這樣的好心又能被誰所承認和接受呢?

南海之帝儵,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渾沌,都有豐富的含義:渾沌:1、比喻純樸自然之美,2、喻各適其性,渾沌之死,如魯候飼鳥。3、南海為陽,北海為陰,中央為陰陽結合

白話莊子——應帝王之6、7:用心若鏡、渾沌之死

6、無為名屍體,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7、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