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作者:由 崔醫生科普風溼痛風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4-26

類風溼幾年會到晚期

國內有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將類風溼性關節炎分為五期,這樣分期有利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

急性期(類風溼早期)

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區域性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病程在2~6個月至1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溼病人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6周。關節X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經有效治療後關節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腫痛完全消失,或僅留關節微痛或酸困不適,可完全控制1~3年以上或治癒。因此此期是爭取完全控制或治癒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早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但若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病人在3~6個月之內又急性發作,加重或惡化,逐漸轉入亞急性期。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亞急性期(類風溼中期)

臨床上,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覆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6小時;病程在1~3年;X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為急性滑膜炎進展,出現血管炎和肉芽組織,血管翳開始形成。此期離不開抗風溼止痛藥,當量小或間隔時間較長(6小時以上)時,不能有效止痛和緩解僵硬症狀。但此期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後,可控制3個月至3年。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慢性期(類風溼晚期)

臨床上,多由亞急性期轉變而來。多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但關節腫痛的程度可比較輕,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變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溼手或類風溼足。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全身情況不良,多有消瘦、貧血或嚴重內臟損害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晨僵在6小時以上。

病程一般在3年以上,可持續十多年或數十年。x線檢查見骨質疏鬆廣泛、骨質破壞明顯,且為多關節、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脫位、變形、增生、強直。

此期在病理學上,見血管翳侵入軟骨及骨、軟骨和骨組織嚴重破壞、纖維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療較困難。離不開治療,一般抗風溼藥的效果多半不穩定,但經過強有力而合理地治療,骨破壞可以修復。此期應強調綜合治療,以延緩和控制病變的進展。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緩解期

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病人經過有效而合理的治療,多數能進入緩解期。進入緩解期的病人,關節腫脹消退、疼痛顯著減輕、可有輕微壓痛、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好轉、晨僵小於30分鐘;血沉等實驗室檢查指標降低或明顯好轉;關節X線檢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臨床上仍需要小劑量或間斷性的藥物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穩定期

急性和亞急性期的病人,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病變可穩定3個月至3年,部分病人可以臨床治癒。穩定期病人,關節腫疼完全消失,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顯著好轉或消失;晨僵偶有或無;血沉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關節X線表現同慢性期,但骨質破壞基本靜止,出現修復和增生或完全恢復正常。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期,五個時期有利於綜合治療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呈靜止狀態或正常,臨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