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焦慮煩躁,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卻總是樹欲靜風不止,怎麼辦

作者:由 德元空道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6-10

內心煩躁靜不下來怎麼辦

想靜和能靜是有差別的,並不是我們想靜就能靜的,如果在古代,人們慾望比較單純的時候,想靜和能靜的差別並不大。

但時至今日,

我們每個人的慾望太多,太強烈

,想靜和能靜的差別,也變的越來越大,而且,我們自己並不覺得慾望多,還覺得自己很正常。

對於一些可以清心寡慾的人,我們反倒覺得人家不正常,而且時常猜想他們是不是受到了什麼刺激才會變得要靜,要寡慾。

但當我們遇到難事的時候,此時我們不約而同的都想要靜一靜。

焦慮煩躁,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卻總是樹欲靜風不止,怎麼辦

煩惱,不順

我們還可以靜麼

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我們本就處於動靜之間,有動有靜才正常,始終處於動中的人類還是很少見的,它早晚要歇歇的。

但心亂能不能靜呢?有點難,我們早已習慣了太多的思維,過度的用腦。但遺憾是,到目前為止,沒有那個老師告訴我們,

如何是適度用腦

過度用腦的結果就是,形成習慣性的思維,沒事也思維。實在沒事找點事也要思維,而且,我們不知道這是用腦過度。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沒事時可以不思維,不思維時可以讓大腦修復。

那麼靜是什麼呢?如果我們的大腦不停的思維,試問如何能靜,

難道靜是大腦思維出來的麼?

靜應該是我們身心感覺到的,停止思維之後的自然而然,是那種天然的無憂無慮。

體會到這些才叫靜。

焦慮煩躁,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卻總是樹欲靜風不止,怎麼辦

靜不是功用,靜是本來的狀態

一般人經常有這樣的問題,想靜下來做點事,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可就是靜不下來,就是沒辦法靜。

其實,要靜的應該是心,或叫靜心。

但靜心的狀態是近乎天然的狀態,是近乎天然的

本來狀態。

這種狀態是佛家,道家的修行狀態。

一般人要的不是修行狀態,說的難聽一點,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什麼是修行狀態。

一般人所謂的靜下來,其實,不是佛家道家講的靜心。

而是專心,譬如專心學習,專心工作。有專注,持續的意思。

這與靜的關係不大,但不少朋友誤會了靜心與專心的區別,以為差不多,其實,不是一回事。

佛家的靜是法門,是可以證得究竟涅槃的法門。

《圓覺經》雲: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

焦慮煩躁,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卻總是樹欲靜風不止,怎麼辦

靜的開始

焦慮煩躁,想靜下來學點東西,卻總是樹欲靜風不止,怎麼辦

發心後的安靜

如何專心,如何專注呢?

所謂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內心的靜不靜,無關外界有沒有風。

如果受外界影響就無法靜的話,世間很難有真正的靜。

真正的靜,與外在無關,只與我們的心有關。

按修行的觀念,一切外相皆如,夢幻泡影,內心無塵,一切時都可靜

我們一般人對於修行的靜,大多是不瞭解的,我們要的大多是專心,專注。

如何專心,或是專注呢?

要有必要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但這些約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要有一個形成的過程。

譬如,我們要靜下心來學習,那麼在規定的時間我們就學習,哪怕學不進去時也要堅持。

我們可以縮短學習時間,但不能幹其他的事。

也就是說,我們第一天哪怕就學習十分鐘就行,時間短沒事,但在這十分鐘只能學習,不能思維別的事。

第二天一樣,不怕學習時間短,但要堅持。

如此,只要堅持一週七天,到了時間就去學習,學習的時候不幹其他的事。

七天足夠養成習慣,形成習慣就會有專心,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專注力。

形成習慣就有學習動力,習慣本身就有慣性,慣性就是動力。

方法並不難,就看做不做,不做一切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