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企示錄|脈脈創始人林凡:行業遷徙之路充滿泥濘,看清方向才能拿到機會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7

脈脈找工作如何

“3箇中高階人才,有2個在脈脈。”日前,脈脈App創始人兼CEO林凡在2022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亮相。

林凡,1980年出生,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踩著網際網路發展浪潮成長起來的“高學歷、高資歷”企業家。他曾和王小川幹了七年,離任搜狗CTO後開始創業,於2013年上線了國內首款立足職場社交的脈脈App。

林凡指的中高階人才,即年薪30萬以上的這部分人群。他提到,中國排名前20的城市裡,年薪30萬以上的人才規模大概是1000多萬,其中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有600多萬。而在脈脈的註冊使用者裡,來自北上廣深的就有400多萬。“這是我們非常獨特、非常有價值的核心資源。”他表示。

脈脈是如何贏得這群中高階使用者的?林凡在分享中,談到了脈脈在發展中的一次重大戰略轉折,談到了如何利用內容構建完成盈利閉環,還談到了當下他所觀察到的行業及人才面臨的巨大挑戰。或許,從他的發言中,我們可以收穫一些對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的思考和啟發。

企示錄|脈脈創始人林凡:行業遷徙之路充滿泥濘,看清方向才能拿到機會

以下為發言實錄(有刪減):

大家好,我是脈脈CEO林凡。我們在過去幾年時間裡,走了很多的彎路,我們也有一些對彎路的思考,在這裡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脈脈是2013年成立的,今天已經是一個擁有1。2億職場使用者的職場社群和求職招聘平臺。同時我們還能夠連線到147萬家活躍企業,這看起來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但是其實在幾年前,我們還是一個以職場社交為核心的這樣的一家公司。

從“社交”到“社群”的一次戰略性轉型

我們是怎麼從一家職場社交平臺往職場社群平臺上面去走的呢?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折。我們當時碰到最大問題是,職場社交雖然很好,也吸引了很多使用者來註冊,但是這些使用者沒有辦法有效留存。我們做了很多的最佳化和改進,不管是從產品層面上面持續去打磨,還是在運營層面上面持續去最佳化,還是不斷地去調整我們各種各樣的匹配演算法。不管怎麼努力,使用者活躍的規模在逐漸下降。

但是我們觀察到另外一個現象,有一個很小的板塊,當時叫“直言”,它一共只有4個員工投入進來,1個產品、1個運營、2個研發。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板塊,它的活躍、它的內容生產在不斷地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我們思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使用者需求才是符合中國職場的需求?

如果我們觀察中美的網際網路產品,其實我們大概能有一些初步洞察。美國有非常多的社交產品,從早期的Freestyle、MySpace,到後面如日中天的Facebook、Linking,以及再後面的WhatsApp、Snapchat、Instagram等等,社交平臺層出不窮。這其實非常好的滿足了美國人做一個個體,想要更充分的自我表達,想要跟別人有更多的連線這樣的一種需求。但在中國,這樣的產品除了微信、QQ以外,是非常少的。

但是中國有另外一類產品非常的龐大、非常的多,就是社群類的產品。大家可以看到,從最早天涯、貓撲、貼吧、豆瓣,再到今天的小紅書、知乎等等各種各樣的平臺的時候,都會有發現有很多的使用者喜歡透過內容的方式在一個公開平臺上去交流和討論。而相反,在美國這方面的產品形態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

中國人他其實比較有集體主義的心態,他希望跟別人一起討論、一起交流是一個比較舒服的場景,單獨的自我展現和交流其實不是一個非常令人舒服的場景。

所以當我們觀察到這樣的一個現象以後,就會開始再進一步的思考。我們會發現社交它本質是解決是人和人之間的連線訴求。有一部分的職場需求,比如我們要更好地找到合作伙伴,我們要去尋找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我們要去找一些新的企業。這些需求非常的剛性,但它很低頻,它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這種連線的訴求。但是另外一部分訴求就是去了解更多的資訊,這個是我們發現在中國職場上一個非常高頻的需求。

在一個資訊體系裡面,

我們如何能夠幫助使用者去更快地、更有效地找到他想要的資訊,其實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比如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可能在網際網路、線上教育等等這樣的一些行業裡面發展的不是那麼順利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更多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哪些行業是?你有哪些資訊能夠了解到這些行業?這個就是今天我們碰到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再比如,在脈脈上有非常多人去問我拿到了這幾家公司的offer,我該怎麼去選擇?他也需要很多資訊。還有我在職場上面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我如何解決?

最後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以為我們做的是社交,其實我們做的最主要還是社群。我們為什麼能做好一個獨特的,跟小紅書、跟知乎等等平臺不一樣的社群,是因為脈脈平臺上面我們的這些使用者都是經過了職業身份認證的,我們有70%的使用者都經過了職業身份的認證。你試想一下,我們討論一個關於華為的事件時,如果底下評論的這些員工都是經過郵箱認證過的華為員工,你肯定會對這裡產生的資訊有更強的信任感,得到更有效的幫助。這是脈脈今天的一個很明顯的、作為一個社群的獨特優勢。

但是轉型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漫長和痛苦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講?它首先涉及到的是產品的轉型。我們要提供很多新產品,比如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同事圈、行業圈、熱榜等。我們要去解決很多運營上的問題。因為不同的行業,大家關注和想要討論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去解決在產品層面上面、在運營層面上面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去完成我們這樣的一個轉型。

但是非常高興的是,大家看前面提到的1。2億使用者的體量和規模,是我們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得到的結果。

企示錄|脈脈創始人林凡:行業遷徙之路充滿泥濘,看清方向才能拿到機會

找準核心價值,完成盈利閉環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再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命題就是我們的收入如何增長,脈脈除了各個社群都擁有的會員收入、廣告收入之外,其實脈脈還有一個非常獨有的收入,來自於我們招聘服務收入。前面提到,脈脈上有大量的經過職業身份認證的使用者活躍,在擁有眾多人才儲備的情況下,衍生出招聘服務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對脈脈上這些獨特的中高階使用者來講——我們定義中高階使用者就是這種年薪30萬以上的這群人——找工作其實已經不是在招聘平臺上面去投簡歷了。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種是獵頭找到你,還有一種是透過你的朋友找到你,說公司有個什麼崗位,我覺得你特別適合。但脈脈就比較巧妙地利用到了前面提到的內容社群。所有的這些中高階人才,他會經常的以周為單位在脈脈上活躍,再去參與到各種各樣的內容交流和討論中來。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獵頭在平臺活躍了,如果你朋友透過這個平臺找到你了,他都能幫你觸達到工作機會。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跟傳統招聘平臺的差異性。

所以我們總結來看,傳統的招聘平臺它可能透過打廣告獲得大量的獎勵,並且鼓勵這些使用者在平臺上面投遞簡歷,創造商業價值。這是它的一個典型閉環。這個閉環最大的缺陷或者最大缺點就是它每年都要投入鉅額的廣告費用。當一家公司它發展到一定階段,沒有辦法打那麼大規模的廣告的時候,它可能就會被後來者居上,另一家招聘平臺就湧現出來了。所以縱觀中國這20多年的招聘平臺發展史,就是一家公司取代另外一家公司這麼一個過程,不斷的有新的公司湧現,但是舊的公司也不會消失,因為大家都需要靠打廣告的這種方式來去吸引使用者。

但對於脈脈來講,就是靠我們的內容社群去留住使用者,這樣平臺就不需要有一個花錢的閉環,而是直接在平臺上面去發現人才、觸達人才、保留人才等等,全生命週期的工作都可以在脈脈上面發生。從結果的角度上面來看,我們的收入增速是行業第一,我們比第二名的增速都要快很多。

我們還有兩組資料來證明我們對中高階人才是非常有優勢的。一方面是脈脈這1。2億的使用者裡面,我們有320萬以上的“CxO” 級別人才,有1500萬總監及以上的人才。我們看到財富的報告上面提到,中國前20的城市,年薪30萬以上的人才規模差不多在1000多萬,北上廣深四個城市600多萬。脈脈自己的資料來看,我們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就有400多萬,所以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在脈脈平臺上面活躍。

另外一組的資料你可以看到,中國一共有將近1000家萬人以上的公司,將近26000家的千人以上的公司。但是在脈脈的投入圈產品裡,我們基本上已經覆蓋所有千人以上的公司。而且大部分公司的滲透率都很高。比如我們看到位元組跳動有80%的滲透率,就意味著10萬名員工,有8萬名是脈脈的使用者。這兩方面的資料其實都證明了,我們今天基本上每3箇中高階人才就有2個在脈脈,這個是我們非常獨特的、非常有優勢的核心的價值。

企示錄|脈脈創始人林凡:行業遷徙之路充滿泥濘,看清方向才能拿到機會

行業遷徙之路充滿泥濘,企業和人才都面臨巨大挑戰

前面提到脈脈整個的使用者和收入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巨大的承載。但這是脈脈一家公司取得的成績。我們如果放眼看到更大的經濟環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環境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什麼這麼講?

在過去20

年時間裡,以軟體、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這樣一個軟技術週期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但是在最近這幾年,他們的發展動力開始明顯的下滑。我們觀察到另外一部分的以硬體為核心的硬技術週期開始快速上升。

比如新能源汽車、晶片電子、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比如生物醫藥、碳中和等等,這些行業在快速發展和增長。

在這樣一個大週期變動的情況下,我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還是人才。麥肯錫有一個報告,提到說人工智慧這項技術是能夠產生6000億產業附加值的,它能夠推動像汽車、像交通、像生命科學等產業的快速增長。但你想,人工智慧技術其實就是靠人才、靠專家去幫你解決企業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這時候我們其實需要的是專業型、技術型人才。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又看到一家企業可能只需幾十個優秀的管理人才,就能夠幫助這個企業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充分發揮專家力量,帶領企業度過艱難週期。所以企業最重要的壓艙石,其實是專業技術人才和優秀管理人才。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

在這樣一個大週期變動的情況下,不僅僅是企業,各種各樣的人才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以前大家都是奔向了網際網路,今天開始大家不知道要奔向哪個具體的行業了,行業的選擇、行業的發展其實都是每一個人要面臨的挑戰。

雖然整個行業的遷徙道路是充滿泥濘的,但是我自己對此是很樂觀的。

不管是企業、企業家,還是每一個具體人才,我們在整個職業的發展路徑上面,如果我們能夠看得清楚方向,即使身處一個充滿著泥濘的環境,也可能像

20年前大家在互聯網裡面淘金一樣,拿到巨大的發展和機會。

謝謝大家。

瀟湘晨報記者曾羽璇 圖/2022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官網、脈脈App官網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