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作者: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10

留聲機能錄音嗎

封面新聞記者蘇定偉 實習生陳恩鳳

1、2、3、4、5、6!60歲的中學物理實驗老師對著一個紙杯吼完數字,稍作停頓後, 1、2、3、4、5、6!又從紙杯裡回放傳遞出來。9月4日,一段“紙杯留聲機”的影片在網上熱傳,誰製作出這樣的紙杯留聲機?影片的背後是一名“80後”的創業故事,他離開大學校園教師崗位,憑藉自己的動手實驗能力辦“創坊”,匯聚全國物理實驗發燒友。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中學物理老師釋出“紙杯留聲機”影片

“真沒想到這個影片會這麼火!”60歲的朱向陽是江西省信豐中學物理實驗老師,在村小代課4年,後來在鄉鎮中學當副校長,教初中教物理。20年前,由於教學成績突出,從鄉鎮上調到信豐中學,一直從事物理教學實驗。“我都不給學生上課了,都是為物理老師準備好實驗,有時我會給老師們上實驗課!”朱向陽是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自制教具能手、贛州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信豐縣“十佳道德模範”。信豐中學成立了朱向陽名師工作室,團隊有物理組7名教師,地理組3名教師。

一個普通的塑膠杯怎麼能夠把人的聲音固定、儲存和回放呢?

“這個是我朋友設計的,他知道我喜歡動手,拿過來給我看看效果怎麼樣。這個就是以前的留聲機的工作原理,它在紙杯的杯底上固定了一根鋼針,人對著紙杯說話,聲音的振動引起杯底的振動,振動的鋼針在塑膠杯上劃下痕跡,留下的就是聲道。還原的時候,讓鋼針的針尖放到聲道上,然後轉動那個杯子,帶動紙杯的底部振動,把聲音還原出來。”

“這個東西人家早就搞出來了,只不過我們把一個簡單的東西做出來供教學,透過實驗讓學生或者大眾知道,要有創新意識,要有發明意識。”

朱向陽老師介紹,這套“紙杯留聲機”是“創坊”坊主田若平給他快遞過來的,“每年全國物理學會年會,我們會碰面,會交流一些實驗創意。”平時兩人微信聯絡,一有好的想法,就在微信上交流。收到“紙杯留聲機”後,朱向陽老師喊了幾個同學,先向同學們演示,再叫同學們動手組裝。開始大家都不信,一個普通的紙杯真能儲存和回放聲音?當聽到紙杯裡回放出聲音時,大家都驚呆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聲現象實驗,雖然留聲機早已有了,現在也已被淘汰,利用簡易器材製作成具備錄音、放音的有趣功能,作為科普特別是科學教學的實驗素材,就是透過實驗來培養學生和大眾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一群物理實驗發燒友的狂歡:聽到歡呼,有點上癮

田若平老師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讀研的時候,北京奧運後,他和導師做了一個科技奧運暢想的聯動裝置去參展,“我是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們對於科學實驗的興趣和愛好,每一個孩子的笑臉和專注都讓我很感動,也體會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畢業工作7年後,田若平老師辭去工作,自己創業專職做科普。全國有很多人對科普非常喜歡,包括一些鄉村中學老師,但由於條件侷限,他們很少有交流機會,能不能匯聚這些愛好者的力量,一起服務於大眾?他組建了一個“科學物語”實驗團隊,一幫物理實驗的發燒友組成了一個民間的學會,進行不定期的實驗探討和交流。

2019年5月之前,田若平的“下海”就只經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有一天,重慶的黃根老師在群裡發一個貼子,想很喜歡做實驗的老師那裡去拜訪學習、交流探討,他就做了個邀請帖,居然來了50人。人,越來越多,都得帶著自己的得意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或者討論改進完善。會議結束時,田若平做總結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流眼淚了,因為我們50多個人裡面有一些都是快退休了,甚至還有一些縣城的鄉村老師,他們很熱情,對事情很專注,但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或實驗條件。”有這麼多的草根愛好者喜歡科學實驗,那我就把這他們組織起來,‘科學物語’由此而來。”

這群民間發燒友去了北京、上海,到處參加科普活動,還參加世界科技教育大會,面向全球表演“科學秀”,甚至成參加中美科技交流專案,“聽著現場孩子們的歡呼聲,很震撼,有點上癮。”目前這個群體100人左右,有兼職成員,有大學生愛好者,有一線教師,他們都喜歡動手,善於創新。

田若平主導的“我創造 我快樂”的大型科學實驗展演的全國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場科學秀,已經開展了90場。前段時間,陝西寶雞科技館請田若平面向全市公眾做一場科普活動,居然人山人海!“活動檔期已經排到十月底了!”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紙杯留聲機”的背後:80後研究生下海辦“創坊”,一群科普發燒友的盛世狂歡

聲音刻錄到塑膠杯上,留給下一代回放出來

1877年愛迪生第一次將“瑪麗有隻小羔羊”這句話刻錄在錫箔紙上時,他肯定想不到,在之後將近150年間,各種錄音放音裝置層出不窮。黑膠唱片留聲機、鋼絲錄音機、磁帶錄音機、MP3、CD機等等。然而就是這些富有時代色彩的發明與創造,在它們所對應的那個年代,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給那個年代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與享受。

“紙杯留聲機”已經第三代了:第一代,有一個長長的管子做尾巴,裡面藏有馬達,組裝起來費時費力,可以錄音時長10秒左右;第二代,去掉了長尾巴,將馬達固定到了斜面板上,節省了空間,但是馬達和圓盤的變速比例不完善,錄音時長太短,不足6秒,每次錄音只有塑膠杯的三分之二利用起來,其餘表面浪費。因為變速比的問題,電機旋轉時速度過高噪音太大,往往掩蓋了回放聲音。還有一個關鍵問題,轉速快了之後,機器整體振動明顯,回放時針尖很容易脫軌,致使難以播放出來聲音。

第三代配置了更加靜音的電機馬達,改變了圓盤的直徑,讓轉速比更加合理,旋轉起來幾乎靜音,可以更加清晰地聽到回放,也不容易脫軌。同時還更改了設計,並利用螺絲位置尺調節後,將塑膠杯的外表面全部利用起來錄音,長達15秒。第三代還配備了充電鋰電池,讓此留聲機更加便攜,隨時隨地即可展示留聲回放的精彩時刻。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5秒,這可是人類的一大步呀!不同人的聲音,錄進去後播放出來聽得出區別,而且很明顯。“只要留存記錄的杯子存在,這個聲音可以永世儲存。”(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