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作者:由 崔靖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19

漢代拓片有收藏價值嗎

漢畫像石是一部漢代的百科全書,是我國文化藝術中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不僅是漢代及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展的巔峰,在我國美術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而且對漢代以後的美術藝術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稱之為“敦煌前的敦煌”。漢畫像石拓片的價值,在於透過拓片中的內容,可以引申研究漢代經濟、文化、藝術、美學等許多領域。近年來作為藝術品的熱門收藏,被很多人熱衷執迷。由於國家文物管理的相關規定,能夠得到漢像畫石真品拓片是彌足珍貴的。

2019年8月的一天,在北京山水美術館的漢畫學會辦公室,值田達志先生從山東返京。書法學習交流之後,贈我一幅漢像畫石拓片(見圖一)。當展開拓片,墨香撲鼻而來。仔細觀賞拓片,不由浮想聯翩,思緒回到過去。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圖一:孔子問禮圖 淨尺寸104*26( cm )

我對漢像畫石及拓片的喜歡與熱愛由來已久。記得幼年時,家鄉的文化館裡放置一石棺(已殘)和一些破損的城牆磚。石棺是整塊石板拼成,依稀記得上面有一些花紋。牆磚上有些模糊不清的字。我與同學們每次去文化館,都要圍著觀看觸控,許久方去。後來我的美術老師裴玉林先生告訴我們,這些是從鄉下挖出來的漢代墓葬等文物。這是我對漢像畫石最初的朦朧感覺。

在後來的書法學習道路上,尤其是十七歲那年到西安的碑林,使我對碑與拓片有了認識。曾記得用了足足兩天的時間,遊走和沉浸在碑林之中。陳列在西安碑林第四室西側第三排南數第二位置的《魁星點鬥石》深深吸引了我。這是西安碑林中令人矚目的名碑刻之一,此刻石為圓首方座形,高114釐米,寬60釐米,刻於清穆宗載淳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一個叫馬德昭的四川人以儒家修養為準則,用“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個字,巧妙構建成魁星形象,左手託硯,右手執筆,一腳翹起託一“鬥”字,一腳立“鰲”字之上,取魁星點鬥獨點鰲頭之意。形象生動,拼字巧妙。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巧妙構圖,使人叫絕!正是古人文字遊戲之作的名品!離開碑林時,我在大門口的紀念品營業部買了一張這塊碑的拓片。後來才知道這通碑是複製品。原碑在山東泰安的岱廟。儘管如此,墨香和拓片上的字形與影像,至今記憶猶新。遺憾的是這幅拓片在日後東跑西顛的生活輾轉中沒能儲存下來。這是我對拓片的第一次情結。

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在四川、安徽、山東等地斷斷續續的遊歷中,頻頻得以有機緣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我尤為喜歡與駐足於漢像畫石前。記得在沛縣的博物館裡,徘徊於高大與精美的漢像畫石和碑石前,依依不捨,不願離去。被其刻畫的人物、場景、花飾與文字所深深吸引。此後在一些私人收藏家朋友那裡,陸續觀賞了一些漢像畫石拓片。自內心深處印下了刻骨的烙印。

記得有一位收藏界朋友,執一幅說是四川廣元摩崖刻石的拓片,有四尺整張宣紙大小。(見圖二)讓我為其題寫款識。經查詢資料與諮詢相關人士,得知其刻畫的是當時賣酒情形,所以權定為《漢酒肆圖》。用國畫顏料硃砂色與隸書書體在拓片上部左方題寫了標題。經查詢資料後,採用國畫硃砂色行書,書寫了“酒在歷史中釀成的醇香,濃郁綿長。美酒流過歷史,也創造歷史。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石《酒肆圖》,真實記錄了漢代酒文化的生活場景。讓我們似乎聞到了兩千年前美酒的醇香滋味。丙申二月六日識。崔靖。”為了更加美化拓片,我又用墨色及行書體書寫了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為之補缺。字首用了條形朱文“浮光掠影樓”印。識尾用了白文“半聾”和朱文“崔靖”印。這是我第一次給漢像畫石題寫款識。至於此拓片真偽,還真是拿不準。對於拓片的鑑定知識,我畢竟是略知皮毛一知半解。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圖二:四川《漢酒肆圖》138*69( cm )

這次田達志先生贈我《孔子問道圖》拓片,令我感嘆不已,喜出望外。據我所知,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屢屢發現於包括山東、江蘇、河南、陝西和四川在內的黃河中下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不下幾十種之多。儘管各地出土的畫像在藝術表現手法、雕刻風格、視覺形象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卻證實發生於春秋末期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一中國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存在事實,從歷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證據。

經翻閱資料,關於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時間,文獻記載有四種說法:一是孔子十七歲時問禮於老子,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言“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二是孔子三十四歲時問禮於老子,清人閻若璩據《曾子問》中有關記載而推斷。三是孔子五十一歲問禮於老子。《莊子·天運篇》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四是孔子五十七歲時問禮於老子。黃方剛認為孔子兩見老子,第一次孔子五十一歲。第二次孔子五十七歲。“溫習典籍,明史達意。對於拓片反覆觀賞,細細品味,竟愛不釋手了。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圖三:《孔子問禮圖》題款

欣賞之餘萌發為之題寫款識的想法。寫什麼?思量幾番後,在拓片的右側,用朱液及隸書寫標題“孔子問禮圖”。 緊接著用“一得閣”墨汁及楷體,書寫了“孔子見老子畫像石,主要出土在山東、江蘇與陝西,約三十餘。文獻可考有《禮記》、《水經注》、《史記》、《莊子》、《呂氏春秋》等。此畫像完美再現儒、道始祖尊老敬賢、互敬互學的歷史畫卷。宋劉克莊有詩曰:卻萊辨夷夏,隳郈肅君臣。丘豈生知者,聃非絕滅人。己亥立秋後三日記於北京。”引首用了自然形朱文印“養心”。款末用白文印“半聾”與“不二法”朱白文兼印。(見圖三)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圖四:《孔子問禮圖》題識

漢畫釋讀丨崔靖:我與漢畫像石及拓片的情結

圖五:題寫款識後的《孔子問禮圖》 175*47。5( cm )

為了說明此拓片得之原由。我在拓片左面空白處,用行書題寫了“嘉祥漢畫像石,乃中國最大儲存最完整漢碑、漢畫像石群。最早見歐陽修《集古錄》和趙明誠之《金石錄》。南宋洪适以武梁祠畫像命名。清乾隆時黃易等發掘清理。畫像古樸,八分精妙,馳名中外。有友田達志兄饋贈此拓,不勝感激,故而記之。己亥立秋後三日,崔靖。”款末用白文印“半聾”及朱文“崔靖”二印。(見圖四)。經過這樣題寫後,整幅拓片增色不少。使我更加為之珍愛。(見圖五)。

透過此幅漢像畫石拓片的受贈與題寫款識,使我由衷地對我們這文明古國和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更加發自內心的頂禮膜拜。文化傳承在東方,東方之美在華夏。華夏之精美蘊於漢像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