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作者:由 古泉說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25

織繡藝術是什麼族的

精品賞析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73

明魯繡三星觀太極掛軸

尺寸:56×150cm

這件雅緻的掛軸以魯繡彩繡的方式描繪了古代神話傳說中象徵:“幸福”、“仕途”、“長壽”的福祿壽三星,三位神祗正在共同欣賞一幅太極圖示—太極象徵著世間萬物自然化生、發展的過程。卷軸外側墨書:萬曆繡畫福祿壽星……等字樣,交代了作品的年代,這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魯繡作品。魯繡,源於山東,通常以精細亮潔的暗花綢、暗花緞或暗花綾等作繡底,用類似縫衣線的較粗的加捻雙股絲線作繡線進行繡制,因雙股繡線合捻謂“衣線”,故魯繡又稱“衣線繡”。魯繡作品具有絲線粗、針腳長、絲理疏、色彩穩等特點—其結實耐用的質地、簡潔粗放的針法和蒼勁渾樸的圖案,與絲細針密、清麗典雅的江南顧繡、蘇繡等迥然有異,體現了北方民間刺繡爽朗渾樸、粗獷豪放的風格。又因為魯繡代表著中國北方的刺繡風格,因此也稱為“北繡。”

刺繡技法而言,作品採取二色間暈的裝飾方法,施以平針、套針、平金、釘線等針法繡制。此作品不但保持了魯繡的風格,還將衣線放捻,並把蘇繡中常見的劈絲繡線融於作品之中,粗中有細,相得益彰。本件作品將明代時期南方刺繡的細膩技法融於北方刺繡作品之中,由此可見,創作者深諳刺繡技藝,並擅長於融會貫通。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從這幅掛軸的畫面而言,福、祿、壽在民間流傳為天上三吉星,此魯繡以三星觀太極為刺繡題材,以表達美好祝願—福星頭戴官帽,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祿星寓意高官厚祿;壽星額頭高聳,意為長命百歲。福祿壽三星姿態各異,開相和善得意。福星、祿星展畫而現,壽星指畫而觀,所畫為太極陰陽魚圖。仙山之中,古木參天,仙果垂掛,鮮花盛開,一派瑞氣蒸騰。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畫面內容除了美好的祝願外,同樣富有哲思。掛軸左上,明代書法家王穉登題詩:“千歲蟠桃老仙,默觀太極數殘殘。等閒已覺榮生處。幾見桑田變滄海。”落“王穉登”款,並具“王穉登印”紅印。王穉登為明代嘉萬年間吳門畫派末期的代表人物,其書法不受傳統成見的束縛,率真自然地將感情傾注於筆下,顯示了其書法的藝術魅力。此幅魯繡得當時名家題詩落款,足見品級之高。刺繡者繡工嫻熟精巧,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衣紋的褶皺都細膩逼真。尤其是對“水路”的留置掌握恰到好處,堪稱衣線繡傑出的代表作品。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大都會這件藏品來自於上個世紀在美國名聲鵲起的巴爾舊藏(AbelWilliam Bahr),然與本件拍品相比,惜無題字落款。除此之外此幅魯繡作品《三星觀太極掛軸》,品相完好,刊登於英國老牌古董大鱷斯賓克( S p i n k & S o n)1 9 8 9 年 1 2 月的出版物《織繡藝術》( T h e A r t o f T e× t i l e)。斯賓克是英國上一代傳奇古董商,以其經營的精彩中國古董藝術品奠定了其不凡的地位。後經由英國著名織繡藝術古董商傑奎琳(JacquelineSimco×)之手,透過倫敦舉辦的亞洲藝術展會釋出。作品來源清晰且傳承有序。同時,在所見的魯繡之中堪稱精品,非常值得刺繡愛好者收藏。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74

明 緙金地神仙人物掛屏

尺寸:47×177cm

掛屏為多聯屏中的一扇,通體緙絲而成。掛屏下端一人扛鋤而行,邊上溪水淙淙,兩岸岩石突兀嶙峋,右側一石側出,三人對坐共飲,相談甚歡。溪水上游架一橫橋,其上雲氣繚繞,右側岩石上長出一株桃樹,結滿了桃子,左岸一人,手捧蟠桃,正往橋上走。遠處山石林立,雲蒸霧繞,恍如仙境。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80

清早 顧繡觀音送子卷軸

尺寸:41。5×110cm

顧繡是我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興盛於江滬地區,因源於明代松江府顧名世家而得名。顧氏一族均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作品多以名人書畫為稿本,繪製觀賞性刺繡書畫,以針代筆,故有“畫繡”之譽。顧繡選材獨特、亦繡亦繪、畫繡結合、摹繡名畫、針法多變,其取徑書畫、格調高雅、師法自然、意趣清新,對清代形成的蘇、粵、湘、蜀四大藝術繡影響深遠。明代文學家譚元春曾贊到:“上海顧繡,女中神針也!”一代宗師董其昌驚歎其繡品“非人力也!”“技至此乎!”後人贊曰“其劈絲細過於發,而針如毫,配色則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奪天工,而山水人物無不逼肖活現”,不愧於此。此顧繡卷軸繡人物五人。

中偏下,繡南海波濤之上,觀音懷抱小兒手擎桂花枝,手中淨瓶灑甘露成蓮藕狀,觀音赤足立於蓮藕之上;左下侍者衣缽飄動,托盤焚香,立於荷葉之上;右下童子披帛赤足,合掌相拜。左上祥雲之間,一仙鶴飛舞其間,韋陀合掌橫持寶杵於胸前,立於祥雲之上,降魔護法。此顧繡以人物刻畫為主,面部刻劃逼真,慈眉善目,或俯視,或遠眺,或側目,或仰視,神態生動,栩栩如生。刺繡針法運用了羼針、平繡、打子、滾針、接針等技法,針法豐富,用色和諧,衣飾部分配色明麗又不失淡雅,整件繡品體現了顧繡一貫的疏落淡雅之風,當是一件難得的顧繡精美之作。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81

清乾隆 御製高堆綾繡十六應真四扇屏

尺寸:29×118cm

《十六應真像》原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貫休所繪,據記載,貫修自唐廣明年間(880 年)始畫應真像,耗時十餘年方完成十六幀。《十六應真像》為歷代臨摹描繪羅漢畫像的範本,並廣泛運用於瓷器、雕刻、刺繡等工藝品。十六羅漢皆“胡貌梵相”,生拙古樸。且其描繪神態各具人世間喜、怒、哀、樂相,並繪以經書、念珠、香爐等襯托人物神韻,營造高遠深奧之意境。每尊羅漢各有羅漢贊,亦有對應的題跋。堆綾繡又稱貼綾繡,先按紋圖案紋樣選用布帛綾緞製成花型,再以鎖邊針法沿貼花紋縫繡到繡地上。這種繡法的優點是省力省料,可以選用較好的色彩來表現。另一個優點是堆綾繡時還較容易墊高,形成高繡的立體效果。此御製高堆綾繡十六應真四扇屏,人物輪廓線條流暢,神態各異,金粉題跋讚頌清晰明瞭。更難能可貴的,是四扇屏完整,品相完好,實屬不易。乾隆盛世,但凡皇家御製,皆為絕妙神品。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84

清乾隆 明黃地平金繡九龍坐褥

尺寸:192×103cm

RMB:1,600,000-2,000,000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清朝在“大清會典”嚴明行政體制的高度完備下,等級制度以全面、系統、嚴格、繁冗而聞名於世。早在清未入關前,就已經開始不斷釐定各種典章等級制度。至順治朝,有關“行止坐立”的鋪墊制度終於梳理完善。清代宮廷坐褥即屬於鋪墊類中的一種,其來源從清代檔案記載中可知其一般為專供清宮御用的江南三織造奉旨承造。據清《宮中進單》載: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初五日,蘇州織造安寧進:透繡龍袍成件,隨領袖二份;透繡龍褂成份。交四執事。照養心殿式樣繡黃綢坐褥、靠背、迎手二份……。又據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蘇州織造薩哈岱進:緙絲萬字錦地龍袍成件,隨領袖二副。織滿水妝花坐褥、靠背、迎手成份;照養心殿式樣繡黃緞坐褥、靠背、迎手成份……。從這幾份宮中進單中不難看出,對於此類宮廷鋪墊的製作有著嚴格的限制。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87

明 緙絲丹鳳朝陽椅披

尺寸:37×151cm

椅披一條,大致可分為四段,最下一段為海水江牙,海水之中立有殿閣兩處,海水之上由祥雲托起寶瓶一個,其內裝有算籌,周圍有蝙蝠飛舞,且飾以五彩流雲。再上一段,中心織出纏枝西番蓮紋,正中西番蓮上一隻蝙蝠棲息,四角飾以五彩流雲。再上一段地面上立一湖石,邊上植有牡丹、竹子,湖石之上一隻鳳凰棲止,作單腿獨立狀。最上一段蝙蝠嘴銜如意,四周織出五彩流雲。此椅披用工精麗,用色明快,紋樣生動,實屬難得的精品。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77

清乾隆 紅地緙絲人物冊頁四開

尺寸:25×34cm

紅地緙絲冊頁四開。一幅柴門內外兩人,門外書生輕叩柴門,門內俠士挑燈看劍意境。一幅為穆桂英“獻出降龍木,大破天門陣”的故事。楊宗保兵困天門陣,去穆柯寨盜取降龍木,和穆桂英大戰後,穆桂英獻出降龍木,併成就一段佳話。

一幅為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騎赤兔馬,持青龍偃月刀的為紅臉關公,另一人為華雄。關公出營,溫酒功夫就取了華雄首級。一幅為官道上眾多人物,內官員一名,頭戴紗帽,身著圓領;紅衣侍者一名,牽馬而立;灰衣管家一名,疾步上前,奉上卷軸。此組冊頁區域性採用金線緙制,用工精麗,山巒、樹木、亭臺、湖石、門樓、柴扉佈置得當、用色得宜,緙制的人物、奔馬生動自然,為同類型緙絲冊頁中精品之作。與此類似的冊頁,南京博物院也有收藏,究其用色、做工、品相等似不如此冊頁。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72

清乾隆 藍色地宮廷繡梅花綬帶掛屏

尺寸:55×200cm

此條屏為清宮陳設品,以品藍為地繡水邊坡地,一枝老梅,花正盛開;樹上棲綬帶鳥兩隻,相向而鳴;配以靈芝、湖石、萱草、蝴蝶等,寓意“官運亨通”、“福壽雙全”。此掛屏針法多變,有套針、斜纏針,拉尾針等,鳥羽施以毛針生動地表現出羽毛的質感,色調高貴,寓意喜慶吉祥。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30

清康熙 妝花正龍龍片

尺寸:22×53cm

龍片以明黃緞為地,以區域性挖梭工藝織出海水江崖,翻滾的海水之上湧出珊瑚等雜寶。海水江牙之上,織出金龍一條,龍作正龍,龍嘴大開,五爪外張,一爪欲握火珠。金龍周身,織以五彩流雲。龍頭之上,織出傘蓋。飾片為清早期妝花緞標本,年份好,畫面豐滿,龍形強壯有力,等級高貴。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32

明代 納紗繡行龍

尺寸:63×22cm

出版:Rank and Festival - Chinese Textiles from the Tang to Qing Dynasties - 萬玉堂,No。17

黃色紗地上,以納紗法作一行龍行走於海水之上,龍口巨張,龍發前飄,四爪如鉤,氣勢洶洶。龍形、蓮花、雲紋以及配色 均具有明代的典型特徵, 品相儲存完整,是難得的明代納紗 繡織物的標準器,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與藝術價值。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33

明代 雙龍紋雲錦衣料

尺寸:78×123cm

衣料是以兩片拼縫而成,以金黃色暗花雲紋緞為地,其上以雲錦技法織雲龍戲珠紋,每個圖案的外部輪廓均用金線織成。圖中一龍毛髮豎立,龍口怒張,伸手欲握龍珠,扭身騰躍飛舞。龍紋周圍飾以如意雲紋及海水江崖圖案,雲、水與龍身所飾如意飽滿,海浪用綠、金、白三色,令人耳目一新。與同時期的袍料相比,此衣料寬幅較窄,而且雙龍的形制不同於同時期柿蒂形頭尾相接的過肩龍,而是呈現雙龍頭在前的平行狀過肩龍,中間領口部位留空呈方形。觀看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如《宣宗狩獵圖》中宣宗所穿著的罩褂,無論從紋飾 、顏色、形制都與此衣料極為相似,也為此衣料的原用途提供了有利佐證。此衣料色彩典雅,織造精良,等級高貴,從明代流傳至今卻品相完好,實屬難得。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明《宣宗獵騎圖》,明,佚名,絹本,設色,縱39。4 釐米,橫 60。1 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絲路乾坤—織繡藝術大觀精覽

1449

清中期 京繡清供圖

尺寸:33。5×62cm

本色地各色繡線繡梅瓶,瓶託,兩株桂花,一枚銅錢,花盆盛佛手、石榴、蟠桃等,整幅刺繡構圖清麗,繡工細密,配色文雅,技法高超。畫中各種物事清新脫俗而寓意美好,表達了平安富足,蟾宮折桂,福壽康寧,子孫綿延的美好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