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作者:由 今日基督徒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03

斯巴達婦女是公民嗎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文/李道南

電影《為奴十二年》是根據所羅門·諾瑟普在1853年所著傳記體小說《為奴十二年》改編。這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電影反映的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的身為自由人的主人公後來被拐賣的故事。

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在建立之初,就伴隨著奴隸販賣,1619年第一艘載有非洲奴隸的船隻運抵北美,自這時候開始,奴隸就成為美國這片土地上的商品。

奴隸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商品,而不是人類,這源於奴隸主對奴隸種族的定義,這種定義往往是以征服的方式產生。正是對某一族群的征服,讓征服者把被征服者放在與自己不同等的種類位置上。

征服是一種前文明社會常見的衝突模式,一方把另一方征服之後——要麼為奴,要麼殺掉,要麼成為人祭。在今天的印度依然風行的種姓制,就是婆羅門種族對印度征服之後的結果。

但是,有的時候征服者並不會將被征服者殺掉,而是保留。這是因為在征服者看來,這些人身上還有未榨取的價值。

美國奴隸興起的時候,正值美國種植業的興盛時期。正是對於種植棉花、甘蔗、玉米、菸草、水稻等作物的需要,讓他們從奴隸身上看到了源源不斷的利潤。這個時候,奴隸本身就成為一種能帶來利潤的商品。這也是非洲奴隸不斷被運到北美的原因。

當奴隸成為一種走俏的商品之後,那麼奴隸除了能成為勞力之外,還能成為生殖工具,不斷生育奴隸去銷售。一個兒童奴隸就可以賣到幾百美元。這讓當時的北美奴隸市場上有了很多混血奴隸。

《為奴十二年》所講的故事是主人公從一個自由人變為奴隸,並持續十二年的故事。電影使用了對比手法,透過一個人的自由與被奴役、幸福與悲慘、體面與牲畜般生活的對比,揭露了奴隸制的罪惡。

主人公原本是一個北方的自由人,還是一個小有成就並且成名的音樂家。只因為自己是個黑人,就在一次演出之後就被人販子拐賣了。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在綁架之後任何的掙扎哭喊,除了帶來一頓毒打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被綁架成為奴隸之後,意味著他成為一個沒有自由身份的商品,因此沒人聽他的爭辯“My name is Solomon Northup。 I am a free man!”成為商品之後的他,名字不再,奴隸販子再次強調:“Your name is Platt!”至此,自由人所羅門成為一個被標記為普萊特的待售品。

所羅門被賣掉。他像個牲畜一樣被關在一個小房子裡,和一群奴隸不分男女地生活;每天在田裡被監工看著工作,沒有休息,除了吃飯之外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女性奴隸被奴隸主侵犯,並生下混血兒,然後被奴隸主賣掉,這是常有的事。

然而,我們也許有疑問,他們為什麼不逃跑?逃跑的結果是帶來一陣毒打。同時,因為你已經被法院定為奴隸、定

財產,所以不論跑到哪裡,被抓回來之後,依然會被送回原奴隸主那裡。

所以,在一個蓄奴合法的地方,奴隸是無法逃脫的。

正如在一個拐賣婚姻合法的地方,拐賣婦女無法逃脫一樣。

電影中,導演用三分鐘長鏡頭記錄了主人公由一個自由人,被人販子抓住,套上頭套,吊起來暴打的場景,讓觀眾沉浸式地感受到其中的壓抑。作為自由人的所羅門在暴打之下,停止了辯解,不得不被迫預設自己的奴隸身份。與他一起被販賣的還有一個女奴,帶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被別的奴隸主買走,母子分離的悲慘場景,與所羅門被打的染滿血色的衣服一起,控訴著奴隸買賣的殘忍之處。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奴隸主們不僅透過毆打的模式來佔有奴隸的身體,也透過基督教教義的方式來改造

奴隸的心靈。

今世忍耐苦難,來世必得富貴,這樣的主日佈道不僅成為他們為奴隸洗腦的語言,也成為他們合理蓄奴的宗教說辭,可見在奴隸主話語權之下,對聖經的任意曲解。

這樣的教導,至今在印度這片神奇的大地上還在飄蕩。

然而,所羅門與其它奴隸不同的是,他最終的獲救是源於他的文化素養。他能讀會寫,受過良好的教育,這不僅讓他在十二年的苦難生活中不曾放棄對自由的執著,也讓他不屈服於奴隸主的身體和精神的摧殘。也許正是由於這些,他沒有被逼瘋,精神依然充滿著對自由的嚮往。

電影的結尾,當所羅門結束了十二年的奴隸生涯之後,回到物是人非的家裡,自己的女兒已經有了孩子。這些年他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幸福歲月,錯過了孩子的婚姻,錯過了那麼多的人生幸福和自由光陰。這些錯過的十二年,由誰來補償?

《為奴十二年》的最後,透過字幕的形式,告訴我們當年拐賣他的白人,以及販賣他的奴隸販子和他的奴隸主,並未

到法律的懲罰。

這些剝奪一個自由人十二年人生的人販子,一直在逍遙法外,繼續奴役

其它的人。

也許只有等到南北戰爭,徹底廢去奴隸制的時候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電影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蓄奴的體制存在,任何人都無法倖免成為奴隸的可能。只有廢除奴隸制,我們才能真正

安全和自由!

影評|再觀《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本平臺 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平臺長期徵集原創稿件,主題為信仰感悟、教會發展與思考、時事評論、書評影評都可。

可傳送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