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挖黑格爾牆角的孩子們

作者:由 極簡主義的哲學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0-12

黑格爾是什麼法學派代表

挖黑格爾牆角的孩子們

誰要想終結哲學,終將會被哲學終結,誰要想終結歷史,終將會被歷史終結,因為哲學是能動的智慧,歷史是流動的時間,真正能終結智慧與時間的,除非上帝!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終結黑格爾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門徒和弟子。黑格爾也許是生不逢時,如果誕生在中國的古代多好呀,尤其是那個偉大的先秦時代,他會不會像孔子一樣的供奉起來,當做神一樣的頂禮膜拜?

東方是仰視文化,西方是俯視文化。西方文化是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的俯視和揚棄,這種揚棄就是蛻變,就是重生;東方文化是,博我以文,約我以理,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情意綿綿的崇拜和敬仰,這種敬仰就是萎縮,就是窒息。同時,中國的文化,就像中國的地理一樣自閉;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工商業文化,雖然經歷了黑暗的中世紀,但是文藝復興的種子一旦落地,他又恢復了古希臘文化的自信。

黑格爾提出了實體與主體的概念,確實有重大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們形態意識上的對立和差異,在概念上得到了主客體的完整統一,具體概念可以檢視往期筆記,已做鋪墊;但是,這種頭腦裡的統一,一落到現實,還是有明確的差異與對立,這種差異與對立,在現實中又無法迴避。這個無法迴避的焦點,就是實體與主體,黑格爾學說的破潰點也是實體與主體。

主體與實體之爭,哲學的爭論,本質都是觀念與觀念之爭,角度與角度之爭,尺度與尺度之爭,風擊萬竅都是天籟。一個冷靜的頭腦,不是陷入這種無謂的爭論,而是靜觀爭論,在爭論中形成自己的頭腦。

實體與主體之爭,是大衛·施特勞斯與鮑威爾兄弟之爭。施特勞斯的核心觀點是,實體是真正的主體,個體是虛幻;鮑威爾兄弟的核心觀點是,個體就是主體,主體就是實體,不存在超越個體之上的實體,包括社會和絕對精神。

施特勞斯年僅27歲就寫出來《耶穌傳》,他借用黑格爾的世界歷史觀,歷史只不過是絕對精神的自我的表達。耶穌是時代的精神和民族意志的象徵,他背後是無數活生生的人,即社會,即實體。耶穌確有其人,但不是神,是集體意志的顯現,是美好願望的象徵,耶穌是真實的人,不是神。

所以,神啟和神蹟,是不存在的,是實體的精神,也就是集體的意志,不自覺地創造,這種創造又暗合了時代的精神,得到了大眾的信仰。宗教是人類精神感性的象徵,是人類精神尚未達到理性的感性過度,精神一旦達到理性,必然揚棄象徵,進入哲學的時代。

絕對精神操縱著歷史的程序,人的主觀能動,只不過是絕對精神的支配,人即使認識了這種操縱也沒用,主體的能動就是個假象。

鮑威爾兄弟在《約翰福音史批判》,提出了與施特勞斯截然相反的觀點,《福音書》不是人們無意識的產物,是神學家們一代代的塑造,才使宗教在歷史上發展起來,所以歷史是個人的創造,沒有個人就沒有創造。實體與主體之爭,直接導致了黑格爾學說的解體,因為主體與實體的統一,是頭腦裡的統一,不是現實的統一。

那歷史究竟是絕對精神的創造,還是主體的創造呢?這個矛盾導致黑格爾學說的解體,他的學說龐大巍峨,防衛森嚴,這個學說的建立是辯證,這個學說的瓦解也是辯證,辯證就是個矛盾。施特勞斯的核心觀點就是,實體是真正的主體,個體是虛幻;鮑威爾兄弟核心觀點是,個人的主體是實體,不存在超越個人之上的實體,即絕對精神。在這裡你是否看到了,一場精神的大戰,是否受到了精神的洗禮,如果是,這就是理性的精神,哲學的魅力!

第四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克思,馬克思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構成了歷史發展的內部動力,如果離開了自由能動的感性主體人,抽象的歷史就是乾癟僵死的歷史。在這裡你是否看到精神的大戰,精神的大戰也是血肉橫飛,而馬克思的出現,就是最後給黑格爾補刀的人。

最後對黑格爾的總評價是,一鯨落而萬物生,

他隕落是近代哲學集大成的結束,現代哲學分科之開啟,黑格爾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幾個具有真正上帝視野的偉大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