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作者:由 看濱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1-21

顏姓氏匾怎麼寫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沾化堤圈村,是黃升鎮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參加“V行濱州”活動,來到這。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村不但挺富裕,還有一段關於陶、顏、楊、張四姓在該村的演變,形成了獨特的姓氏文化和歷史傳承。引起筆者的興趣。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張姓的祖先可追溯到顏回,為啥姓張的祖先姓顏呢?對此,@看濱州 專門查閱了《沾化區地名志》:明朝永樂年間,陶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村南有徒駭河繞村北區,為防止河水氾濫,沿河修築堤壩呈半圓形,故取村名堤圈。明洪武三年,顏回第六十代孫顏文昌、顏文智同胞兄弟自直隸永平府灤州遷至沾化縣,顏文昌住顏家口,顏文智住馬家。後為耕種便捷,顏文智遷住堤圈村。據傳,顏姓遷住堤圈村後,與陶姓同住,認為在提圈(意為在“圈內”)顏(諧音“鹽”)怕陶(諧音“淘”),

因“地名不利”,遂更姓“張”,取“張口吃桃(陶)”之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陶姓人家因犯文字獄被誅九族,紛紛外逃更姓避禍,堤圈村僅剩張姓一族。

而據《堤圈村志》,描述:堤圈村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元朝時期已有陶姓居民在此謀生,初名為堤瞿阝,後為方便書寫,寫為堤圈或堤0。村向北500米,由於是歷史上的交通要道,住有村民,稱為小堤圈,歷史變遷逐漸由新路代替,只剩冷冷清清幾戶人家,於1968年小堤圈居民遷入大堤圈,自此小堤圈村民成為歷史。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而楊姓,在該村的“顏氏宗祠”中,對張姓祖宗顏文智的描述中提到:因岳丈楊氏門第絕嗣,以孫繼之,時代沿襲,鄰村馬家村的楊姓也是顏姓後人。解說員稱,這也體現了該村一直提倡和傳承的孝文化。血脈裡的姓氏,迴響著,代代提醒後人:雖然姓張、姓楊,但根上都姓顏。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現在的堤圈: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濱州攝影師田軍拍攝:農家老太走秀T型臺攝於2007年64歲的李鳳英大娘穿著自己製作的老粗布衣服一亮相,便引起了陣陣掌聲。2007年3月14日,沾化縣黃升鄉堤圈村舉行了一場“老粗布設計大賽”,粗布家紡專業戶們分別聘請村裡“模特”穿上就自家設計製作的老粗布作品參加比賽。(該圖片入選見證改革開放40年山東攝影家作品展)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V行濱州”大家都在觀看該村的老祖布文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街景

鄉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該老書記張景禎任職期間,帶領村民興修農田水利,積極發展農副產業,開荒種地蓋起紅瓦房,70年代初期,全村的固定資產就超過百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退休後情繫桑梓,帶頭捐資修路、續修族譜、策劃村志。2018年,在他的關心指導下,現任村兩委班子將當年規劃的新農村建設藍圖全部變為現實。沾化縣顏楊張氏宗親聯誼會終身名譽會長、堤圈村發展總顧問、堤圈村志顧問委員會主任張承收醫者仁心,服務百姓,贏得了良好口碑。他在堤圈村志啟動後,積極提供資金等支援,在家鄉修路過程中踴躍捐款,帶頭髮出倡議。他個人出資為全村的孝賢媳婦頒發好媳婦匾、好媳婦獎金,鼓勵她們弘揚中華孝道,光耀傳統美德。山東省顏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軍,自淘腰包4200餘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出資2100餘萬元興建復聖北大門、安康苑,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幸福堤圈,他連續十幾年資助村裡的大學生,為80歲以上老人送上敬老金,為全體村民發放過節福利,的行為,嬴得了人們的讚賞和尊敬。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這裡的房子可以研學,村民免費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村內的民宿

堤圈村這種“頭雁領航回巢”行動,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村周邊有6個實體企

業,帶動了勞動力,設立鄉鎮陽光報告會,積極讓在村外的黨員、群眾瞭解村內事務,全方位接受監督。網格化農村黨員管理,黨員直接包街巷,主動認領文明崗。該村自古重視教育,僅堤圈村走出縣、科級以上幹部百餘人,有高階職稱的知識分子一百五十多人,博士後、博士多人。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山東濱州一村都姓張,為啥蓋顏氏宗祠?

堤圈村現任村支部書記張立軍,同時也是山東裕陽集團的董事長,是一家年產值上百億元的企業。2018年3月,他受家鄉黃升鎮黨委和村黨員代表邀請,回家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為改善家鄉落後的面貌,在黃升鎮黨委政府支援下,先後投入4200多萬元,用於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是黃升鎮優秀的回鄉創業人才。

看濱州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