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作者:由 讀娛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1-29

鶴唳華亭顧思林是誰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文 | 一實

回望國產劇發展,歷史題材大劇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至今仍在國產劇豆瓣評分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以及收視口碑雙贏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秦帝國》《貞觀之治》《大明宮詞》《漢武大帝》……一大批歷史大劇至今仍能讓觀眾頻頻回味。

在上述作品的輝煌後,古裝歷史劇經過繁榮、混亂、魔改、歷史虛無等爭議,自2019年起整體數量銳減,期間至今僅有《大明風華》《清平樂》《大秦賦》《山河月明》等寥寥可數幾部獨苗,其中也沒有出現口碑特別出挑的新作。而在這個過程中,“古裝”的大分類下逐漸被更多架空年代歷史背景的細分新型別所代替,再疊加上穿越、換身、懸疑、甜寵等種種型別要素,也慢慢在劇集市場中佔得了一片大天地。

但顯然,原有的那些歷史劇仍大有市場,有很多觀眾懷念著曾經的歷史大劇盛世。11月11日開播的《天下長河》其實就承載了這樣的觀眾預期——故事放在清代康熙年間,以智力黃河水患為故事主線,不披著歷史外皮談戀愛、不亂用所謂“流量”, 羅晉 、尹昉、黃志忠、奚美娟、梁冠華、 蘇可、陸思宇、公磊,老、中、青三代基本都是演技紮實的演員,開篇治水的大場面開始就影像質感頗佳,熟悉的歷史大劇真的回來了嗎?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河治、吏治、思治

《天下長河》 的故事自康熙十五年的黃河水患開始,年齡剛過二十的皇帝面臨著水災和吳三桂造反的雙重苦惱,朝中索額圖與納蘭明珠兩位大臣也各懷私心爭鬥不止。而在河道上,大臣索額圖推舉的河道總督王光裕卻貪墨餉銀,還把罪責推到在現場拼命最終無可奈何炸堤洩洪的安徽巡撫靳輔身上,隨後王光裕在索額圖的威逼下自殺,靳輔則被于振甲押解進京,又在途中結識了年輕的“治水奇才”陳潢以及與陳潢一同趕考的高士奇、徐乾學,而這些人都將成為後來康熙朝中的重要人物。

從整個故事的梗概來看,《天下長河》的大布局與《大明王朝1566》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後者是以“改稻為桑”國策作為暴風眼,進而將故事講到海瑞、嚴黨清流之爭以及朝堂政風根源,而《天下長河》則從“黃河治理”入題,事務的背後也仍然是朝中索、明兩黨大臣的爭鬥,以及康熙在其中的制衡和選擇。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這也就意味著《天下長河》 至少有三層故事內容:

其一是“治河”,要看靳輔、陳潢搭檔採取何種方法成功治理水患,如何去成就千秋功業;其二是“治吏”,官場醜惡,在治水的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牽扯到朝中大臣後會有多少血雨腥風,如何疏通吏治去推行正確的治水方法,康熙如何利用索、明二人,高士奇等人如何一路高升;其三是“治思”,百姓社稷的福祉,究竟是何種理念更能達成目標,對此靳輔、陳潢、于振甲、高士奇乃至康熙或許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思想哲學。

從整個故事的結構,佈局的完整、思想立意的高度而言,《天下長河》是有著不錯的基本素質的。劇集片頭打出的定位是“歷史傳奇劇”,既然是歷史而又傳奇,那麼就一定是“大事不虛構,細節不刻板”的模式,既要追求可考歷史的真實客觀,又要在歷史模糊的細節上儘量強化戲劇性、提升可看度。

分眾化需求與大眾化內容的矛盾

只不過關於《天下長河》的不利評價,也基本就集中在這些為了影視敘事、豐富觀感而填充的“細節”上了。

有一些爭議是見仁見智,純粹的喜好問題。比如羅晉的配音,有些觀眾不喜歡說中氣不足,又比如奚美娟飾演的孝莊太皇太后,表演風格與大眾熟知的《康熙王朝》裡的斯琴高娃差異巨大,有些觀眾不習慣,甚至還有直接將清朝劇一棒子打死的評語……等等此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還有一些爭議則是讀娛君想分析的重點:風格的割裂問題。無論是作為觀眾還是創作者,大家基本都認可一部作品的總體風格應該是自洽的。比如《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嚴肅、宏大敘事的作品,就絕少出現明顯填塞“喜劇元素”的做法,即使是有喜劇性橋段,也多考慮與人物鮮明性格相結合。

但《天下長河》的做法卻很很讓人迷惑,編劇將明珠、索額圖設計成了一對喜怒形於色的“丑角”形象,兩人話裡有話互懟不斷,御前小動作頻頻,幾乎像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和大人和紀大人的設定,只不過兩個都不是好人。明珠一出場轉圈淋雨,索額圖在御前又是摔汗到明珠臉上,又是抬腿從靴子裡拿東西,總之這倆人從第一集開始就成了笑點來源,但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部劇基調的一致性,造成了觀眾齣戲。

倒不是說不能、不應該把明珠索額圖塑造成這樣,而是劇中其他人都不這麼演,不應該單獨把“喜劇人”拎出來演。劇裡邊,“海瑞”黃志忠飾演的靳輔是一臉正氣、言之鑿鑿為國為民的大臣,尹昉飾演的陳潢是才氣橫溢、自信滿滿、言語鋒芒的青年,奚美娟飾演的孝莊是溫中帶威的生活化演技,任誰都和明珠、索額圖這種特別明顯的為了喜劇元素而特意設定的風格不一樣。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天下長河》 由張挺同時擔任導演和編劇,這一點與他上一部古裝歷史劇《大明風華》一致。張挺本人的編劇功底本是不容小覷的,早在1999年,張挺編劇的電視劇《警察李酒瓶》就拿過金鷹獎,此後還有《看車人的七月》《居家男人》《四世同堂》等多部豆瓣8分以上的編劇作品,除了2018年翻車比較嚴重的《創業時代》外,張挺的編劇水準一直還是可圈可點的。

如何消解嚴肅和枯燥對部分觀眾的“勸退”,的確是很難的問題。治水關乎生命和社稷,是嚴肅的;官場醜惡往往禍及普通百姓,也是嚴肅的;帝王跟前唯唯諾諾,一不小心丟了腦袋,同樣也是嚴肅的。就像《大明王朝1566》幾乎通篇嚴肅到底,雖然如今博得了國劇第一的口碑,可在當年卻是遭遇歷史級收視冷遇的。反而是如今被學者和觀眾詬病不少的《康熙王朝》,有大量的通俗化情節和虛構,反而從當時到現在都是同類劇中傳播度最高的。

但很難說張挺導演的處理方式是最佳的。在此前的《大明風華》中對於歷史人物的大量“加工”以及“朱家三代搞笑日常”的生活化敘事,就已經讓不少為了“歷史劇”而來的觀眾尤為不滿。

但往深層次說,造成這種割裂的其實是越來越分眾化的內容市場使用者需求,與不得不追求最大化受眾的“主流大劇”的矛盾——喜歡歷史正劇的人,會比當年《康熙王朝》的時代更加不能接受“戲說”,把影視劇只當消遣的人,會比《大明王朝》時更難以忍受嚴肅敘事,而現如今的歷史大劇試圖同時吸引討好這兩端的觀眾,才造就了《天下長河》裡這些“擰巴”之處。

另一個缺點在於,為了豐富人物互動所需的大量細節,《天下長河》的大量戲劇轉折又是比較老套、公式化的,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就如康熙私服出行、相識高士奇的許多細節,說起來恐怕仍然是一些眼熟陳舊的劇情安排,這也影響了部分年輕觀眾追劇的熱情。

結語

《天下長河》於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可以說是下半年雙平臺融合後的一部重磅大製作。目前來看該劇播出成績不錯,酷雲EYE資料的直播關注度、市佔率連續多日在衛視黃金時段第一,網播方面,貓眼熱度、燈塔熱度都未能進入單日前三,但考慮到該劇網路端受制於芒果TV單平臺使用者規模和大量網劇競爭,這一成績也在合格範圍內吧。

《天下長河》的稀缺與割裂

雖然從電視劇藝術角度來說,《天下長河》存在著一些市場與表達之間矛盾而生的問題,但總體來說仍然是近年來比較難得的一部歷史劇。從大的劇情結構設計來說有過去歷史正劇的影子,場景搭建制作、鏡頭語言也基本無可指摘,可以明顯看出花費了大力氣去拍攝“治水”的真實和艱難,而從人物塑造來說雖部分落入俗套,但也有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部分,諸如於振甲與靳輔關於善惡的對話、陳潢那種一往無前的志氣,都確有一股動人的力量在內。

總體而言,在這個歷史劇凋零的市場裡,《天下長河》還是值得一觀、瑕不掩瑜的吧。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