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好的文案,在於不斷引發讀者追問

作者:由 90後網癮大叔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2-30

四大名著分別寫於何時

網上流傳著很多吸引消費者閱讀文案的技巧,這些技巧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經過歸納總結,就會發現核心就是不斷地引發讀者追問。有一本關於寫作的書,書中有幾句特別精闢的話,作者說故事不外兩端,若非勾人追問“後來呢?”,就是引人追問“何以至此?”。就是說在寫小說、劇本或者故事時,想要讓讀者不停地去讀下去,就必須在內容結構、情節設定上讓讀者不斷地去追問:“後來呢?何以至此呢?”。

好的文案,在於不斷引發讀者追問

比如讀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先生在前面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眾多武林人士為了搶奪屠龍刀而互相殘殺。我們讀到這些內容時,就會去追問:何以至此呢?為什麼會這樣?屠龍刀中到底藏著什麼秘密讓這麼多人殺來殺去?或者當我們看到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身受重傷時,我們也會問:後來張無忌的傷好了沒?誰給他治好的等問題。所以這兩個問題使人們不斷地把書看完,把劇追完。

好的文案,在於不斷引發讀者追問

回到廣告文案,它也是一樣的道理。寫文案時,我們也應該去不斷地引發讀者的這兩種反應。比如標題部分,一篇非常經典的鋼琴函授課的文案,它的標題是“當我在鋼琴旁坐下開始演奏時,他們笑了起來”,那麼這就是一個引發“何以至此”疑問的經典標題。因為人們看到標題時,會自然地產生一個疑問,他們為什麼會笑起來?這就是“何以至此”使讀者產生了疑問,他們便會自動地看內容。比如前段時間有個非常紅的廣告“啥是佩奇”,一個老人由於孫子想看佩奇,但是他不知道佩奇是什麼,於是他就到處找啥是佩奇。那麼在觀看這個廣告的過程中,我們會一直疑問,後來他能不能找到佩奇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把整個影片看完了。

好的文案,在於不斷引發讀者追問

不斷地引發讀者追問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滑梯效應”,內容做到像一架塗滿了油的滑梯一樣,讓消費者看了開頭的第一句話,就停不下來,一直想讀下去,直到讀完整篇文案至少讀更多的文案。所以在內容中,我們要設計一些情節、結構或能夠使讀者不斷地讀下去,讓他們不斷地追問,何以至此呢?後來呢?這些問題,直到結束。

在修格曼的《文案訓練手冊》中有一篇經典的文案叫懶人致富,它的開頭是這樣的,我過去常常拼命工作,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七天,但是我並沒有掙到大錢,直到我的工作時間減少很多之後。那麼這個開頭它就吸引人們去問,何以至此呢?為什麼你前面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沒有掙到錢,但是工作時間減少之後卻掙到錢了呢?為什麼呢?所以這就是引發人們何以至此的疑問,讓人們不斷地去讀。

好的文案,在於不斷引發讀者追問

一篇廣告文案,消費者看得越多,它便更有可能去購買我們的產品,也就是說消費者看得越多便越能引發他們的購買行為。所以在設計文案必須要有意識地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讓他們不斷地去追問:何以至此呢?後來呢?持續地在文案中製造多種懸念,讓讀者不停地讀下去。一定要記住,讀者讀得越多,他們買的機會便會越多。而吸引讀者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不斷地去追問,何以至此呢?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