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作者:由 壹家媒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2-30

信用卡滯納金在哪裡顯示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壹家媒

根據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10月10日釋出訊息稱,

既2022年10月份,我國個人徵信系統收錄11。5億自然人的資訊,

逐步構建金融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央行徵信系統)

和市場化徵信機構協同發展、互相補充的發展格局。

但是,令我們擔憂的是,自2014年開始,我國P2P行業呈現出野蠻增長的狀態,而這些P2P平臺幾乎都是在違規經營的狀態,很多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平臺、消費金融等為蹭熱度,不惜違背基本原則和這些無資質的P2P平臺跨行業放貸,逐步以P2P平臺為金融資訊中介、村鎮銀行或小額貸款平臺放款的一種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P2P平臺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他們穩於網路借貸居間服務,甚至於還透過發放短期貸款時預先扣除服務費以及相關利息,還利用消費者下載安裝其APP客戶端時強制性非法獲取消費者的通訊錄、簡訊彩信、手機攝像頭、相簿、通話記錄等重要許可權。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最關鍵的是,P2P平臺強制獲取的這些許可權可以獲取消費者各種個人隱私資訊,而被獲取的這些個人隱私資訊逐步成為他們獲取“不法利益”的工具,據相關調查來看,這些P2P平臺在獲取消費者的這些個人資訊以後,逐步進行分類整理,在消費者的貸款逾期時,這些個人隱私就會成為這些P2P平臺要挾消費者還錢的“工具”,甚至於還會出現消費者還清貸款了,但P2P平臺將消費者的個人隱私資訊出售或轉讓給“犯罪分子”,逐步形成了以P2P平臺發放高利貸、身份不明的犯罪分子實施敲詐勒索、村鎮銀行上傳個人徵信負面報告“一條龍”的灰色產業鏈。

知名媒體人徐亮表示,看似是P2P行業的問題,其實這關係到了社會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因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中國65歲人口占比為13。5%,到“十四五”期間將達到14%。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人口結構問題將日益突出。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但這只是一個問題表面,大家不妨試想一下,中國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嚴重,不具備勞動能力和經濟建設的人越來越多,而具備勞動能力和經濟建設的年輕人群體目前正在遭受“金融創新”的洗禮,而越來越多的具備勞動能力和經濟建設的年輕人目前的生活狀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不僅每天遭受各種身份不明的陌生人侵害,還要遭受村鎮銀行透過P2P平臺跨行跨區域違規發放“高利貸”後,因為逾期的原因,被這些村鎮銀行上傳到個人徵信系統負面。

因此,這些年輕人因為個人徵信的問題無法找到穩定的工作,甚至於無法身居要職,說白了,就算多有能力的人只要個人徵信出現問題了,他就無法體現出自己對社會和經濟體的價值,而面對同樣問題的人越來越多,相對來說就偏離了正常的秩序軌道,如果這樣的話,大量的年輕人因徵信問題無法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無法在這個社會上做出與其同等價值的創造,那麼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通俗的來講,如果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具備勞動能力和經濟價值提升的年輕人因個人徵信負面問題無法體現出來,那麼他們也只能從事社會底層工作,而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從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上看到,現有公佈中的失信被執行人人數高達7762356個人,相對的來說,這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因為,截止到10月24日,全國法院執行案件數量高達11021120件,其中還會繼續出來更多的失信被執行人,而這還只是經過法院受理的案件。

徐亮還表示,截止到目前央行的個人徵信資料庫中存在大量案件存在“傾斜”的可能性,因為,村鎮銀行上傳的個人信用報告存在太多的水分,比如說,借款人按照法定利率償還完債務了,但剩餘的債務屬於無效債務,或者說,借款人在單一平臺多次借款可折抵的債務,在比如說,借款人還款超綜合年化利率紅線36%以上,但超36%以上未還的無效債務,經過大量的借款人透過徵信查詢,他們的個人徵信報告中也出現了負面資訊,雖然有很多村鎮銀行上傳的資訊呈現出結清的狀態,但這又能證明什麼呢?

媒體人徐亮:該如何“挽救”年輕人的信用呢?

因為村鎮銀行為了逃避監管,在上傳這些個人信用報告的時候只上傳開立日期,也就是貸款的日期,而這個日期與實際貸款的日期大多都不匹配,而我們在個人信用報告中也沒有看到到期日期,也就是貸款的週期,已經說明了這些貸款資訊是高利貸的資訊了,由此以來,我們覺得村鎮這樣做不僅是違規,因為他們上傳的個人徵信報告不透明,而且存在不公正的行為,如此個人徵信資訊怎能讓人信服。

在最近這幾年裡,我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社會上大部分年輕人都因為個人徵信問題無法找到工作和穩定的經濟來源,那麼在這個比較嚴重的老齡化社會誰來建設呢?值得一提的是,村鎮銀行如此上傳年輕人的個人信用報告,是否存在危害社會主體的可能呢?

虛擬撥號電話騷擾,106開頭簡訊威脅,年輕人該如何應對呢?

女子迴應10694620電信網碼號段侵權事件

P2P平臺為什麼能把當代年輕人逼得“有苦難言”呢?

村鎮銀行透過P2P平臺發放含有“砍頭息”的貸款是否違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