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12

街頭藝術包括什麼

原創 Chris 中國畫報出版社 收錄於話題 #看懂藝術 30個

3月12日,20世紀最具影響力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凱斯·哈林首次大型中國個展,拉開新的一年令人期待的展覽序幕。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凱斯·哈林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街頭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他注意到紐約地鐵站存在大量未使用的廣告黑板,便開始在這裡用白粉筆繪製圖畫,他創造了單色、空心的抽象小人、咆哮狗、發光的嬰兒等卡通形象,它們成為哈林公共藝術的起點。

1982年至1989年間,他在全球數十個城市創作了50多件公共藝術作品,他的名字與紐約這座城市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他創造的影象已成為紐約的文化名片。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警察對“破壞市容”的凱斯·哈林進行逮捕

在街頭藝術發展的早期,一幫藝術家在街頭作畫時,警察總拿著警棍追逐他們。與主流畫家的地位不同,街頭藝術家所獲得的社會認知不那麼樂觀。

然而,隨著街頭藝術的發展,近年來班克斯、KAWS等藝術家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大爆發,在網路時代與消費主義的雙重加持下,受到了大眾的追捧。

關於塗鴉到底是藝術還是破壞公物的爭論依然在進行著,這個曾經未經許可的藝術,是如何不斷演變,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現象?

在牆上繪畫是一種和人類同樣古老的藝術形式:

從著名的法國拉斯科巖畫到古羅馬人在石頭上刻下的影象、名字與資訊,再到古城中早期旅行者留下的名字。一些人就是喜歡做些標記,宣稱他曾“到此一遊”。

你可以就這個主題寫滿10本書。但我們現在要關注的是街頭藝術,所以,我們將越過史前作品,直達現代。

《別靠牆,油漆未乾!》

[美]亞歷山德拉·馬坦薩 著

定 價:15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11

維基百科將街頭藝術定義為“在公共場所創作的視覺藝術,通常創作於非傳統藝術發生地,是未經許可的藝術作品。

這一名詞伴隨20世紀80年代塗鴉藝術熱潮的興起而聞名,並持續被運用於隨後的典型作品中。

模板塗鴉、海報貼上藝術、貼紙藝術、街頭裝置和雕塑都是現代街頭藝術的主要形式。‘城市藝術’、‘遊擊藝術’、‘後塗鴉’和‘新塗鴉’等詞也都在不同情況下,用於指代不同環境下創作的藝術作品。除領地塗鴉和純粹的破壞主義外,傳統的塗鴉噴繪作品通常也屬於這一範疇。”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嘻哈風暴》劇照

這一描述恰恰提出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塗鴉屬於街頭藝術,還是街頭藝術屬於塗鴉?

一個常見的觀點是,我們如今所知的塗鴉始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紐約,它在絕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喚起”,喚起整個城市關注你的名字。

也有時候,它是一個遊戲。

對某些人而言,它是腎上腺素的飆升,對其他人而言,它更是一種審美的追求。一些人離開,一些人以此發展了自己的職業。一些作品被清理、被覆蓋或隨歲月而逝。

然而,關鍵的一點是,它的創作大都是違法的,藝術家用偷來的顏料在牆上、火車或通道上繪畫,曾與“藝術場景”沒有絲毫聯絡。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嘻哈風暴》劇照

那時,塗鴉畫家,或被我們稱為“作者”或結成“組織”,與覆蓋他們作品的其他組織對抗。

作為戰利品,作者們會為自己的作品拍照,寫作者不是唯一一個記錄他們的藝術的人。

在紐約,瑪莎·庫珀和亨利·查爾芬特兩位攝影師於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積極地拍攝了大量有塗鴉的車廂。如今,這些畫面已經成為經典。

他們的著作《地鐵藝術》(Subway Art)於1984年出版,這是第一部關於火車塗鴉的正式出版物,為這項藝術更廣泛地被社會接受鋪平了道路。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嘻哈風暴》劇照

然而,這並不是以此為主題的第一本書。1982年,克雷格·卡斯爾曼撰寫了“醒一醒,紐約的地鐵塗鴉”(Getting Up, Subway Graffiti in New York),一部關於年輕塗鴉藝術家的系列訪談和故事。

這些書籍和亨利·查爾芬特製作的紀錄片《嘻哈風暴》(Style Wars,1983)在後來啟發了整整一代新的塗鴉作者,也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塗鴉藝術過去經常被理解為一種破壞公物的行徑,而這些作者如果被警察逮捕,將會受到起訴。

公眾因塗鴉而感到不安,迫使當地政府出面並採取行動。這個結果使得這項運動在地下走得更遠,發展出嚴格的規則。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正在塗鴉的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正如我們今天所知,街頭藝術出現得較晚,藝術家通常是以為街頭增添藝術色彩為目的,將公共場所當作開放的畫廊來進行創作。他們在此聲名遠揚,或很快臭名昭著。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更傾向彼此合作而非對抗,他們的態度變得更為平和、開放,大眾的觀念也趨向積極。

同時,街頭藝術重新啟用了海報、貼畫、模板等媒介,有時甚至會使用馬賽克。這為他們的作品增添了藝術性,展露出這些街頭藝術家的平面設計、插畫或藝術背景。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法國藝術家“侵略者”就使用馬賽克瓷磚來創作影象,它們看起來就像剛剛從老式8位元電腦遊戲裡走出來一樣

早些時候,倫敦、巴黎、柏林,當然還有紐約都是街頭藝術勝地。

此外,當塗鴉藝術在絕大部分時間還在為個人造勢時,街頭藝術已經開始關注社會和政治問題,用幽默感去吸引它的觀眾。

即使大部分的作品仍然是違法創作的,這種開放式方法還是吸引了畫廊和收藏家,讓他們對街頭藝術敞開了懷抱。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凱斯·哈林在地鐵站塗鴉

20世紀70年代末,凱斯·哈林被席捲城市的塗鴉所啟發,受這種巨大的靈感驅使,開始在街頭繪畫。

然而,他並沒有使用字母,而是發展了個人風格的線條繪畫,創作了深受波普文化影響的人物和動物形象。

他的作品迅速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他也成為了20世紀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凱斯·哈林《街畫》。凱斯·哈林的最後一幅街畫位於比薩,成為了一代街頭藝術家的風向標:這是一曲獻給全人類關於生命、和平、和諧的讚歌

正如我們今天瞭解到的,他仍然是眾多藝術家的靈感來源。這對讓-米切爾·巴斯奎特同樣適用,他也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他作為塗鴉創作者的職業生涯。

但很快,他卻開始在畫布上創作,並銷售給藝術畫廊。

一些人認為他不是真正的街頭藝術家,因為他僅僅是暫時地在街頭創作,但是其作品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那時候,只有美國將塗鴉和街頭藝術當成一種藝術形式,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藝術家來到紐約,帶回那片大陸的靈感也隨之增加。

其中之一就是法國藝術家老鼠布萊克。

起初,他僅僅嘗試製作字母,但是他很快發現了使用模板創作的樂趣。模板可以展現豐富的細節,操作快速並且能夠反覆使用。

他的作品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創造更大眾化、社會化的意識。他的藝術在當今仍得到廣泛的讚許和欣賞。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老鼠布萊克塗鴉作品

班克斯,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的街頭藝術家之一,就是受到了老鼠布萊克的啟發。

他曾經說過:“每當我認為我創造了一些稍稍有點原創性的東西時,就會發現老鼠布萊克已經做過了,僅僅是早了20年。”

這些藝術家來來往往的運動形成了一個網路,使他們能在其中交換藝術的創意。而塗鴉和街頭藝術很快像病毒一樣傳遍了歐洲。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班克斯《擲花者》

另一個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大放異彩的城市是柏林。

柏林牆分隔著這座城市,這面牆近4米高,長達150餘千米。毋庸諱言,這塊“畫布”吸引了無數的藝術家。

1989年,柏林牆被推翻,僅在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羅伊茨貝格區保留了1316米長的一小段牆壁,由東區畫廊負責維護。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1984年,柏林牆西面的一側塗鴉

從那時開始,歐洲的主要城市都出現了塗鴉與街頭藝術場景,藝術家的行跡和他們創造的藝術遍佈歐洲大陸。

各種小型雜誌的出版,記錄並傳播了藝術作品,影響了新一代的藝術家。塗鴉與街頭藝術進一步發展,日趨成熟,最終成為街頭醒目的一景。

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這一藝術也迎來了爆炸式的傳播。一瞬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藝術。

儘管這種藝術形式仍然不合法,政府主要針對的還是火車塗鴉、炸街等“傳統”塗鴉,他們有時並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個叫作“街頭藝術”的新興事物。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布拉格列儂牆

創作的藝術家只會收到警告,或被沒收創作材料和海報。大眾對於街頭藝術的態度較塗鴉要積極得多。

在某種情況下,街頭藝術迴應了那些自命不凡的藝術畫廊,藝術畫廊只對商業利益感興趣。

街頭藝術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對公眾開放,將藝術帶向街頭,讓每個人都能欣賞。

現今,街頭藝術是一個趨向成熟的藝術形式,藝術家們以此為生並得到應有的欣賞。絕大部分人辛勤工作,到達如今的地位,將他們的一生奉獻給藝術並以此為信仰。

藝術畫廊與收藏家對此也產生了興趣,意識到這項運動的藝術潛能,並經常將它與波普藝術聯絡起來。它的某一部分已朝主流方向發展而去。

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

▲班克斯創作的被裁切的《持紅氣球的女孩》

絕大部分藝術家已經不做違法創作,一些人僅僅在工作室創作或承接委任繪畫工作,甚至還有一些將自己稱作街頭藝術家的人從未在街頭繪畫……

最後,“街頭藝術”只是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它們是否被創作於街頭已經無關緊要。

這顯然是瘋狂的,街頭藝術,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創作於街頭、牆面或其他公共建築表面的。只要它進入了室內,就成為了“被街頭藝術所影響的藝術”、 模板藝術或插畫設計。

當然,街頭藝術仍然是相對年輕的藝術形式,它被時間之河不斷打磨,變換著形狀。未來的藝術史書籍該如何撰寫它,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內容摘選自《別靠牆,油漆未乾!》,因篇幅較長有部分刪改

《別靠牆,油漆未乾!》

[美]亞歷山德拉·馬坦薩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原標題:《從“垃圾”到流行文化,街頭藝術是如何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