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作者:由 思維有了模型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12

如何將樹葉永久儲存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從學習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已然進入到了「筆記軟體的時代」。

筆記軟體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它把我們過去所有的知識都儲存在裡面,然後經由不斷的主題閱讀,慢慢形成一個樹狀的知識體系。

有了這個樹狀的知識體系,今後不論我們是學習新知識,還是把知識運用於實踐,都能夠做到快速理解事物,進而看透事物的本質。

達到「以舊學新,以簡馭繁」的效果。

然而大多數人還在用非常傳統的方法讀書——讀書頂多畫個線、記點筆記,完全沒有將知識更充分地吸收和運用,這實在是對知識的一種浪費。

基於此,我花了很多年,研究出來一套「基於如何用筆記軟體高效學習,進而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學習方法。

我稱之為「模型樹學習法」。

這個我之前其實已經寫了很多了,但是由於文章裡只著重講了原理,實操講得不夠多,導致很多人沒有看懂,以為這就是思維導圖的2。0版本。

所以我決定,把《第一期訓練營》的課程逐字稿改成文章,發出來供大家學習。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本文的思維導圖

模型樹的建立一共分三步,第一步是模型樹的主幹和枝幹;第二步是模型樹的果實;第三步是模型樹的葉子。

大小框架:主幹對應大框架,枝幹對應小框架;

思維模型:果實對應思維模型;

具體知識:葉子對應具體知識。

我們模型樹的實操就是從大小框架到思維模型,然後從思維模型到具體知識。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下面我來逐一講解。

01

第一步:搭建框架

對於新人來說,你最開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框架,框架,框架!!!

所以我們先來建立框架。框架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大框架,一種是細分框架。

1、大框架

請按照下面的金字塔開始構建模型樹: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解釋說明:

① 模型森林:咱們的筆記軟體主要是用來儲存重要知識的,比如模型樹、技能樹、眼界樹等。

如果你還有什麼資源啊、備忘錄啊、年度規劃啊、工作總結之類的東西,不建議放到模型森林裡面,請儲存在其它地方。

模型樹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女,你不能讓她去餵豬、種地,它是你一生的財富,是你身上最高貴的東西之一。

② 為什麼你只分了四個大類:因為四個大類,對我目前來說已經足夠。

記得之前讀者群裡有人討論過怎麼給知識分類的問題,然後有讀者提到,學習的本質是解決問題,這句話我贊同一半,所以你會看到三個分類分別是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的。

技能樹:主要指生活技能,比如攝影、吉他、穿搭、美食等等。

模型樹:主要指生活技能之上,那些更加重要的知識,比如經驗、方法、原理、思維。

眼界樹:我把這個獨立出來了,主要記一些商業洞察,比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物聯網、碳中和、新能源、元宇宙等等。因為我們需要對未來有深刻的洞察,才能抓住時代的機會。

待整理:主要指平時的一些零碎思考,比如意義、自由、熱愛;以及一些沒來得及提煉模型、形成體系的知識。

③ 請按照你自己的需要分類: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需要學習的知識也不同,這個框架僅供參考。

然後,一級框架之下是二級框架: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點選可放大)

解釋:這只是我想學習的部分技能,請根據你自己想學的技能建立模型樹。

另外,如果某個技能是你的主要工作,也可以單獨拎出來,成為一棵更重要的樹。比如寫作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就把它單獨拎出來成一棵樹。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點選可放大)

解釋:建議每個人都瞭解一下這些東西,也許未來你就搭上了這班列車。推薦軟體“36氪”。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點選可放大)

解釋:模型樹主要按照領域來分,比如商業,商業下又可以細分為「戰略、定位、產品、營銷、管理……」;比如科學,科學下又可以細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形式科學」……

注意,你需要學習的領域,可能遠不止於此,這兒只是舉例,請根據你自己的需要來建樹。

總之,靈活應變,不要太死板。

2、小框架

搭建大框架很容易,借用我的框架,再根據自己的調整修改即可。

主要是小框架,這個是最難的,因為這個時候要涉及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了,也就是知識的具體分類部分。

所以模型樹既簡單,又很難。

等你實操下來,你會發現,啊,感覺好簡單啊,就幾個步驟;但同時你又會發出另一個聲音,啊,好難啊,怎麼給知識分類,怎麼把知識歸納總結為一個個的模型?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①直接用巨人的分類

鑑於前期,我們對一個新領域的模型樹為0,所以我們很難對知識有正確的分類,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他對知識的分類。

如此看來,可能我們一開始的學習,要以書本為主了。

因為通常來說,最大的巨人是經典書籍,一個巨人他在離開人世之前,會盡量把畢生智慧都融進書裡,書是相對最系統的巨人。

比如,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心理學的框架,那麼你可以讀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作者對知識的分類,是非常體系且科學的。即使你只看目錄,也能一窺心理學的盛世美顏。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編輯 搜圖

當然,專業的書籍讀起來比較痛苦。這沒關係,你第一次讀這樣的書,目的是從裡面提煉出底層框架,這將有利於你後面學習其他心理學知識時,對其快速做分類歸納。

②用MECE原則分類

值得注意的是,像心理學這種學科是很成熟的學科,巨人多且厲害。而在現實的學習場景中,很多領域都是不成熟的,甚至都沒有巨人可學,得你自己去悟。

那怎麼辦呢?

那就只能有啥讀啥了,然後自己去構思底層框架。事實上,我的大多數框架都是自己思考出來的,這本身也是我們的學習任務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那麼,具體自己怎麼去構建各個領域的知識框架呢?

我的做法是,用MECE原則來分類。這個MECE原則來自《金字塔原理》一書,它要求我們給知識分類的時候,同級之間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注意!這個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市面上99%的書籍和網課都沒有這樣做,但你需要儘量按照這個原則去分類。

舉幾個例子:

比如,之前在學員群裡,有樹友談到可以把病情分為兩大類——發燒和不發燒。這就是不重複+不遺漏。

比如,之前在學員群裡,有樹友談到可以把歷史分為兩大類——中國歷史和外國曆史。這也是不重複+不遺漏。

比如,我在動靜學習法裡,把一切知識分為兩大類——能用語言傳達的知識和不能用語言傳達的知識,能用語言傳達的知識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能用語言傳達的知識必須自己去實操。這也是不重複+不遺漏。

但要靈活,給知識分類的時候要帶著MECE思維,但是一定不能死板,不是一定需要做到不遺漏,根據自身需求來。

③蘭陵王最愛的分類

我曾經很喜歡用認知圈來給知識分類。

是什麼(含義、本質、誤解)

為什麼(意義、重要性)

怎麼做(思維、流程、方法、技巧)

但後面發現這樣的分類還是比較粗糙、死板,所以現在一般直接採用更具體的分類框架,比如:

本質

意義

做法

有時候也會穿插例如「種類、特點……」,比較靈活,不再拘泥於認知圈了。這也是你們今後需要慢慢做到的。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02

第二步:提煉模型

框架搭建好了之後,就要開始享受勝利的果實了,這個果實就是模型。

前面講到,模型樹分為三級:

框架——樹幹

模型——果實

知識——樹葉

現在我們已經搞定了樹幹部分,需要進入下一級「模型」了,這才是重中之重。

整個模型樹最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你需要把你學到的每一個新知識都歸類到某個模型之下。

打個形象的比喻:每一片葉子都需要一顆屬於它的果實。

這個時候你會思考,它到底屬於哪個框架、哪個模型之下的知識呢?

咦,好像跟某個舊知識屬於同一個模型,OK,直接放進去。

咦,好像整個模型樹上都沒有對應的模型,好吧,那就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模型。

比如你看到這個知識「研究發現,意中人初次見到你的那個瞬間,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你在對方眼中的印象,會透過他的眼睛進入其大腦並留下永久的記憶。」

無疑,這個知識對你來說是一個新知識,而且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知識。

所以你需要立馬思考,它屬於哪個大框架下的知識?可以屬於愛情領域,也可以屬於心理學領域。

根據需求原則,我認為劃到愛情下更有意義。

那麼它屬於哪個小框架下的知識呢?如果你看了《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這本書,立馬就想起了,書裡說要讓一個人愛上你有六大要素:第一印象、相似互補、等價原則……

找到了,屬於六大要素這個小框架下的知識,而且屬於第一印象這個模型之下的知識,把它放進「第一印象」,完事。

但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呢?你的愛情樹里根本沒有對應的模型,那麼你就需要重新構建一個模型出來,有可能也叫第一印象,有可能不叫第一印象,這取決於你對這個知識的理解。

大家發現了嗎?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地去思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會不斷加強對舊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慢慢地,隨著模型樹的豐富,你的心中裝著的只有框架和模型,而所有的具體知識已經被你不知不覺地內化於心。

就像棒球手不需要考慮如何擊球,老司機不需要考慮如何開車,拳擊手不需要考慮如何揮拳,一切都在一瞬間的身體記憶。

那麼,怎麼把知識提煉為模型呢?我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給你們:

①儘量把模型壓縮為四個字

比如《認知天性》這本書裡有句話「定期練習可以防止遺忘,強化檢索路徑,而且對於儲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識來說至關重要」。

這是一段話,怎麼提煉為模型呢?

尋找關鍵詞:

定期練習

防止遺忘

強化檢索路徑

儲存知識

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得知這樣一個知識「定期練習可以強化檢索路徑,進而儲存知識、防止遺忘」。

所以,這裡面其實是有幾個模型的,我提煉出來的模型大致如下: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當然,這個結構還有其他呈現形式,比如以第一原理為起點來構建,把本質作為知識體系的起點。

這裡不再展開講,等《第八期訓練營》我們再來詳細展開講。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也不一定全是四個字,比如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我認為它已經深入骨髓了,不需要再換成其他描述,這會加重記憶負擔和理解負擔。

記住,靈活應變。

②前期不要怕名字低階

我們的模型永遠在完善,永遠在修改,使之更精確。

怕的是,很多人前期不敢去把一段話、一個知識點總結成四個字的模型,他覺得名字很low。

記住,因為前期你的知識量不夠,所以很多時候模型的名字都是不準確的。但是沒關係,不管多低階,都先歸納一個模型出來,有模型後期才能不斷完善。

所以,大膽去提煉吧!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03

第三步:茂密的葉子

你不能光記一個模型,從前幾期訓練營來看,很多樹友都很偷懶,一本書看下來,模型樹空空如也,只有幾個模型,其他啥都沒有。

就像一棵樹,只長了果子,卻沒有葉子。

葉子呢?

模型樹一定要有葉子,而且要枝繁葉茂,這樣光合作用才足,你對一個模型的理解才越深刻。

什麼是葉子?這個葉子就是那些具體知識,比如下面這個模型的截圖: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我的模型樹一角

我填充了四片“葉子”進去,但是大多數新人第一次使用模型樹的時候,怕麻煩,每個模型只填充一句話就敷衍了事了。

這是不行的,沒有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果實是長不大的;模型也如此,沒有足夠的具體知識加深你對模型的理解,你的模型就是個空殼。

具體怎麼操作呢?

①要有序號

1、2、3、4……,便於你後期整理和檢視,否則,沒有序號一眼看過去全是文字,很難看。關鍵是,你不知道哪些知識是在一起的,哪些是分開的。

②要有出處

出處很重要,因為你需要知道這個知識的可靠性以便於將來修剪模型樹,所以,每一句摘抄後面都要備註出處。

你在讀書、在自媒體,在任何地方看到的知識,都要這樣做。

③標關鍵詞

我在把一個知識點放進模型樹的時候,我會思考這個知識的重要性,並且對關鍵詞進行標註,便於我下次思考。

但不是每次都這樣,靈活應變。

④要有思考

這個過程絕不是機械的複製,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儘可能地把它們都寫下來。

⑤不斷細化

這是最後的一步,如果你的具體知識太多了,已經導致你出現理解混亂的情況,你需要把每個模型下的具體知識再次細分。

種植模型樹:一生掌握這一個學習方法就夠了

做完這一步,基本上你的整個模型樹,就會有個大致的雛形了。

OK,以上就是整個模型樹的建立過程,從樹幹到樹枝,到果實,到樹葉;從框架到模型,從模型到具體的知識。

當然,做完這些只是初步入門模型樹,模型樹還涉及到「知識的拆解、知識的判斷,模型的提煉,體系的構建,本質的思考」等等。

一篇文章肯定是講不完的,到時候我們《第八期訓練營》再來好好展開講講,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