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頭水”紫菜出水

作者:由 南方日報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19

紫菜泡發用什麼水

“頭水”紫菜出水

在汕頭南澳縣的海上養殖場,兩名工人合力將紫菜繩排拖拽到船上,再捲成一捆,方便運輸上岸。

“頭水”紫菜出水

在炙熱的陽光和乾燥的北風作用下,紫菜水分快速蒸發,逐漸收縮變黑變脆。

“頭水”紫菜出水

割菜後的繩排要放到陽光下晾曬幾個小時,再投入海中,屆時長出的紫菜就是“二水”。

“頭水”紫菜出水

陽光下,頭戴斗笠的工人快速地把圓框裡的紫菜碼成餅狀。

“頭水”紫菜出水

數名工人合力將紫菜繩排拉起,放在收割機上。

“頭水”紫菜出水

在晴好的天氣下幹活,工人笑臉盈盈。

秋冬是紫菜收割的季節。連日來,汕頭南澳縣雲澳鎮、長山尾及後宅鎮處處瀰漫著紫菜的鮮香——“頭水”紫菜陸續出水收割啦!養殖戶們抓住晴好天氣,收曬“頭水”紫菜,期待已久的收穫如期而至。

紫菜是多茬海產品,每隔12—15天便可割一茬,第一茬叫“頭水”,第二茬叫“二水”,依次類推。由於頭水紫菜產量低、葉片細嫩、口感最佳、營養豐富,因此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是紫菜中的極品。

紫菜對環境的要求很高,不好的水質會直接造成減產甚至絕收。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地處東海與南海交匯處,寒暖流交融,沒有工業汙染,這裡出產的紫菜質優味美,色澤光亮,深受消費者喜愛。

南澳主要的紫菜養殖地在後宅海域、長山尾海域和雲澳海域,這三個片區有40多個紫菜養殖場,每個場有350畝左右的養殖面積。為了保護消費者和養殖戶的合法權益,2017年,南澳紫菜協會不僅為養殖戶制定了指導價,還更換了紫菜包裝。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南澳紫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順利透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商標局核准,實現了汕頭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領域零的突破。

在雲澳鎮雲澳碼頭,一艘艘載著掛滿紫菜的繩排小船陸續回港,靠岸後,工人們用簡易的吊機將一捆捆繩排吊起放入三輪車中,三輪車再將繩排運往雲澳漁港堆場剪割、清洗、曬制。人群中,南澳縣金海岸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奕峂忙上忙下,笑臉盈盈。

林奕峂是雲澳鎮西畔村人,今年42歲,青年時曾在佛山一家服裝廠打過幾年工。2003年,他聽從家人的建議,回到老家協助父親林紹深管養紫菜場。打撈、剪割、清洗、曬制、包裝……每道工序,林奕峂都虛心學習、認真掌握,很快就學會獨當一面,成為當地紫菜養殖的一把好手。

“別看頭水紫菜只有這短短的15天收割時間,我從3月份就開始準備了。”林奕峂說,收割紫菜往往需要人力和技術,他從3月份就開始聯絡有經驗的工人,最後聘請了20名來自福建漳州的農戶、5名來自本村及鄰村的村民。所有人從9月6日全部到位後就著手準備工作,直到11月10日正式下海收割頭水紫菜。出海割菜要“看海擇時”,需天氣晴好,水位夠高,方便人登船和運輸才能出海。

與往年不同的是,林奕峂今年拋棄傳統的手工剪菜的勞作方式,而是投入2臺類似農田收割機的機器,割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談及此,他坦言“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去年收割頭水紫菜時,他擔心收割機會損害紫菜的品質,因此仍然採用剪刀剪菜的方式;到收割二水紫菜時,他與其他養殖戶商量,開始嘗試使用紫菜收割機,發現紫菜的品質能完好保證,生產效率還提高不少。

“今年產量還不錯,預計能收到2。2—2。5噸,比去年增長25%左右。”林奕峂說,每到頭水紫菜豐收時節,訂購電話就接個不停。銷售環節則由他的妻子伍佩瑛打理,夫妻倆齊上陣,共同經營好這份忙碌中的幸福。

割菜工序改用機械化,而曬制工序仍是傳統的。林奕峂說,為了最大程度保留紫菜的營養和口感,南澳的紫菜都是天然曬制,陽光的照射和海風的吹拂,慢慢地帶走紫菜的水分,只留下鮮美。看著曬滿的紫菜,他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獨屬於這個海島的豐收。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張偉煒

通訊員 陳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