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瀛奎律髓33·卷12 秋日類,杜甫吟秋的五律虛實相間,人物生動

作者:由 老街味道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3

我國古代70歲被稱為什麼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第12卷秋日類中,首選的是李世民的3首五律,後面選錄的才是詩聖杜甫的幾首五言律詩。

杜甫的秋日類五律,和李世民的作法完全不同。李世民寫景更加客觀,而杜甫這幾首有太多的主觀情感。

我們看看杜甫的作品,是如何體現秋日的。

一、《秋清》

高秋蘇肺氣,白髮自能梳。藥餌憎加減,門庭悶掃除。

杖藜還客拜,愛竹遣兒書。十月江平穩,輕舟進所如。

方回評價說,這首詩有些晚唐人的風格:

此老杜詩之似晚唐者。

哪裡像晚唐呢?應該指中間的對聯過於纖細。胡應麟評價杜甫其他作品時說: 有太纖近晚唐者,如“雨深荒院菊,霜倒半池蓮”。

這首詩作於大曆二年(767)秋,杜甫客居夔州。秋高氣爽,肺氣也清爽了許多。雖然天氣不錯,但是心情還不是特別愉悅,厭惡藥中的各種方子(加減方),悶悶不樂地清掃庭院。

拄著手杖,向客人還禮,喜歡竹子,就讓兒子作詩吟詠。十月江水平穩,小舟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

這首詩雖然是秋日詩,但只是說明時序在秋而已。因為秋,所以病好了一點,江水也平穩了許多。心情似乎也有所好轉。

藥餌-憎-加減,門庭-悶-掃除。這是個倒裝句法,因藥餌加減而憎惡,為掃除門庭而煩悶。

瀛奎律髓33·卷12 秋日類,杜甫吟秋的五律虛實相間,人物生動

二、《悲秋》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這首詩突出了一個悲字,方回點評:

此詩不勝悲嘆,五六尤哀壯激烈。

這首詩也沒有在寫景上注入太多筆墨。題目中有秋字,句中也有秋字,但是杜甫沒有注重描繪秋景。

即使寫景,也和抒情相融合。例如高鳥過,前面帶有“愁窺”二字,眾人行,也要帶有衰老之意。一愁、一老,體現了悲傷的情緒。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這是4-1結構的名詞片語,前4字為修飾語,後1字為中心語。

愁窺-高鳥過,老逐-人行。2-3結構,這個句法有點複雜,愁窺、老逐,不是主謂結構,愁、老,是動詞窺、逐的修飾語,作副詞用。高鳥-過、眾人-行,這三個字是主謂結構,但同時作為窺、逐的目的語。

瀛奎律髓33·卷12 秋日類,杜甫吟秋的五律虛實相間,人物生動

三、《秋野》

杜甫的《秋野》是一組詩,共五首,方回都選錄了。老街這是隻錄入其中二首:

其一、

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

系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

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

盤餐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其三、

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

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方回對於這五首的評語比較多,關於景物的描寫方面特別指出:

讀老杜此五詩,不見所謂景聯,亦不見所謂頷聯。何處是四虛,何處是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景可為頷,頷可為景,大手筆混混乎無窮也。

四虛,指律詩中的

頷聯和頸聯,不描寫具體景物,使用抽象詞彙的情況。四實,就是描寫具體的景物。方回說不見“

景聯

”,就是說不見專門寫景物的頷聯和頸聯。

為什麼這樣說呢?方回說杜甫詩中“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可以看看這兩首詩中間二聯:

系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

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這幾句詩都有寫景,因此有實。但也都不是僅僅寫景,所以有虛。每一句都有人物在其中,既是敘事也是抒情,還有景物,所以說:“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其實看一下前面介紹的《悲秋》、《秋清》中間二聯,也是如此。

瀛奎律髓33·卷12 秋日類,杜甫吟秋的五律虛實相間,人物生動

結束語

方回說李世民的秋日詩,前六句純粹寫景,後兩句抒情,這是繼承了六朝晚期詩歌的傳統。而本文提到的杜甫這幾首詩,則情景的安排更加靈活多變,裡面還有生動的人物形象。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一首五律為今天作業,《秋日登浮山》:

世事真無趣,林泉興自長。

谷深聞鳥樂,桂老送花香。

登頂滄溟闊,憑欄秋色涼。

浮山堪避世,暫且忘時光。

@老街味道

瀛奎律髓32·卷12 秋日類,唐太宗五律竟是佳作,被選為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