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李嘉誠率領華商財團與英資的怡和洋行談判,展現香港華商的團結

作者:由 沒比此山更高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3

世界華商財團做什麼的

在19世紀80年代,怡和洋行的兩個英國商人凱撒克和保羅,出資600萬港幣建立了香港最大的地產公司:香港置地公司。多年以來,香港的商界流傳這樣一句話“移山容易,移置地難”,這足可以看出置地公司在香港商界的牢固地位。這樣吸引了一批不服輸的華商躍躍欲試,甚至有些商人把成功收購置地公司作為其奮鬥目標,李嘉誠先生就是大員的一位。

李嘉誠率領華商財團與英資的怡和洋行談判,展現香港華商的團結

香港置地公司為何會引起企業家濃厚的興趣?置地公司自建立以來,一直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其母公司為怡和洋行,而且置地在香港中環手握多處樓盤,實力非常的雄厚,置地也被稱為“中環地主”。而怡和洋行的歷史更加的悠久,怡和洋行是英國商人19世紀30年代在廣州創辦的,後來遷到香港,逐漸成為香港四大行之首。怡和洋行的控股權也一直掌握在凱撒克家族手中,共有7為凱撒克家族成員擔任過怡和洋行的董事局主席一職,足見該家族在怡和洋行的影響力之大。

1940年,怡和洋行虧損約2億港幣,這在當時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讓商界極為震驚。從那以後,怡和洋行轉變經營策略,逐漸開始拓展海外市場,淡化香港的業務。雖然這樣的發展戰略沒有什麼問題,但無意間將該公司的戰線拉長,收益率被大大減弱,導致資金短缺,怡和洋行這個商界巨頭開始沒落。直到20世紀80年代,一直拓展海外市場的置地公司決定重心轉回香港,隨後,置地公司收購港燈40%的股權,並一連買入多個地產專案。在1985年,置地要建一座豪華交易大廈,以50億的天價競標一塊地,從而使置地負債累累,負責約為150億港幣。儘管銀行多次要賬,但置地公司始終拿不出錢來還貸款。

李嘉誠率領華商財團與英資的怡和洋行談判,展現香港華商的團結

在1987年,以李嘉誠為首的華商巨頭開始決心收購置地公司,但是沒多久香港股災導致收購計劃落空。但李嘉誠等華商並沒有放棄對置地的垂涎,決心拿下這個英資背景的百年地產公司。當時的華商已收購了九龍倉,和黃等英資財團,華商的實力也與日俱增,而置地公司的主要是房地產,所以當時的地產商都對置地拿出誠意,希望收購置地。所以當時的香港商界傳聞,李嘉誠為首的華商下一個目標就是置地。

早在1984年,怡和洋行及置地公司就因債臺高築陷入困境,股票大跌,怡和洋行與置地總資產加起來僅有150億港幣,早已今非昔比,這對華商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收購機會。此時的外界一直傳言,李嘉誠將和包玉剛聯手出擊置地,企圖將其收入囊中。在股市崩盤之前,有傳言多數有實力的地產商都對置地垂涎,包括李嘉誠,世界船王包玉剛,珠寶大王鄭裕彤,鴻基的郭德勝等華商大佬,甚至連當時股市新貴劉鑾雄兄弟倆也對置地公司有興趣。

李嘉誠率領華商財團與英資的怡和洋行談判,展現香港華商的團結

據傳劉鑾雄兄弟倆希望以每股15元的價格收購置地30%的股權,不過被置地公司婉拒。後來還有很多實力雄厚的華商與置地公司談判,希望收購置地,但當時置地掌門人西門。凱撒克以進為退,一邊與感興趣的華商談判,一邊又將魚兒掛的很高,吊足了華商的胃口。這其中李嘉誠為首的華商與置地的談判最引人注目,李嘉誠在收購港燈時就與凱撒克交過手,雙方都知道彼此在商界的地位。當時的李嘉誠提出以每股18元的價格獲得置地35%的股權,這比置地的股價高出了8元。但置地掌門人凱撒克依舊不鬆口,還擺出一副真誠的態度說不會拒絕任何一位真心收購的企業,但必須開出滿意的價格。後來李嘉誠、鄭裕彤、榮智健、李兆基等華商巨頭多次碰面商討對策,與置地進行過多次談判,但依舊沒有達成比較滿意的價格。

這次收購雖說失敗,但對李嘉誠為首的華商影響不大。畢竟,在怡和洋行出售完港燈和香港電話的資產後,其經營狀況好轉很多,其市場估值僅比李嘉誠低一點。而凱撒克家族的總資產據傳要超過李嘉誠,即便是李嘉誠有實力收購置地,他也不會輕易動用龐大的資金來完成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