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作者:由 北斗維斟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4

怎麼歷史才能學好

什麼是“華夏”,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我想,這種說法不過是後人的附會罷了,華夏到底是什麼含義,這還得從4000年前的歷史說起,而這個歷史則涉及到了炎黃和東夷兩大部族。

一,禪讓制背後:東夷和炎黃部落爭奪盟主之位

大約在5000年前,黃帝崛起,征服了炎帝、蚩尤兩大集團。黃帝屬於遊牧民族,最先學會冶煉青銅兵器,因而戰鬥力強悍。炎帝和蚩尤是黃河上游和下游的農耕民族,炎帝屬於古羌集團、蚩尤屬於東夷集團。

不過,由於黃帝部族的人口少,因而在征服後,其部族很快就同化在了農耕部族之中,因此在黃帝統一中原後,東夷創造的龍山文化迅速在黃河流域傳開了。這正是落後民族征服了先進民族,而落後民族又被先進民族的文化同化。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中原統一後,就開始形成了炎黃—東夷軍事部落聯盟。在這種軍事聯盟中,實力強盛的部族會擔任盟主。在最初是黃帝部落擔任盟主,如五帝中的黃帝、顓頊都是黃帝支系的。此後,東夷系部落開始強大起來,出現了黃帝系和東夷系輪流擔任盟主的情況。例如,帝嚳來自於東夷、堯來自於黃帝系、舜則出自東夷。

後來的儒家將這種權力的轉移稱為“禪讓制”,將之美化為“大同社會”。實際上,這種權力的轉移是充滿腥風血雨的鬥爭的。我們看後來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爭奪部落聯盟首領,就基本能夠了解其中的險惡。在堯之前,發生過刑天和黃帝爭帝、顓頊和共工爭帝的戰爭。

在堯時期,東夷的首領舜試圖奪取盟主之位,《竹書紀年》記載,“

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此後,禹又試圖從東夷手中奪取盟主之位。禹並非出西羌集團,也就是炎帝部族,《史記·六國年表》記載:“

禹興於西羌

”。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大禹

禹所在的部落治水有經驗,得到了大多數部族的支援,於是在陽城自立為盟主,《孟子·萬章上》載“

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世本·居篇》載“

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

”。最終,禹成為了部落聯盟的盟主,於是分封堯的兒子丹朱於唐(山西一帶),分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河南商丘),從分封的地理位置也能夠看出堯和舜的大概位置。

而禹去世後,這種爭奪盟主的戰爭又繼續發生了。當時禹的兒子啟想繼續擔任部族聯盟盟主,東夷部族的益似乎更有威望,於是許多部族都支援益,包括有扈氏等。隨後,啟帶來夏部族擊敗了益,並和反對的部落發生了甘之戰,最終才成為了部落的盟主。我們普遍認為啟的繼位開啟了世襲制度,標誌著禪讓制的終結。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夏朝核心地區

然而,歷史的程序並非如此簡單。史料記載黃帝三百年,說明黃帝部落曾經擔任盟主長達300年,後來的每一個部落就幾乎擔任盟主超過100年,可見在實力沒有發生改變之前,部落是可以長期擔任盟主的,而盟主自然則是由部落盟主的兒子繼續擔任,只是在名義上堯經過部落聯盟會議的認可。這次啟擊敗益和有扈氏,算是保住了夏部落的盟主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世襲制。

二,東夷部族“因夏民而代夏政”

啟依靠武力取得了勝利,但是卻造成東夷部落逐漸從夏的統治範圍中分裂出去,炎黃—東夷軍事聯盟集團開始走向分裂。到了啟的兒子太康繼位後,東夷終於開始了反擊。

東夷是一個古老的部族,他們居住在華北平原到山東半島一帶,以鳥為圖騰,曾經創造了輝煌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傳說中的始祖是太昊、少昊、帝俊、蚩尤等。東夷之所以叫做“夷”,是因為他們擅長射箭。《說文解字》說:“

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

”。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東夷人生活在大陸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因而被視為陽穀之地,留下了諸多的傳說。《山海經·大荒東經》說“

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他們認為,天下有十個太陽,每次只派遣一個太陽出去,太陽中有金烏鳥來駕馭。而這些太陽則棲息在扶桑樹之上。傳說堯之時,“

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

”。

羿應該是東夷有窮氏的首領,這是一個善於射箭的部落。《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彩繪后羿射日圖衣箱圖畫

所謂的射日的傳說,則是該部落的一種宗教儀式。1978年,在湖北的隨州發現了曾侯乙墓,墓中發現了一件彩繪后羿射日圖衣箱。其上繪製著一幅“后羿射日”的圖畫。圖上中兩棵樹。其中高的一棵樹,伸出十一枝,每個枝頭有一日,樹上有兩烏;低的一棵樹伸出九枝,每個枝頭也有一日,樹上有兩獸,一獸為人面。結合《山海經》的描寫,該樹應該就是扶桑樹。兩樹中間有一個夾谷,可能就是傳說的“甘淵”“湯谷”。一個人站在谷中,手持弓箭射鳥。

有的學者據此認為扶桑樹可能是古人用來觀察天象、推測日曆的樹。古人透過觀察鳥遷徙活動和太陽運動,寒暑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於是根據這些現象制定了最早的歷法,稱為“鳥歷”。

古人早期透過立杆測影來度量節氣的變化,而扶桑極有可能就是樹立來測影的樹木。而“射日”在後來演變為了一種在射箭競賽專案。久而久之,這種測量太陽影子的樹木也成為了部落的圖騰,被稱為“若木”“建木”等,甚至被視為“天梯”。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許多人認為華夏的“華”字來源於花,我則認為這個“華”實際上則是這種扶桑樹、若木,是東夷族的圖騰象徵。而夏,則是有夏氏帶領的炎黃部族的代稱,如此,華夏就是炎黃—東夷部族聯盟的合稱。

也就在太康之時,東夷部族中有窮氏再次強盛起來,其首領后羿射殺了太康,再次奪取了部落聯盟的盟主。后羿“因夏民而代夏政”,但是自己也不修政務,沒有得到各部落的支援。後來,后羿的下屬寒浞所殺。而寒浞為了防止夏后氏捲土重來,就對太康後裔趕盡殺絕。

后羿對夏朝的戰爭,算是夏朝和東夷戰爭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東夷部族成功奪取了部落聯盟之位,但由於后羿和寒浞沒有推行仁政,因而沒有得到大部分部族的支援,東夷部族的統治也就不可能長久。

三,夏朝和東夷關係的改變

寒浞對太康後裔的追殺最終沒有成功的,太康的孫子少康在夏后氏其他封國的保護下,得以成長起來。後來少康帶領夏后氏擊敗了寒浞,恢復了夏的統治。如此,才真正讓夏朝的世襲製得以確立起來,史稱“少康中興”。為了鞏固夏后氏的統治,少康又進行一波分封,其中庶子無餘於會稽。春秋時期,江南的越國自稱是無餘,這應該是攀附行為。夏朝時候的會稽山,當不是現在的會稽山。

此後,夏朝不斷和東夷部落發生戰爭。杼在位期間,夏朝對東夷的戰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竹書紀年》記載:“

柏杼子徵於東海及王壽,得一狐九尾

”,可見夏朝的勢力範圍已經推進到了大海一帶。槐在位時,東夷部族基本臣服於夏朝,於是“九夷來御”。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夏朝的勢力範圍

這是夏朝和東夷戰爭的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夏朝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東夷部族成為了夏朝的一部分。經過了長期的戰爭,東夷的地位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夏朝建立之前,東夷和炎黃部族屬於部落聯盟的關係,經過長期的戰爭,這種關係轉化為了臣服關係。當然,夏朝的建立,必然需要其他部族的臣服,如此才是一個國家的基本特徵。

不過,夏朝的滅亡也和東夷部族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夏朝長期對東夷開展,導致了東夷部族的不滿,於是東夷各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復仇。到了夏朝後期,東夷部族和東北而來的商部落聯合,開始對夏朝發動反擊戰爭。《竹書紀年》記載:“

胤甲即位,居西河,有妖孽,十日並出。

”可見當時的東夷部族又強盛起來。最終,夏朝被商所滅,其前後一共統治了471年。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後來的商朝,就基本定都於東夷的核心地區,商朝是以東夷為後盾,不斷對西羌部族發動報復式的進攻。當時,西羌系中的周人(黃帝、炎帝通婚產生的部落)放棄了原來的居住之地,向西流竄於戎狄之間,以躲避商朝的鋒芒

。在商朝的俘虜之中,以羌人最多,羌幾乎成為了奴隸的代名詞。由於夏朝末代國王桀逃亡到南方的巢,於是商朝後來也對南方各部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將勢力範圍推進到了江淮地區。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

羌字向姜的演變

再後來的周人崛起,再次帶領炎黃後裔殺回中原,擊潰商朝,最終統治中原,這又是夏人的捲土重來。因此,周武王在回到洛陽一帶後,想起夏朝定都於此,於是也想在此建都,“宅茲中國”,最終在周公執政時期,實現了這個目標。而西周分封出去的諸侯國,都自稱“夏”,合起來就叫做“諸夏”。在西周的統治下,東夷和炎黃加速融合,最終融合形成了華夏族。還有許多東夷部族遠在山東半島,他們直到春秋末期才融入華夏之中。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的黃河流域存在東夷和西羌兩大集團的長期對抗。兩大集團最終通過幾次大規模的兼併戰爭,融為一體,成為了華夏族。這件事也說明了一點,中國古代的歷史,是一部戰爭的歷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歷史。

華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夏朝和東夷的戰爭,證明了部族融合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