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作者:由 敦煌之旅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12-29

經畫的意思是什麼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莫高窟220窟初唐壁畫觀經變

在中國佛教美術史中,或者在談論敦煌藝術的時候,我們會經常遇到“經變”這個詞。什麼叫“經變”?經是佛經,變是“變相”或“變現”,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換句話說,經變就是以影象的形式來說明某部佛經的思想內容。經變畫與北朝時期流行的本生、因緣與佛傳故事畫不同,它們不是提供給僧侶們坐禪觀想用的,而是為了向信徒們宣揚佛經的真正內涵。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莫高窟220窟初唐壁畫藥師七佛經變

熟悉佛經的少數高僧,當然只需要看看就能加深印象,而面對廣大的普通訊徒,特別是一些不識字的人,更多的還是由和尚指點著畫面,來向他們講解某部佛經中的道理。天水麥積山西魏時期的第 127窟裡已經有了簡單的經變畫,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的石窟,也出現了只表現一部佛經中一品(品類似現代書中的小節)或數品,或是經中代表性場面的小型經變畫。長安是西魏與隋朝的首都,看來,那裡的寺院中至少在西魏時期就已經在面對壁畫宣講佛經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後,這種初期的經變畫才會出現在它的西部地區。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敦煌321窟初唐寶雨經變

唐代首都長安城中的佛寺,在開展向信徒們宣講佛經的活動方面就更加廣泛、而且定型化了。我們知道,佛經的數量浩如煙海,其中的內容又很深奧。對於一般信徒來說,長時間地講解佛教理論是很枯燥的事情。為了弘揚佛法,必須吸引更多的聽眾,就不得不使講解的方式通俗化,還要多穿插故事,多渲染。於是“俗講”在寺院中流行起來了。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敦煌335窟初唐維摩經變

所謂俗講,就是用通俗的故事來演說佛經。在俗講之前事先寫好的底本叫“變文”,這裡含有變易深奧的經文為通俗文的意思。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古代文書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變文。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敦煌莫高窟23窟南壁 盛唐 法華經變見寶塔品虛空會

變文的體制,是散文和詩相結合的方式,說一段故事,再誦一首詩,說說唱唱地講解佛經。變文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有圖畫和它相配合,這種圖就是經變畫。和尚們在表演俗講時,按照變文說唱為主,往往在故事情節的關鍵處,再指出畫面上的這個情節讓聽眾們觀看,以便加深信徒們的印象。由此可見,經變畫既概括了某佛經的基本內容,又要表現出經中的關鍵部分。佛教中的俗講和變文,對中國文學也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宋代以後流行的評書和話本小說(如馮夢龍的《三言》)都是從這裡學來的。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代壁畫楞伽經變相圖

根據唐代人段成式寫的《寺塔記》一書記載,長安城常樂坊的趙景公寺,在三階院的西廊下,有初唐著名畫家範長壽根據《阿彌陀經》繪製的《西方淨土變》。平康坊的菩提寺,在佛殿中畫有《維摩詰經變》,有趣的是,到了唐憲宗(公元806 - 820 年在位)後期,當時著名的俗講和尚文漵還特意重妝了這幅壁畫。可見,寺院中的經變畫,本來就是為俗講服務的。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牢度叉鬥聖變(張大千臨摹)

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裡,儲存著中國最為豐富多彩的經變畫。莫高窟初唐時代結構完整的巨型經變畫,就已經相當成熟了,它們應該是在長安寺院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的。到了唐代後期,經變畫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在同一窟中繪製十五六種經變畫。據敦煌的專家們統計,莫高窟的經變畫共有 24 種,1055 幅。這些生動而多樣的經變畫,在總體構圖上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在畫面中心畫佛與菩薩等眾聖人,在四周圍繞著與佛經有關的故事情節,像《阿彌陀經變》和《彌勒下生經變》就是這樣的;有的把畫面分作左、中、右三欄,中間表現佛國世界的宏大場面,經中的故事則分列在左右兩欄中,《觀無量壽佛經變》和《東方藥師經變》就常常是這樣的形式;有的利用中間部分的上部描繪佛國世界,而在下部和左右兩側穿插經中各品故事,有的《法華經變》和《觀無量壽經變》就屬於這種構圖形式;《維摩詰經變》和《勞度叉鬥聖變》有自己特殊的構圖形式,畫面的左右兩部分是各成主體的,圍繞著兩個主體人物,再交織插繪出佛經裡的各種情節;《涅槃變》的畫面呈長方形,它的情節是從左向右,再自右至左發展的。

敦煌石窟百科:經變畫

敦煌莫高窟第76窟 宋代觀音經變

這些經變畫的構圖形式雖然有差別,但都是在醒目的位置表現著佛國世界裡的豪華、歡樂、清淨、祥和的場景,因為這正是人們意念中所向往的樂土,也是隋唐時期佛教徒們所宣揚的彼岸淨土的構想圖。圍繞著主體畫面的各種故事情節,是在向人們講述著應該具有怎樣的正確觀念與行為,才能在來生託生至佛教淨土中去。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