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作者:由 清水空流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1-04

清朝收復臺灣的是誰

滿清真正從政治,軍事,體制,文化徹底統一中國是在康熙一朝,康熙在平定三藩之後,康熙斷然拒絕了臺灣鄭氏方面提出的所謂“仿朝鮮例”。為藩屬國的要求。康熙在這一點上 ,展現出國家統一不容置疑的決心與力量。這是值得讚揚的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康熙在臺灣問題措施,能夠採取堅持統一和和平為上的原則是值得肯定的

,即便是在武力收復的情況下,依舊是剛柔並濟的策略。但鄭氏政權拒不歸附,試圖分裂國家,維持分裂局勢,這是康熙絕對不能允許的,雖然採取了武力收復的態勢,

但還是最大限度地爭取了臺灣各方勢力的投誠,最終實現了此後鄭氏政權的和平歸附。國家歸於一統。

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名官兵,鄭成功率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開始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鄭成功將荷蘭侵略者圍困敵軍8個月之,然後才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

鄭成功在收復臺灣之後第二年去世,其子鄭經繼位(其中數次博弈)鄭經奉南明永曆帝為正主,以永曆為年號,但實際統治者為鄭家。鄭氏子孫偏安一隅,實際上成為割據小政權。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最初,康熙是希望透過和平手段收復臺灣,多次派人招撫鄭成功的子孫,

鄭氏政權當時很自傲,面對清政府的統一要求,鄭氏政權要價很高,要求按請琉球、越南,朝鮮等藩屬國一樣稱臣進貢。不剪辮子,實際上就是未來割據勢力,政權獨立。但康熙斷然拒絕,認為臺灣為華夏故土

。當地百姓都是福建人的後代,言中國話,寫漢文,與琉球、朝鮮,越南不可相提並論。在康熙看來,統一臺灣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絕不能視臺灣為朝貢國。但由於當地正在平定三藩,無暇顧及,所以臺灣處於孤懸狀態。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康熙二十年(1682年),康熙平定三藩,康熙得以騰出手來解決對其他區域的統一問題。

有人給康熙上書,如果不收復臺灣。鄭氏一族必將反清復明,而且強大以後必將威脅東南沿海各地。而 臺灣收復以後,必為成為沿海地區之屏藩。康熙對此建議十分重視,也認為臺灣必須在自己手中

,只有這樣才能控制沿海海運的要道和節點,就是說,無論是出於歷史原因,還是出於現實考慮,清政府統一臺灣都已是勢所必然。而此時無論在軍事實力和經濟能力上,清政府有了統一臺灣條件和能力。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數次談判毫無結果讓康熙失去了耐心

,閩浙總督為了預防鄭氏政權對福建的侵擾,並在經濟上孤立臺灣,採取了遷界之策,將東南沿海地區的民人遷入相對靠近內地的地方,在靠近海岸線的地方隔離出了一個沿海而蜿蜒的無人區

,且在無人區邊緣建造邊牆,駐紮重兵,以應對威脅。使得臺灣在經濟上損失嚴重。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清政府在康熙時期,統一臺灣不僅必要,且有能力。而滿清上下對於收復臺灣的意願是一致的,對於收復臺灣也有足夠的信心

。應該說,隨時滿清沿海內遷,水軍在東南沿海對鄭氏政權襲擊,東南沿海的鄭氏水軍大都被被清軍擊敗,大傷元氣。在清政府的全面經濟封鎖下,臺灣經濟陷入困境。

公元1822年,鄭經病逝,由於繼承人的關係,臺灣內部陷入內鬥,鄭經長子為馮錫範所殺,劉國軒、馮錫範擁立尚未成年的鄭經次子鄭克塽為延平郡王。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康熙得知此情形後,認為收復臺灣的時機來了。由於繼承人關係,臺灣派系林立,不時有人從臺灣逃至福建,讓滿清政府得知了臺灣的內部情況,也為康熙統一臺灣積累了條件。

隨著施琅的投誠,武力收復臺灣時機已經成熟,康熙不僅認為施琅在精神上支援自己,還是領兵收復臺灣的最佳人選

。福建總督姚啟聖無疑就是最佳的後勤總管,實際上姚啟聖統一臺灣的最大功臣。

康熙在什麼情況下收復臺灣的

公元182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命水師提督施琅出兵臺灣,康熙的戰略目標十分明確,即並不打算直接派兵進攻臺灣本島,而是先取澎湖,再以澎湖為突破口,以戰逼統

。戰鬥的具體過程就不說了,待澎湖列島收復以後,臺灣本島已經是必敗無疑,,在清政府的招諭下,

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鄭氏政權遞交降表文稿,正式向清政府投降。在鄭氏政權投降之後,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率清軍進入臺灣,臺灣地區農業商業依然如舊,未受驚擾,民眾扶老攜幼歡迎施琅所率部眾。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