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毛愛蓮:四歲時母親不幸病故,父親當苦工,父女二人相依為命

作者:由 聽戲APP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1-05

毛愛蓮今年多少歲

越調是河南地方戲三大劇種之一,它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頗受戲迷朋友的喜歡。毛愛蓮老師是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她擅演青衣、花旦,好像一朵潔白的蓮花盛開在百花園的碧水池中,芳香四溢,在千百萬觀眾心目中有著很高的聲譽。

毛愛蓮姓毛嗎?不,她姓楊。這件事說來話長:1930年3月1日,她出生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楊桂莊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裡。四歲時母親不幸病故,父親給地主當長工。父女二人相依為命,苦渡生涯。當她七歲那年,來了一位姓黃的闊佬太太,不知怎地就相中了她,坐著黃包車把她買走了。由於這位太太的丈夫姓毛,因此楊愛蓮以後也就姓毛了。

這位毛黃氏很愛看戲,所以在毛愛蓮九歲時便被送到當時的漯河老街國民舞臺,由楊小鳳主持成立的“文鳳班”去學戲,拜師邢金奎。邢擅長演閨門旦,毛愛蓮學藝三年到12歲時,便能登臺演戲了。她演的《青龍山》、《五鳳山》等劇目,很受群眾歡迎。後來到16歲那午,毛黃氏看姑娘有前途,於是便離開“文鳳班”,領著她自立個“興愛劇社”。這時期的毛愛蓮已經在藝術上有些造詣,她主演的《抱琵琶》、《秦香蓮》、《借糧》、《招風樹》、《火焚繡樓》等節目,已在漯河、駐馬店、臨潁一帶非常馳名。但在黑暗的舊社會,豺狼橫行,藝人的生命和生活沒有保障,毛愛蓮整日提心吊膽地在刀尖上過日子。

解放後,毛愛蓮老師在1949年秋天,帶領“興愛劇社”全體人員來到周口參加了革命,從此便開始了她新的藝術生涯。在當時“雙百”方針的正確指引下,再加上她在藝術水平上得到不斷提高,並在黨的教育和關懷下,毛愛蓮於1957年11月31日入黨。在舊社會被人下眼瞧的“臭戲子”,從而也挺起腰桿,成了國家的主人。

毛愛蓮:四歲時母親不幸病故,父親當苦工,父女二人相依為命

1964年她參加演出的現代戲《賣蘿筐》被拍攝成電影,她生動地刻畫了孫大娘這個典型的山區老大娘的藝術形象,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1965年她在《鬥書場》中扮演大鳳娘這一角色,參加了中南會演。會演結束後,“鬥書場”一劇代表中南地區赴京彙報演出,受到領導人親切接見,並在一起合影,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和榮耀。

毛愛蓮的唱腔細膩委婉、悅耳動聽,吐字清晰準確,她的嗓腔音色具有獨特的天賦。聽了她的唱段好像夜靜吹銀鈴響,聲雖不高但清脆優雅、耐人尋味。因此在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看毛愛蓮,等於過個年。”可見人們是多麼盼望著能夠看到她的演出。

毛愛蓮老師對戲曲事業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她深入群眾,送戲上門,給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無論田間地頭、飯堂兵營,叫演就演,叫唱就唱,多年來她給越調這朵藝術之花增添了不少色彩,作出了很大貢獻。

狂風昏天地,烏雲遮日月。在特殊年代,文藝之花被扯得七零八落時,毛愛蓮老師也未能倖免,她曾被掛上“黑線人物”的牌子游街。在浩劫結束後,毛愛蓮老師也和千百萬執著的文藝工作者一樣,重拾信心,再次登上舞臺。她帶頭恢復了現代戲《賣蘿筐》,並積極參加排練新的現代劇目,如:《賽刀之前》、《趕集》等。在整理傳統劇目中,她主動和編導人員合作,研究改編了《火焚繡樓》、《李雙喜借糧》、《招風樹》等劇作。

毛愛蓮老師的藝術成就可以說不亞於申鳳梅大師,期望她的“婉約派”唱法,能被人們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