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作者:由 尹藝瑾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2-13

溪山行旅圖屬於宮廷畫嗎

【水墨江山 貳】07 梅花三弄

【水墨江山 貳】07 梅花三弄

陳則釗【水墨江山】;

筆者年少時代,有幸看過這幅國寶級名畫,至今念念不忘,如今重溫記憶,同時也和大家分享心得。

《溪山行旅圖》

為北宋畫家范寬的作品。是他傳世的唯一真跡。也是臺北故宮的天字號重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受到歷代收藏家珍愛,作品以淺淡的色彩,作極精緻的構圖。凡高山嚴石,山川流水,都能細心勾勒,呈現出立體空間感。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宋 范寬 溪山行旅 縱 206。3釐米 橫 103。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其中“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有明顯的宋代特點,說明此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宮中。

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大量宮裡的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也包括了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畫中有許多印記,乾隆皇帝專用收藏的印章也在其中。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

路邊一灣溪水在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

此畫中的人物、馬匹,能夠在尺寸極為渺小的情況下,活靈活現。畫中人物與馱獸比例雖小,但裝束、面目、道具都不馬虎,動作十分鮮活。觀賞者在看此畫時,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主題《溪山行旅圖》。

人在其中抬頭仰望,山就在頭上。在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的很渺小。

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進入人們的視野。馬隊鈴聲還有山澗潺潺的溪水應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非常的詩情畫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范寬把簽名藏在右下角的樹叢中

這個簽名直到1958年8月5日才被李霖燦(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發現。他採用了網球法,也就是把畫面分成若干個小格,一個一個看,才發現了范寬的簽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氣勢雄偉

《溪山行旅圖

》給人的感覺氣勢雄偉,巨峰壁立,佔滿了畫面。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嚴石,一群馱隊正在匆匆趕路。如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盪,景色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的渾厚和蒼勁之美感。

此畫單從構圖方面說,屬平易之境,但卻產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筆墨的厚重酣暢。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心醉的意境

《溪山行旅圖》

,在靜止的畫面有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時間藝術的感覺。面對這幅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作品,體味著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讚歎。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讚賞。

幾乎所有著名的畫家,說到范寬山水畫神異的表現力時,都一致認為

“范寬之畫,遠望不離座外

”,他的畫,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生命的活動,處在和諧之中。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

范寬是北宋時代的畫家,別名中正,字中立,是當時的華原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銅川耀州區人。范寬為人豪爽狂放且嗜酒,不受世事拘束也不愛功名,心醉高山茂林之間,這種性格其實是最適合創作巨幅山水的。其作品氣魄雄偉,境界浩莽,墨韻濃厚,筆力鼎健,其畫品極高,其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

後世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 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以范寬的畫為典範,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美術

范寬

故宮

藝術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