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永豐“三權分置”打造農村“一間房”改革新樣板探析

作者:由 大江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1

永豐代表什麼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2020年,永豐縣以列入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為契機,積極探索“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途徑。根據“宅地聯動、房地一體”原則,著眼盤活農村資源要素、轉變農村“人”“地”“錢”理念,給“三權”定位促“分置”到位,促產權啟用、要素流動,積極推進確權、賦權、易權改革,落實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要素分配,再造集體成員一身份一住房資格權益,啟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一房一經濟活力,打造了永豐農村“一間房”改革新樣板,走出了一條民富村興的新路徑。

賦權擴能,行使所有權,落實“一間房”要素分配

6月21日,走進藤田鎮易溪村,新房整齊規整,庭院花果飄香,文化廣場與遊園小景相映成趣。“以前垃圾亂丟,基礎設施落後,現在盤活村裡一些閒置宅基地和住宅,村道拓寬了,環境也美起來了。”易溪村村民王家俊介紹,易溪村透過成立宅基地理事會,構建由幹部、黨員、鄉賢、群眾組成的協商小組,深受群眾認可,大家積極參與、出謀劃策。

為落實宅基地所有權,明確行使主體和職責權能,有效解決宅基地所有權行使主體不清、職責不明、虛化缺位的現實問題,永豐積極摸清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宗數、面積和利用現狀,建立鄉、村、農戶一戶一宅,一戶多宅,超標占地等宅基地資訊臺賬,精準掌握宅基地和農民住房全部“家當”。並透過黨建引領,完善五級攻堅體系,組建村組宅基地理事會,強化宅基地使用、流轉、退出、收益等制度建設,制定行使職責和工作流程,保障村民自治作用的整體發揮,有效解決民主意識不足、自治參與被動和自主權利形同虛設的問題。同時,堅持“尊重歷史原因、落實一戶一宅”兩個基本原則,制定“鎖定存量、建章立制、分類指導”三個工作步驟,探索“拆除復墾、村內轉讓、收回利用、依法處理”四種處理辦法,分類推進“一戶多宅”清理整改工作,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有效化解無房戶、住房困難戶的用地需求,注重公平正義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嚴格落實一戶只能一宅的“一間房”要素分配。目前,全縣調查宅基地169025宗,核實農房167545幢,拆除“一戶多宅”4916棟面積55。4萬平方米,騰退收回宅基地39。5萬平方米,“一戶多宅”從22%降低至9。5%。

確認身份,保障資格權,固化“一間房”資格權益

3月11日,佐龍鄉范家村村民範福珠是永豐縣第一個拿到農村宅基地資格權登記證的農戶。當日,永豐縣在范家村召開農村宅基地資格權登記證頒證大會,全縣首批農村宅基地資格權登記證正式頒發,範福珠等51戶村民現場領取了宅基地資格權登記證,標誌著永豐縣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邁出實質性一步。

為注重發揮村民自治能動性,明晰宅基地資格權實現形式,保障多種形式的戶有所居,實現公平公正,永豐“微治理”立新風,積極落實村民理事會、黨群評議會、村民議事會“三會”自治管理機制,堅持“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式規範、群眾認可”認定原則,實行宅基地重大問題理事會提議、黨群民主協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代表)會議決策程式,建立宅改民主議事協商機制。

圍繞宅基地資格權取得方式、如何保留、怎麼退出創新開展取得登記固化、保留髮證固化、退出程式固化“三種固化”模式,建立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認定機制。“三固化”定資格,因地制宜統籌考慮戶籍關係、土地承包、居住情況、履行義務等因素,明確“資格權人”和“資格權戶”的認定標準和“八步法”認定流程,“多舉措”強保障,保障農村宅基地資源公平合理分配。在村莊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下實現資格權定量到人,建立宅基地分配輪候制度。採取合作建房、置換農民公寓、城鎮保障房或者貨幣補償等多渠道保障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宅基地,探索資格權實現形式,保障一身份一居所的“一間房”資格權益。目前,全縣成立1899個村民理事會,宅基地資格權認定11。2萬戶,發放宅基地資格權登記證1。6萬本。

顯化價值,放活使用權,啟用“一間房”經濟活力

6月20日,在三坊鄉中赦村七彩巖龍灣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待一批來自泰和縣的遊客。

三坊鄉中赦村積極利用在外鄉賢人才多、人脈廣優勢,透過鄉賢聯誼會把準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七彩巖龍灣”的產業方向,按照“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有房出房、有力出力”的原則,聯合全體村民成立觀光農業公司。其中13戶村民將閒置的9幢房屋、6宗宅基地折算成資本金入股公司,按比例享受分紅。

為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與鄉村治理、美麗鄉村、富民產業深度融合,盤活“兩閒”資源,發展鄉村業態,永豐以宅基地“三恢復”行動為抓手,在拆除回收基礎上,實現“拆、改、建”有機結合,推進復墾、復綠、復美“三恢復”建設,建設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小遊園,集中成片打造示範戶、示範片、示範帶、示範村,以邊角之景帶動村容村貌提升,做靚鄉村美麗經濟。

“創模式”促增收行動,將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多路徑、多渠道引進盤活主體,探索推行“集體收回+集中託管”“資本撬動+有序流轉”“能人引路+折算入股”等流轉模式,發展新型業態。

“宅抵貸”活資產行動,在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確權頒證工作的基礎上,穩慎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實現“資產”變“資金”,為農民創業融資開闢新路徑,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啟用一地一房一效益的“一間房”經濟活力。

目前,全縣收儲閒置農房11916宗140。6萬平方米,閒置宅基地11432宗153。8萬平方米;盤活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2659宗28。7萬平方米,實現土地盤活增收3400餘萬元;宅基地抵押貸款突破5000萬元。(劉學武、袁忠慶、朱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