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作者:由 巖巖說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9-10

嵇康阮籍還有誰

249年,曹爽丟掉佩劍,直言:“就算投降司馬懿,也能衣食無憂,有什麼可怕的。”桓範怒斥:“曹真英明,卻生了三個沒用的兒子,身家性命不保了。”曹爽再次犯下錯誤,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曹爽,曹魏宗室大臣,大將軍曹真的兒子。三國時期,曹真是魏國首席名將,輔佐曹丕、曹叡,還是輔政大臣。

演義中的曹真,碌碌無為,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實則不然,曹真善於用兵,屢次擊敗吳國,孫權不敢輕易北上。

諸葛亮前幾次北伐,都是曹真掛帥出征,鎮守雍州、涼州,“漢軍”不能佔到什麼便宜。此外,曹真建議突襲漢中,主動出擊,削弱蜀漢的力量。

客觀看待,曹真能力強悍,與司馬懿並列。可惜,曹魏名將、能人大多都是英年早逝,子孫“青黃不接”,才讓一向“低調”的司馬懿有可乘之機。

曹爽、曹羲、曹訓三兄弟,若是有父親曹真一半的才能,也不至於被司馬懿誅滅三族,還可以取代曹芳,成為曹魏的皇帝。

曹爽被夷滅三族,從巔峰跌落谷底,主要是自己太無能,連續犯了四個錯,被司馬懿逆襲成功,著實可悲、可嘆。

239年,曹叡病逝,曹爽、司馬懿輔政,輔佐曹芳處理政務。曹爽有宗室身份的優勢,凌駕於司馬懿之上,絲毫不把他放在眼裡。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曹爽讓司馬懿擔任太傅,“明升暗降”,剝奪了他的兵權。此外,曹訓、曹羲分管京師南北禁軍,洛陽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

為了大權獨攬,曹爽將郭太后移居永寧宮,將其軟禁起來。朝中要職,大多安插親信,排除異己,曹爽一時風光無限。

出行的禮儀,曹爽與皇帝沒啥區別,皇帝的後宮,曹爽也經常出入。此外,曹爽還佔用曹睿的九位妃嬪,絲毫不給這位已故兄弟面子。

曹爽掌握大權,司馬懿決定稱病,觀察動向,不與他正面硬剛。司馬懿主動“示弱”,曹爽更加囂張,也肆無忌憚起來,但防備也鬆懈了。

曹爽“三兄弟”喜歡外出打獵,一起去一起回來,在京城中炫耀一把。桓範跟曹爽關係很好,建議他不要這麼做,至少留下一人在洛陽,否則大事不妙。

桓範暗示曹爽:“司馬懿有動作,在朝中、軍中的威望都很高;一旦你們都出去打獵,京師有變動,就為時晚矣。”

桓範苦口婆心地勸說,曹爽不當回事,直言:“京師都在我手中,誰人敢鬧事,豈不是自找死路。”

曹爽一意孤行,結果裁了跟頭。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曹爽、曹羲、曹訓三兄弟一起離開,帶著曹芳去祭祀曹叡,被司馬懿逆襲。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247年,司馬懿已經年逾古稀,桓範也不放心,讓曹爽注意提防。曹爽派李勝前去探望,看到司馬懿“口吐白沫”,神志不清,他也就放心了。

何晏、丁謐等人喜歡招搖過市,喜歡搞排場,還喜歡“化妝”,根本不是做大事的料。曹爽將他們視為親信,重點培養,豈能不失敗。

相信司馬懿奄奄一息,不久於人世,是曹爽的第二大錯誤。第三大錯,則是祭祀高平陵時,“三兄弟”全部出動,洛陽大本營沒人看守,被司馬懿逆襲了。

249年,曹爽“三兄弟”帶著曹芳去祭祀曹叡。司馬懿、蔣濟聯手,讓郭太后釋出“懿旨”,斥責曹爽專權跋扈,目無君王,理應清君側。

司馬懿在軍中威望很高,他讓高柔等人接管禁軍,很少人反抗。接著,司馬懿派人送去“懿旨”,讓曹爽自己前來“認錯”,否則就是抗旨。

曹爽得到“懿旨”後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將事情告訴曹芳,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桓範從洛陽離開,帶著大司農印章,來到曹爽的營壘。得知桓範離開,司馬懿心灰意冷,直言:“我們準備失敗了,等著被處死吧。”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蔣濟很鎮定,直言:“桓範有謀略,但曹爽碌碌無為,捨不得榮華富貴,不願意冒險,他不會採納桓範的意見。”

桓範告知曹爽:“火速前往許昌,以皇帝的名義號召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我手中有大司農印章,可以徵集糧草,不愁大事不成。”

曹爽手中的王牌,就是曹芳、大司農印章。如果曹爽有曹真的能力,火速前往許昌,召集兵馬,“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只有死路一條。

可惜,曹爽不是做大事的料,得到蔣濟送來“不殺”的承諾後,“駑馬戀棧”。曹爽丟下手中的佩劍,直言:“就算讓出權力,也能確保榮華富貴,不再折騰了。”

桓範怒斥:“曹真是名將,卻生了你們三個無能之人,著實可笑,可悲。我們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曹爽主動“認錯”,司馬懿也沒放過他,找個理由見他夷滅三族。蔣濟是“四朝元老”,覺得對不住曹爽,鬱鬱而終。

三國:曹爽若採納桓範建議,可以擊敗司馬懿,也能稱帝

桓範也被夷滅三族,其後人對司馬懿家族充滿仇恨。403年,桓氏家族崛起,桓玄取代東晉,讓司馬家族退位,交出江山。

249年曹爽被處死,251年司馬懿病逝,也就2年時間。如果曹爽足夠英明,跟著司馬懿耗時間,也會是贏家,畢竟自己還年輕。

參考書目:《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