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作者:由 史局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9-27

陳平分肉故事告訴了什麼道理

漢朝謀士陳平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可以用逆襲來形容其一生的經歷。

陳平出生於貧窮家庭,但是卻能夠從一個人人瞧不起的窮小子,成為日後影響漢朝整個國家命運的右丞相。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除了他本身就有謀劃且深得統治者信任外,他的為人處世原則也發揮了極大的效益,而陳平的處事原則十分簡單,可用三個字概括:不樹敵。

簡單的背後卻是不簡單地修行。

倘若想要不樹敵,意味著一個人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面對辱罵面不改色,面對危險圓潤處理。

從陳平的一生來看,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且憑藉這一條人生信則,以一己之力挽回了漢朝朝政。

一、人生初期:人人看不起的窮小子

陳平的一生可以用逆襲來簡單概括,出生在貧苦家庭的陳平,相較於上流社會當中的嬰孩,輸在了起跑線上。

他既沒有優渥的家世,也沒有豐厚的物資。

初步來看,他在這個社會當中,想要獲取成功缺乏種種條件,唯一能夠稱得上優勢的便是有一位足夠貼心的家人。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陳平的長兄對其極好,他的妻子對陳平多次表達不滿,而他為了陳平,不惜將自己的妻子休掉。

陳平的長兄是他少年時期為數不多的甜蜜因素之一,但生活中更多的是現實社會對其的考量。

周旁人從來不認為陳平能夠有朝一日飛黃騰達。

在他們的眼中,這不過就是一個遊手好閒之徒,空長著一張面孔,然而卻不能有所作為。

旁人的冷嘲熱諷並沒有讓陳平喪失自己的信心,相反,陳平卻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選擇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繼續做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平的這份不為人知的真誠和堅持,被富翁張負看到眼裡。

張負為了支援陳平,不僅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他,同時給予他經濟支援,讓其能夠有物質條件作為基礎四處郊遊。

婚姻帶給陳平第一次質的改變。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脫身生活的困頓之後,陳平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他的規劃當中,他希望能夠投奔到魏王的麾下,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魏王並非明主,更聽不進陳平的諫言,反倒是陳平受人誹謗,旁人誣陷陳平的話被他深信不疑。

當意識到魏王不會成為自己忠誠一生的君主之後,陳平放棄了在魏王面前爭辯的機會。

此刻開始的陳平逐漸將自己在朝堂之上的身影淡化,一點一滴地退出了魏王的麾下,選擇投奔項羽,這一次投奔同樣也沒有讓陳平滿意。

從項羽的一生來看,作為雄霸一方的霸主,項羽確實可以被稱之為英雄。

可從項羽的作為來看,缺乏政治素養的項羽有雄才大略,但沒有治世之才,相反,英雄性格使其產生了巨大的性格缺陷。

這些問題都暴露讓陳平意識到在項羽旁做事情太多,終究會丟了自己的性命。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思考再三後,陳平迫不得已選擇逃離項羽。在同樣的做法之下,陳平來到黃河準備徹底離開。

此時,他不樹敵的人生原則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連夜逃跑的陳平孤身一人坐上船隻,隨著船槳的盪漾,陳平注意到船伕的眼神不太對勁,他意識到對方很有可能起了謀財害命之心。

對當時的處境而言,天地之大,不過只有二人。

陳平確實身材魁梧,且多年在沙場之上征戰,但是也有可能在這場對話當中成為失敗的那一方。

倘若失敗,不僅要受傷,甚至還要命喪黃河。

思考到這一步,陳平選擇默不做聲地脫掉衣服,主動幫船伕划船,意思就是要告訴船家,自己身上並沒有財寶,並且並不想要同船伕發生爭執。

看到這一點的船伕,自然也打消了心中的想辦法,而陳平不樹敵的人生原則,又一次拯救了他的性命。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渡過黃河後,陳平真正找到了自己所要服侍的君主,那就是劉邦。

二、投到劉邦麾下:坦誠面對質疑

初來乍到,陳平的存在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沒過多久就被周勃等大臣上本彈奏。

一開始,劉邦也並不相信這些人的挑唆,但是隨著日子的推移,接二連三的上書也讓劉邦內心產生了疑問。

他將陳平召到宮中,當面詢問事情的真相。

面對一眾大臣的彈劾,陳平選擇坦誠地告知劉邦一切事宜,先是闡述了自己在魏王和項羽那裡離開的真正原因。

當解釋到自己收受錢財的事情時,陳平十分冷靜。

接受錢財是被迫之舉,憑藉當時的自己想要來投靠劉邦根本沒有可能。一窮二白連路費都不足以承擔,如何能夠前來劉邦的麾下為其效力?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陳平的坦誠贏得了劉邦的刮目相看,不僅使得這位最高統治者低頭道歉,同時,陳平還藉此機會升職到護軍中尉監督全體將領。

這個時候的陳平已經過渡到了人生第二次質的飛躍。

在其兜兜轉轉到劉邦之前,不樹敵一直都是陳平的堅持。

也正是這條人生原則,讓他能夠成為護軍中尉,而在日後,這條準則又幫助陳平免於人禍,甚至挽救了漢朝朝堂。

劉邦去世後,便有了呂后專政這一政治事件。

呂后統治朝政的手段十分狠辣,對於那些違抗自己的大臣,直接採取殺無赦的辦法。

儘管當時的陳平已經身居左丞相之位,但是憑一己之力,同呂后相鬥爭,無疑是蚍蜉撼動大樹之舉。

三、以己之力:還朝綱於劉氏

思考再三的陳平選擇依舊保持自己的不樹敵原則,偽裝自己成了呂后的順臣。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從做一名順臣開始,陳平便不再插手政務,每日只以吃喝玩樂為主。

這種做法使得呂后對陳平的忌憚有所放鬆,即便日後大臣屢屢禁言指責陳平,陳平也能夠免去災禍。

在日日的吃喝玩樂當中,陳平內心更為堅定,他是在等待一個機會,將朝綱回覆劉姓,而這個機會一直等到了呂后去世。

呂后去世,陳平主動尋找周勃,而周勃正是陳平投奔劉邦之初上本參奏過自己的大臣之一。

二人一起謀劃將呂氏餘族誅滅,恢復了劉姓王朝的朝政。

這一事件將陳平推到了人生高光,而他接下來的做法卻更具有智慧。

在劉氏王朝恢復之後,陳平和周勃作為此次事件當中的主要發起者,對於漢朝有莫大的功績。

對於統治者而言,如何賞賜二人成了一大難題。陳平本就是左丞相,而周勃又是漢朝的元老,二人此次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職位上的遷升根本不足以作為獎賞。

陳平自然也意識到了統治者的難點,主動提出讓周勃當右丞相,而自己原職不動。

這樣的提議真正彰顯了不樹敵這一人生原則的智慧。

在此次事件落幕之後,周勃和陳平依然是朝綱之上為統治者效力的大臣,但同時也保持著競爭關係。

政治風雲同職場一般,各大臣之間存在競爭,那就必然會有手段和攀比。

如今的和睦只是一時,為了避免日後不受他人挑唆,導致二者之間再次發生紛爭,整理選擇主動讓位,不僅少了對手,並且還能夠齊心協力,輔佐根基不穩的皇帝。

陳平的選擇十分大氣,他自願退一步的辦法,不僅維護了朝綱之上大臣們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讓統治者有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之後的周勃如願坐上了右丞相之位,但是在位期間卻發現自己的才能跟陳平確實相差甚遠,於是主動提出辭去右丞相的職務。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陳平和周勃都有作為大臣的擔當和胸懷,但是對陳平而言,這一選擇卻更具有智慧型。

縱觀陳平的一生,他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封建時期的漢朝十分注重階級秩序,階級森嚴的環境當中,陳平依然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實現人生高度的改變,足可以見,此人不凡。

後人對其評價更是如此,從司馬遷的評價當中,能夠看出,他認為陳平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憑藉自己的力量為國家消除災,還憑藉自己的才智在呂后執政時期,保全自身。

倘若說陳平沒有足夠的才智和謀略,如何在這些波折當中獨善其身,最後還能將劉氏王朝歸還朝綱。

在他的身上,不僅能夠看到作為一名大臣,真正想要救民濟世的偉大抱負,同時也能看到,作為一個謀略者,一步步落實自我計劃的隱忍謀算。

陳平的故事對於許多人而言都有一定的啟發,當下的職場同樣也圍困著許多人。

不樹敵:漢朝謀士陳平的成功之道

對於更高職位的渴望,和現實之下阻礙自己的重重困境,都成了每一個職場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倘若陳平的足智多謀能夠勻出三分,相信許多人也便能夠少花費一點時間就能等到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刻。

參考資料

《陳丞相世家》

《史記》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