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作者:由 歷史知道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09

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什麼意思

回顧春秋戰國那段歷史,戰國七雄中似乎是隻有楚國和秦國國君自始至終沒有更替過。秦國跌跌撞撞的走過春秋進入戰國,孝公時開始謀求崛起,至惠文王從魏國手中奪取河西之地崛起成功。《史記》稱“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戰國七雄

楚國與秦國相比整個發展歷程顯得更加絢爛輝煌,至秦國崛起前面對各國很少有吃虧的時候。即便秦國崛起後也是有實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的。《史記·張儀列傳》記載: “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然而這樣一個無論聲威、國土面積、財富和軍隊數量都勝過秦國的強國,卻在競爭最激烈的生死時刻反而迅速衰亡了。不禁讓人慨嘆,那麼楚國是怎麼快速衰落的呢?

秦取巴蜀虎視荊楚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聯合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但由於列國各有異心,合縱為秦所破。此時苴、蜀兩國相攻擊,都來向秦求救。司馬錯等人向秦惠王進言:“蜀有桀紂之亂,其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於是秦惠文王趁各國為秦所破,自顧不暇命張儀司馬錯率兵伐蜀,《史記》記載道: “司馬錯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貶蜀王更號為侯。”蜀、苴二國為秦國吞併以後,秦國疆域大大拓展,秦在巴蜀原有水軍的基礎上修造戰船,建立了龐大的水軍,而對六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蜀地富裕成為秦國的糧倉使秦國更加強盛。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秦取巴蜀

如果說秦取巴蜀之前楚國還有實力和秦國一爭高下。秦取巴蜀後直接盤踞楚國上游,則對楚國構成了直接威脅。《史記·張儀列傳》說:”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漢山,浮江以下,至楚三千餘里;舫船載舟,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裡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扦關。”秦愈強則對各國的威脅亦盛了。原本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這時齊、楚間形成了聯盟。

懷王叛盟兵敗割地

齊楚兩大強國聯盟的形成,可以有效抑制秦國的侵略威脅,對內為本國的發展壯大贏得時間,應該是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的。公元前313年,齊楚聯軍攻取秦的曲沃,制止了秦國的東出,符合山東六國的利益。然而,楚懷王貪圖便宜又缺乏戰略眼光,在秦國的誘惑下背棄齊楚聯盟,終導致兵敗割地。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公元前312年,張儀以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淤之地,給楚國為誘餌,騙取楚懷王和齊國絕交。當時陳軫向楚王指出: “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出地、絕齊,秦計必弗為也;先絕齊,後責地,必受欺於張儀。受欺於張儀,王必怨之,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懷王不聽遂絕齊,後果被秦所騙。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懷王憤怒發兵攻秦,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首戰失利後,懷王又貿然出兵再次大敗。史料記載: “乃悉國兵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 楚聞,乃引兵歸。”經此大敗楚國損兵折將,秦軍佔領了楚國漢中大部分地區,兵鋒直至楚國。後經齊、韓、魏的聯合打擊楚國大國地位喪失。

頃襄王失地偏安一隅

楚頃襄王多為人詬病,司馬貞《史記索隱》評道:“頃襄、考烈,祚衰南土”。頃襄王是在其父懷王被秦所騙扣留於秦國的情況下即位的,後不久懷王死於秦國。在國仇家恨的情況下,其本該奮發圖強、勵精圖治、一雪國恥。然而卻從秦國迎娶新婦、屈身侍秦。在秦國轉移目標攻齊的數年間,本有屈原等一批大臣致力於法國強兵的,但頃襄王不思進取、荒廢國政。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以至於公元前280年-前277年,秦國屢次三番攻打楚國,楚國毫無還手之力,一敗再敗。最終先王陵寢被毀,上庸、漢北、巫郡、黔中郡等大片領土被秦國佔領,國都淪喪。輝煌一時的強大楚國如今卻只能遷都陳地偏安一隅,如若按古代國都淪陷是為亡國的話,楚國是已亡了。遷都後依然毫無鬥志,苟於偏安其滅亡成為了必然。

綜上所述,楚國的快速衰落髮生在楚懷王和頃襄王在位時期。懷王時期多為政策錯誤致使割地身死異國;頃襄王時期,多為苟於偏安、荒廢國政致使國都淪陷,經過這兩輪較大敗績後,楚國元氣大傷,從極盛走向了快速衰亡的道路,從此失去了與秦國一爭天下的可能性。

楚國八百年曆史,在這兩位君主手中快速走向了衰亡

秦國由“非秦即楚,非楚即秦”的兩強爭雄中勝出。首先抓住機遇佔領巴蜀,取得肥沃的蜀地已為糧倉,接著從楚國手中佔領並完全掌控整個漢中地區,使秦關中、巴蜀和漢中連為一片,實力大大增強,為其雄視天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