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河北大工匠張志忠:毫釐之間打磨“中國精度”

作者: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15

十年一過算什麼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河北大工匠張志忠:毫釐之間打磨“中國精度”

張志忠正在介紹“數控真空吸盤”的應用場景。李玉素攝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石家莊10月26日電(李玉素)從中專畢業生到高階技師,從普通銑床操作工到數控組班組長,從業21年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以下簡稱“十三所”)數控組班組長張志忠經得起反覆,耐得住寂寞,用工匠精神在毫釐間不斷打磨著“中國精度”。

2022年4月,張志忠被授予“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採訪中,張志忠用三個“心”來形容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既要有“進取心”,更要“安心”,也要“靜心”。

2001年,從無錫無線電工業學校畢業後,21歲的張志忠進入十三所,成為一名銑床操作工。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河北大工匠張志忠:毫釐之間打磨“中國精度”

圖為生產車間內“五軸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李玉素 攝

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骨子裡的執著,多年來,張志忠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順利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專案。

其中,數控真空吸盤的設計及應用讓張志忠記憶猶新。“大概是2015年,當時薄板類的零件特別難裝夾,精度不高,而且非常容易變形,市場上的吸盤不太適用於具體的生產場景,通用性不強。”張志忠說

於是,他開始研究設計吸盤。經過反覆試驗,張志忠研究出了“數控真空吸盤”,不僅解決了困擾單位多年的薄板加工問題,還極大地節約了生產成本。

不斷打磨和提升精度其實並不簡單。張志忠表示,所有精度的提高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進,這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除了要敢於突破傳統的工藝方法,也要對原材料、機床、工具、量具甚至於周圍的環境都要特別瞭解,要把它們當成身體的一部分”。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河北大工匠張志忠:毫釐之間打磨“中國精度”

張志忠正在和徒弟們一起測量產品精度。李玉素 攝

他舉例,比如在零部件上劃出一個0。08毫米的“凹槽”,需要直徑0。06毫米的銑刀來進行加工,0。06毫米相當於人一根頭髮的三分之二。“因為它非常細,有時候人眼都不一定能觀察到,甚至在裝夾時不小心就會斷裂。而在刻劃的過程中,銑刀會受到震動、速度、受力等多方面的影響。”

張志忠表示,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一次次反覆試驗,一次次最佳化方案,然後對每件產品逐一測量,才能達到最佳精度。

截至目前,張志忠參與完成技術創新50多項,解決了數控加工、電子裝配、微波元件組裝及產品高效檢驗等方面的多項難題。

2016年,為了讓技術創新工作更加系統化、規範化,張志忠帶頭成立了十三所微波機械創新工作室,囊括了數控加工技術、自動化生產工藝技術、鉗工工藝技術、自動程式設計技術等多方面的技術人才,以此實現全方位的團隊創新。

作為班組長,張志忠主動承擔起“傳幫帶”責任,依託創新工作室的平臺做好技能人才的梯隊建設工作。他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將自身掌握的技術傾囊相授,並時常教導徒弟們,要像打磨工藝品一樣打磨自己手中的產品。

在十三所第九專業部的生產車間內,一臺自動化機械臂正在裝夾、取料。據張志忠介紹,“五軸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是創新工作室參與人數最多、歷時最長、創新點最多的一個專案,已於2022年初完成二期全面升級擴建工程。 這條自動化產線讓生產車間朝著實現“熄燈工廠”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從取料、加工再到裝夾產品,均由機械手臂24小時不停產的全自動作業,單條線路年產能效益可達千萬元。

近三年來,創新工作室每年產生各類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20餘項,為部門所創實際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同時,還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高技能人才,擁有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名、“河北省技術能手”稱號獲得者8名。

針對目前行業內人員短缺問題,張志忠表示,下一步,創新工作室將進一步升級擴產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實現“無人值守”,減少人員干預,讓人更多地參與到生產創新工作中。(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