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作者:由 雲南文旅釋出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20

好功匠防水多少錢一桶

彩雲之南,孕育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來雲南旅遊,不僅可以看盡一方怡人風景,還能順便帶一份非遺“活態”傳承。

斑銅工藝品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早在先秦時代,雲南就以銅器製作而聞名於世。秦漢時期,朱提、堂琅(今雲南昭通市、東川縣、會澤縣)等地生產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銅器行銷各地,為時所重。至明代,雲南銅器匠師採用東川附近的天然斑銅礦石,用冷鍛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動物及仿古的瓶、鼎、爐、罐、爵等斑銅製品,為銅器製作開創了一條新路。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銅中摻雜進金、銀等其他未能全然融合的金屬,會出現一種特殊的輝斑,形成斑銅。斑銅有深藍、紫金、赤紅等顏色,其中最耀眼的是金黃色。匠師們用斑銅製作器物,表面拋光後,古銅色的底子上會顯出斑彩熠熠的天然效果,且各器物的斑影無一雷同。

烏銅走銀工藝品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據史料記載,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始創於清雍正年間,其工藝精細,用料精選,費工費時。經過複雜的工序,銅色變得烏黑髮亮,反襯出精細的銀紋圖案,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所製作的手爐、文房四寶、酒具、花瓶、筆筒、香爐、墨盒、筆筒、菸斗之類小型器物顯得雍容華貴、典雅別緻。再配以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梅蘭竹菊、八仙過海、龍風鹿鶴等圖案,更值得欣賞玩味。

鶴慶銀器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大理鶴慶縣的新華村,以純手工打製各種銀銅首飾工藝品而聞名,歷史悠久。全村幾乎家家都有工藝品加工作坊,工藝品的製作保留了傳統的手工藝製作方式,品種繁多,做工精美,遠銷國內外。伴手禮帶銀飾耳飾,手鐲,戒指,或是給孩子帶百家鎖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劍川木雕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劍川木雕是木雕工藝手法的一種,工藝品多以浮雕為主,木雕技藝精湛,木雕工藝品精美,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劍川木雕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繼承與發揚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在木雕工藝品選材方面,一般選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使所雕刻出來的木雕工藝品,在實用的基礎上,更有工藝價值與收藏價值。經過一代代的傳承,現在的劍川木雕已經發展為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木雕工藝品,用優質的硬木精心雕出龍、鳳、獅孔雀、梅花等傳統圖案,製成桌、椅、茶几等,都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古樸大方新穎高雅,而且還富於民族特色,既實用,又華美。

東巴紙製品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雲南麗江東巴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民族手工紙,因其過去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製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張,故稱東巴紙。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東巴紙以特有的高山野生植物“蕘花樹皮”做原料。新鮮樹皮採摘下來以後,還要經過數十道繁雜的工序。正是這一道道原始又嚴苛的工序,才使得製作出來的東巴紙具有抗蛀、防水、儲存時間長的特性。文創設計師也將東巴紙融入產品設計中,用東巴紙做成的筆記本、版畫、明信片、書籤等特色旅遊紀念品深受遊客歡迎。

建水紫陶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建水紫陶採用當地得天獨厚且蘊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製。色調為紅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紅、黃、藍花等。裝飾上採用刻劃雕填,既有粗獷豪放、大筆、大塊的書法,又有寫意國畫和民族圖案。畫面用筆瀟灑,刀法流暢,無論刻畫飛禽走獸,還是花草魚蟲,均栩栩如生,給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華寧陶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華寧縣有著華夏古陶“活化石”美譽的華寧陶器,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釉彩斑斕,溫潤如玉,開片精美,窯變豐富,堪稱“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瓦貓工藝品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瓦貓是雲南民居中特有的一種民俗,原本是安置於居所正中房頂的神獸,隨著城市化的程序和古建民居的消失,瓦貓已經漸漸從屋頂“走”到了桌上,變成了工藝品。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瓦貓工藝品現廣泛流傳於雲南昆明、呈貢、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但因地區不同,瓦貓的形象也有所區別,呈貢瓦貓像小孩子,鶴慶瓦貓張牙舞爪,玉溪瓦貓像巫師,曲靖瓦貓將八卦夾在前腿。

永子圍棋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徐霞客遊記》記載:“棋子出雲南,以永昌(保山古稱)者為上”。永子棋成品,外形古樸,內斂凝重,白如蛋清,黑如鴉青;細糯如玉、冬暖夏涼。白子富含南紅瑪瑙,黑子富含玉石翡翠,多種珠寶礦石原料經過比例調配後,經上千度高溫融化,然後再進行手工滴制。棋子大小、厚薄、圓形靠工匠傳統手工點“丹”而成。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關於保山出產圍棋的記載,最早始見於唐代,可考證的歷史在千年之上。唐代傅夢求的《圍棋賦》曰:“枰設文楸之木,子出滇南之爐。”《明一統志》和《大清一統志》均明言“永昌之棋甲天下”。

洱源鳳羽硯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因文人墨客喜將書齋中珍品以友相視,硯被冠以“石友”之美,為一方硯臺賦予無限人文色彩。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鳳羽硯臺硯石取自雲南洱源鳳羽鎮鳥吊山北麓,因北麓背陰,其石質細膩、硯石黑色、條理順直,有溫潤似“壽山”、細膩如“田黃”之稱。其製作的硯臺,在使用中冬不結霜、夏不蒸發、無異味、四季保水又易於研墨,可與中國四大名硯相媲美。相傳在清朝順治年間,洱源縣鳳羽村人楊必登在鳳羽鎮旁的鳥吊山北麓發現了鳳羽硯硯石,並將其雕琢成硯臺,作為貢品進貢。自此,鳳羽硯臺名聲大振。

滇派內畫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坯內反向作畫,現存最早內畫壺制於1816年。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如今,內畫技藝已經在雲嶺大地紮根,山水、人物、鳥獸,故事、歷史、生活等都可以作為內畫的創作主題,而滇派內畫則融入了更多雲南山水、民族風情等元素。

白族扎染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技藝,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業最為著名。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藍靛(板蘭根)。白族扎染品種多樣,圖案多為自然形的小紋樣,分佈均勻,題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和實用功能,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好評。

傣族錦織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傣族錦織是傣族傳統手工藝最早期的重要品種。傣族織錦與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都有著緊密的聯絡,在傣族社會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傣族織錦往往以白底襯托單一獨立的圖案或多次重複的連續圖案,還有些圖案呈現為剪影式的側面造型,形象生動、輪廓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傣族織錦還強調圖案的對稱性、對比性和連續性,講究疏密結合、具象和抽象結合。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傣族織錦既含蓄又明朗,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手法獨特,在我國織錦藝術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彝族刺繡

雲禮|購非遺好物 享傳統文化

雲南彝繡以圖案和符號表現了雲南彝族古老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既是對雲南彝族文化的一種文化表述,也是雲南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精美的彝繡依然經常出現在頭帕、披氈、衣袖、衣大襟、褲腳、掛帶、煙荷包、腰帶等服飾上。

這麼多非遺好物,心動了嗎?快來雲南帶它們回家吧!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李思達 文

中國古玩網、雲南鴻雁內畫藝術研究院、黃慧、張家松、王冠森、張玲、夢佳、康貴友、劉蕊婕 圖

責編 龔怡丹

稽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