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作者:由 話史官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24

阮籍稱王戎俗物為什麼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曹操的一首《短歌行》抒發了無限感慨,而在他的眼中能夠緩解他憂愁的,只有美酒杜康。曹操一生被人稱之為奸雄,他的兩大愛好便是人妻與美酒。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事實上不僅曹操好酒,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人都有飲酒的喜好。

雖說在歷朝歷代當中,上至達官貴胄、下至平民百姓,都不乏飲酒的喜好,但是與他們相比,魏晉時期,飲酒已經不是一種個人愛好,而是貫穿了整個時期的社會風氣。

相較於那些酌酒、品酒的飲酒方式來說,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飲酒方式趨於豪放。

狂飲、縱飲,成為人們飲酒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之所以有這種獨特的飲酒習慣與飲酒方式,與魏晉時期的整體大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魏晉時期飲酒成風的大環境

1、為何魏晉之人都好酒?

所謂三國兩晉南北朝,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封建歷史當中,較為混亂的一段時期。

天下三分,各自為政,常年來的戰亂,使得百姓時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天下大事,百姓插不上手,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在亂世之中生存,才是頭等大事。人們每日生活在憂慮之中,而緩解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飲酒了。

所謂一醉解千愁,是以一時間,民間飲酒成風。

不過縱使百姓再如何地喜好喝酒,他們的傳播能力是有限的,最多隻能形成一個特定地區的飲酒風俗。真正使得飲酒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的,則是士人群體。

士人是古代讀書人的統稱,對於士人來說,他們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功成名就,某得個一官半職,來用自己的所思所想,造福百姓,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可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影響下,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的形式已經成為主體,一個人的出身,比他後天的勤奮以及才能都要重要,這讓這些士人無緣官場,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這些士人一直都是以考取功名、實現抱負為終生目標的,他們除了讀書做學問之外,沒有任何本領,因此他們只能每日鬱鬱寡歡,解酒來抒發心中的不暢。

不過,不要忘了這些士人雖然沒有官職在身,但是卻個個都是文人,他們一邊飲酒消愁,一邊將這種生活狀態,以文化的形式傳揚出去。

這種傳播的方式,無疑擴散得更廣,同時也更加地深入人心,別忘了在那個年代,士人已經算是“高階知識分子”了,他們除了沒有官職之外,學問並不見得不如那些官員。

既然連士人都如此提倡飲酒這項活動,那麼百姓們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於是紛紛開始將酒,納入了生活的必需品。

日日飲酒、人人飲酒,也成了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正常飲酒本無傷大雅,可是在古人這種以酒解憂,一醉解千愁的概念灌輸下,人們飲酒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醉意,而是為了醉酒,因此好好地飲酒之風,就比成了嗜酒之風。

2、官府對於酒的管制力度低下

對於民間的嗜酒之風,官府不是不知道,也曾關於百姓嗜酒的問題,出臺過相關的禁令。但是這些禁令往往只是針對個別人群,並且管理的力度也十分低下,因而對於制止百姓嗜酒的風氣,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此外,無論是官府的各級官員,還是富商,甚至是百姓,都不想改變這種風氣。

首先,在魏晉時期,一種“補品”在所謂的上層人士之間,特別流行,那就是“五石散”。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五石散是由五種不同的石頭磨成粉末,調製而來。吃完之後會讓人渾身發熱、並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幻覺,還會給人一種精力充沛的假象。

“五石散”雖在當時被稱之為補品,但是其效果卻與如今的一些有害品相似,而且毒性更為強烈。

許多人在服用之後,都會沉醉於幻覺之中不能自拔。因此也曾因為人們食用“五石散”鬧出不少笑話。

有達官貴胄當街脫衣翩翩起舞,亦有富豪商人大肆打砸自己的商品,諸如此類事件,不計其數。而且因為服用後會燥熱難耐,很難保持形象。

後來人們發現,在服用“五石散”後量飲酒,可以緩解其所帶來的“後遺症”,使人較為清醒,卻又不會失去那種醉生夢死,飄飄欲仙的感覺。因此,有服用“五石散”習慣的人,通常都會有嗜酒的毛病。

而這些人要麼手握重權、要麼富甲一方,讓他們禁酒,也就更為不可能了。

其次,由於嗜酒之風嚴重,當時從事酒業、以酒為生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全面禁酒,那很多人將失去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官府也不曾大力度的進行禁酒。

官府不大力度的禁酒,就改善不了民眾的嗜酒之風,而民眾越是依賴酒,那官府就更加沒辦法的禁酒。

如此週而復始,使得民眾嗜酒之風越來越嚴重,演變到最後,成為一種社會風氣。

二、嗜酒行為的代表

竹林七賢,在魏晉時期是有名的文人代表,他們雖然身懷大才,但是卻因為特殊的社會環境而鬱郁不得志,他們參與仕途無望,又或不願入仕,於是整日裡飲酒縱歌,用逍遙自在的表現來隱藏自己心中的抑鬱。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在這七位賢人之中,就有兩位是嗜酒成性的人,一位是阮籍,另一位就是劉伶了。

阮籍好酒,常常以酒買醉,他雖有才華,但是卻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極為不惜,尤其是朝廷的辦事作風。

無奈,他又不能做出任何的改變,於是只能委曲求全、敢怒而不敢言,也更不能言。

酒對於阮籍來說,是一種逃避的工具,更是一種用來麻醉自己、釋放情緒的工具。相傳,阮籍母親去世時,阮籍正在與人下棋,當他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他整個人瞬間就呆愣住了。

等他反應過來後,他第一時間並非趕回家中,而是堅持與那人下完了那盤棋,之後狂飲烈酒兩鬥,由於喝得太多又喝得太急,最終導致口吐鮮血。

在他母親下葬的時候,人們都在旁邊默默哭泣。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只有阮籍獨自在一旁飲酒,剛開始只是一杯有一杯地喝著,最後甚至整碗、整壇地喝,直到喝了數鬥之後,再次吐血不止,差一點就因此喪命。

旁邊有人說他不懂禮數,在母親下葬之時還自顧自地喝酒,可是當想要當面指責他的時候,才發現阮籍的臉上早已佈滿淚痕,眼睛當中,也充斥著血絲。

這時人們才明白,阮籍不是不懂禮數,不是不孝,而是他的傷痛早已溢於言表,只能透過喝酒的方式、來緩解心中的傷痛,來釋放心中的哀思。

說完了阮籍,再來看看劉伶。

劉伶醉酒,醉死便埋。這個典故許多人都知道。

與阮籍借酒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不同,劉伶只是單純地貪酒。或許他最初也只是想借酒逃避一些什麼,但是酒對於他來說,就是他的命一樣,甚至命都可以不要,但是酒卻不能不喝。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實際上,在當時的大環境當中,類似於阮籍、劉伶這樣的文人、士人不在少數,也正是在他們的倡導下、引領下,嗜酒的社會風氣,才越來越重。

他們的引導手段或許是無意的,因為他們只是在許多的作品當中,提到了瀟灑飲酒的“快樂”而已。

三、魏晉時期獨特的酒文化

文人,無論是達官貴胄,還是士人階層,他們遠超常人的能力,就是他們的知識儲備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善於做文章、做詞賦、而他們又好酒。

於是,常常將關於酒的事情寫入文章當中,而人們在讀完他們的作品之後,便也想體會作品中的那種意境,於是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酒人”的行列。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在曹丕的許多文章當中,都曾提及飲酒的活動,以及飲酒的各種“玩法”。

竹林七賢的作品中與飲酒有關的作品更不在少數。甚至連至今都被人們封為經典之作的“蘭亭集序”中,都有大半與酒有關。

在這些文人的筆下,酒不再是一種單一的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有了酒,生活可以無比暢快,有了酒就有了朋友,有了酒就可以忘記憂愁。正是這種對於酒的定義與表達,更加加大了“全民嗜酒”的社會風氣。

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中,又誕生了無數的經典佳作。魏晉時期獨特的酒文化、酒文學,也由此誕生。

自酒的出現以來,它就逐漸成了文人墨客的寶物,猶如手中之筆,讓文人作出了許多佳作。

試析魏晉南北朝嗜酒風氣及其成因

總結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雖然藏地卻是

各種各樣的無奈。魏晉南北朝時期嗜酒的社會風氣,不是因為人人都喜歡酒的味道,而是人人都想透過酒精的麻醉,來讓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