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作者:由 A阿陸A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0

西周烽火臺在哪裡

陶公洞是楠溪江中游大若巖風景區裡最有名的一處人文景點,有“天下第十二福地”之稱,它由天然巖洞經人工拓展後形成,現高56米,寬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因為我只是路過此地,就沒有太過仔細參觀遊覽,僅在外圍轉了兩圈,並稍以航拍輔佐。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如果認真追溯歷史,陶公洞至少已存世2100多年,因為據《乾隆溫州府志》記載,“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40年)有道人在大若岩石室修行”。而漢宣帝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公元前49年),一說是三國孫吳末年,石室屬地仙李方回所治,永嘉道士傅隱遙在此修煉。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再根據明萬曆年間徐象梅《兩浙明賢錄》和清乾隆二十九年蓮舟和尚《大若巖記》所述,傅隱遙於唐調露元年(679)丹成得道,白日飛昇,並在陶公洞口留下登仙石的傳說。而這塊登仙石現在還孤巖獨立於門前,好似陶公洞的招牌,大老遠就能看見。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在登仙石身後已經被當地人開闢出“放生池”,因為水質清冽,魚群看到岸邊有人就會簇擁而至,大概早就習慣了被投餵的安逸生活。不過在這裡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當地村民的過分“熱情”,為了售賣魚食,會主動上前攬客,用的力氣還不小,經再三推脫甚至怒斥,才肯罷手,大家如果也遇此待遇,記得回絕要果斷,一開始的口氣就要強硬點。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坐北朝南,共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建有三間觀音閣,閣前有可納數百人的講經壇。洞外建九楹前殿、鐘鼓樓、廂房及僧廚,洞內南側一條56級石梯通向上層“天台”。天台後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閣。胡公殿神龕右下一罐狀“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有趣的是,到洞內祈福許願的大多數香客其實都是衝著胡公而來,胡公大帝,姓胡諱則,本是永康人。北宋前期任朝廷高官,曾奏免衢婺二州身丁錢,百姓感恩,於方巖山頂立廟以紀念他。後宋高宗趙構應百姓之請求,用“赫靈”兩字作為胡公的廟額。從此,胡公被金華各地百姓敬若神靈,成了“有求必應”的活菩薩,並於每年家歷八月十三日其生日那天,舉辦各種民俗風情活動,以祭拜胡公大帝。胡公信仰在明代傳入溫州,目前在溫州崇祀胡公的建築有數處,其中以永嘉大若巖陶公洞裡的規模最大、香火最盛、影響最廣。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關於陶公洞胡公殿的出現還有一個傳說:當時有一地方強豪,認為此乃風水寶地,擬為上輩築墓洞中,於是擇日動工。水雲人早一日訪知此事,星夜啟程,往永康方巖迎請胡公神駕來駐。本來大若巖到永康來去千里,在開工造墳前是不可能回來了。然此洞天福地胡公大帝眷顧已久,就助他清風一拂。迎請胡公之人如騰雲駕霧般,當夜即到陶公洞,並安下了神位聖像。造墓者第二天清晨去動土時,入洞就見胡公大帝已端坐在上,大為驚奇,認為是胡公顯聖,也就不造了。而自從胡公大帝駐蹕大若巖以來,香火驟然興盛。以致每到農曆八月初到九月初九,這前後一個半月時間裡,溫州五縣的人水陸兼程,日夜絡繹不絕地跋涉到陶公洞胡公爺前進香,而這樣的風俗至今仍有保留。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難怪之前我問路過的當地人陶公是指誰,竟然得不到確切答案,可能在潛移默化的香客薰陶下,陶公儼然已經漸漸被世人淡忘。幸好現在的網路是具有記憶的,原來被稱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確實曾經隱此撰《真誥》一書,所以才得此名,而這裡也一度被稱為真誥巖。

陶公洞雖被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裡面胡公殿的香火卻尤其旺盛

陶公洞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文物古蹟卻不少,可惜這次打卡得太過匆忙,連大若巖十八羅漢造像都沒去看一下,感覺還是有點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