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作者:由 簡雪書香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4

雙枝榮耀植天庭指什麼動物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殺了。這事牽連太廣,朝中都沒人敢出來聲張。只有白居易出來,上書請求追捕刺客。

可是,他卻因此而遭到貶謫。朝中一些大臣認為,他不該越職管這事。再加上,有人就看他不順眼,藉此加以陷害,還說白居易的老母親在老家賞花不慎掉井身亡,白居易還寫了些關於“賞花”的詩作,傷風敗俗……

如此,白居易就遭到了貶謫,從一個京官貶到了偏遠的江州當司馬。他心裡當然很鬱悶,很失落。

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貶謫生涯長達四年,他先是在江州(今九江)當司馬。公元819年3月,他又到忠州(今重慶忠縣)任刺史。

忠州刺史,雖然是升了職,但這在巴蜀,偏僻遙遠,環境惡劣。這一調,就離京城就更遠了,感覺回京無望。再加上,此地政治地位很低。這樣的升職不就是更進一步被邊緣化嗎?

儘管如此,但白居易卻能把把心安定下來。既已來到了忠州,他希望竭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改善忠州的現狀。

在這期間,白居易寫了一首名為《種桃杏》的詩,寫出了他當時的心境,同時也體現了他心態的樂觀曠達。

種桃杏

唐·白居易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這首詩寫於公元820年,詩中句句都是白居易內心的心裡話。

從詩句,我們可以看出,他已不再苦悶,還很享受當下的閒適生活。

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無論身在何處,哪怕是天涯海角,只要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地方,就是家。

詩的開頭兩句寫得特別絕妙,強調了“心安即是家”,也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人在異鄉,遠離故鄉,很多人都找不到家的感覺,哪怕是在異鄉買了房,日子安定下來了,卻依然沒有融入當地,找不到歸宿感,心依然心繫故鄉。

其實,這和“心安”有關,只有內心平靜了、安定了,才會有家的歸宿感。

這更何況被貶謫偏遠地區,就更難以適應異鄉的生活。難以想象白居易是如何做到“心安”。

可見,他在面對逆境時,內心是多麼的強大,心態是多麼的樂觀。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否則,也寫不出如此絕妙的詩句。

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路遠誰能念鄉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屬於巴蜀之地,離家鄉好遠。在這,誰還能

唱得出家鄉的小曲子。

歲月如流水,他已不再年輕了,年事已高,貶謫外地好幾年,也慢慢忘記了京城的繁華了。

這兩句詩看著好像是把京城和家鄉都忘記了,其實卻是在唱反調。他依舊難以忘懷,但是想念又如何,不如過好當下。

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遠離了喧囂的京城,他在忠州過著簡樸的生活,也日漸喜歡上了這樣的日子。

閒適之餘,他開始“

種杏栽桃

”,並打算在這安心長期住下。

他還給自己定了個計劃,

以三年為期,

種上杏樹、桃樹,等到它們開花了,那就離上吃杏與桃就不遠了。

種桃樹要三年才開花結果,而杏樹就要四年。白居易給自己定的這個計劃,顯然是擺出心安的態度,靜待桃樹、杏樹花開。

縱觀全詩寫得簡潔易懂,沒有引用典故,句句都是詩人的心裡話,寫出了樂觀曠達的心態,也寫出了他的思鄉之情。

在逆境中,白居易能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活得通透。如此達觀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