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統信軟體王耀華:根社群為國產作業系統的破局帶來了什麼?

作者:由 王新喜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5

ubuntu能做什麼

統信軟體王耀華:根社群為國產作業系統的破局帶來了什麼?

作者 | 王新喜

國產作業系統有了新動向。

早在5月18日,統信軟體釋出了中國首個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深度”根社群。在日前2022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開源社群專場分論壇上,統信軟體開源社群中心總經理、深度社群負責人王耀華談到了深度根社群的建設規劃,“根社群”一度成為開源作業系統領域的熱點話題。

日前,深度社群負責人王耀華接受了熱點微評的專訪,闡述了深度根社群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目前看來,

根社群正在成為國產作業系統向前發展關鍵一躍

根社群成為了行業關注熱點

在政策與市場推動下,國產作業系統在快速發展。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Linux桌面作業系統出貨量首次超過5%,預計到2025年,中國Linux作業系統出貨量將超過20%,中國市場整體佔有率超過10%。

當前國內桌面作業系統都是基於開源Linux,但近年來侷限性也愈發明顯,

上游開源社群的“斷供”會讓下游系統的產品體驗與安全受到影響

,進而波及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究其原因,是國內基於Linux開源系統的根社群在國外。

根社群指的是從Linux kernel和其他開源元件構建,不依賴上游發行版,有大量的外部個人貢獻者與企業參與共建的開源社群。成功的根社群會被全球範圍內的開發者認可,擁有完善的社群執行機制和正向的社群回饋能力,並衍生出不同分支發行版或下游社群。

國產Linux大多是基於Debian、Fedora、CentOS進行開發的發行版

,深度打造根社群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過程,也與被上游社群影響的發展經歷相關。

從Ubuntu轉向Debian到發力根社群,深度數次跨越上游背後

深度(deepin)社群是由統信軟體全資子公司武漢深之度科技於 2008 年發起。根據深度社群負責人王耀華的介紹,深度在2009年之前更多偏社群化運營,基於 Ubuntu做美化、字型配置,後來又開始佈局一些本地化的應用,比如音樂播放器、影片播放器、應用商店等,這給深度早期發展帶來了許多使用者。

但考慮到作業系統的核心能力建設,在2011年前後,深度邁出了關鍵一步,開始佈局桌面環境DDE及其底層開發框架,並持續打磨產品與迭代版本。

統信軟體王耀華:根社群為國產作業系統的破局帶來了什麼?

2015年之後,深度社群放棄Ubuntu,轉向基於Debian作為研發的上游社群。“

這種轉變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王耀華談到,“在Ubuntu作為上游社群的時候,我們用的是它的倉庫,我們發現,如果不是長期支援版本,過一段時間它就會把倉庫刪掉,導致軟體突然之間無法下載,這對使用者與客戶體驗造成了很大影響。”

一方面我們要掌握系統的控制權,一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實際的問題

,因此自然就轉向了Debian。Debian是基於一種滾動的模式來做,它的倉庫永遠不會被刪除。”

伴隨著社群的經驗和能力基礎的積累,如今深度再次從Debian脫離而出,基於 Linux Kernel、其他開源專案和自研專案元件,建立首箇中國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

在王耀華看來,這也是一種自然的過程。“

從我們的使命來說,我們一直希望做一款成功的桌面系統版本

,從過去的桌面環境到底層倉庫的管控,都是這個理念的指引。”

從過往15年來,deepin作業系統持續更新超過200次,全球下載超過8000萬,海外使用者超過300萬,向國際開源專案307個專案提交超過1000個貢獻,支援全球33種語言,在全球35個國家100餘個映象站點,擁有西班牙、捷克、法國、巴西等多國使用者社群,並基於deepin衍生出UbuntuDDE、Manjaro deepin等多個發行版本。

它在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榮獲最受歡迎中國開源軟體第一名,是國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活躍度最高的開源作業系統社群之一。

統信軟體王耀華:根社群為國產作業系統的破局帶來了什麼?

“目前深度也已經到了佈局根社群這個階段了。”王耀華認為,

無論是核心系統還是成千上萬個元件之間的關係,深度當下需要進一步做深入研究,

這需要聯合上下游廠商,做出一個符合發展趨勢的社群架構,推動國內技術體系的演進。

打造根社群的難題與統信的三年規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步始終是要邁出去的

。”王耀華表示,國際上Debian等成熟的社群,早在1991年就基於Linux發行了第一個版本,發展到今天,開發者數量與質量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短時間追趕上比較有挑戰。

對比Debian等成熟社群,深度當前也面臨著開發者生態、社群治理等方面的挑戰。“根社群生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統信一直堅持一個信念,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看到一個美好的目標,又能腳踏實地的不停地去積累。這需要長期的堅持,也是比較難的部分

。”

關於根社群的發展方向,王耀華認為,

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會完全的推倒重來。

從社群系統架構更新到整個生態發展模式,我們會有自己的實踐與想法,但Debian等成熟社群的機制與流程,依然有值得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國內做社群的廠商並非深度一家,比如openEuler(尤拉)、OpenAnolis。在王耀華看來,openEuler是偏向伺服器的社群,更偏向B端。

而深度社群作為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有B端的政企客戶,也有C端的個人消費者,與openEuler有彼此有互相配合與合作的地方。比如在伺服器業務領域,基於尤拉作業系統,統信也做了商業化的發行版本。

在王耀華看來,目前國內不少公司在商業成功之後再去做社群,而

深度一直是社群模式,慢慢的壯大之後去發展商業化的業務。

彼此的背景、發展方向、投入力度都不同。

對於根社群的未來,統信釋出了三年規劃——2022 年要完成深度社群組織架構搭建,形成過程透明環境;構建版本開放;嘗試更多的社群聯合形式培養人才;嘗試海外社群聯合建設。

統信軟體王耀華:根社群為國產作業系統的破局帶來了什麼?

2023年將引入社群管理人才、專家顧問,提升外部開發者貢獻,透過海內外社群聯合形成更強大的影響力。

王耀華表示,一個成熟開放的開源社群,需要有一個開放的運營機制與環境,讓更多的外部開源專家與使用者參與進來,

推動一個開放、中立的長遠規劃。

並透過不斷的版本迭代去吸引客戶與合作伙伴來共同推進社群治理,提升貢獻。

根據規劃,在 2024 年,深度社群將形成成熟的社群聯合治理模型,國外社群、國外使用者數量上達到數十萬規模,力爭在開發者數量、開源治理模式上追趕國際主流發行版社群水平。

在王耀華看來,

今天的大環境利好根社群的規劃與推進。

在政策層面,

國內開源也第一次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

,企業對於開源的投入不斷加大。“百度、騰訊、小米等網際網路公司在開源上投入也越來越大,甚至連科大訊飛、百度的許多人工智慧的開源元件也正在逐步整合到我們的系統之中。”王耀華說。

根社群給國產作業系統帶來什麼?

根社群能助力作業系統廠商擺脫上游社群的影響,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在資訊保安層面有更好的保障。而供應鏈安全,是深度打造根社群的一個重要目標。

王耀華表示:“根社群可以更好地解決安全層面的一些問題。原始碼有比較強的漏洞管理機制,在安全層面,

我們是基於鏈條上供方的原始碼做標籤,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

在原始碼標籤的基礎上,形成依賴樹的識別機制,誰依賴了這個元件,這個元件有沒有安全漏洞,透過針對不同軟體的依賴樹關係去識別安全漏洞,實現體系化的管理。”

此外是針對原始碼編譯過程的篡改等方面,會引入可重構建的技術來確保原始碼的安全性,

整體形成了一個長鏈條、端到端的管理交付模式與鏈條式的安全保障體系。

解決供應鏈安全是一方面,國產作業系統還面臨軟硬體生態的難題。就產業而言,儘管國產作業系統達十餘種以上,但如何與Windows、MacOS等一流國際大廠同場競技,還存在現實的差距與生態建設、軟硬體適配層面的難題。

在深度社群負責人王耀華看來,

國際大廠與國內作業系統廠商處於不同的階段,

前者有充足的資金去試錯創新,對未來的趨勢把控會更好。

王耀華分析了國際大廠目前聚焦的方向:一是

互動創新

;二是

多端融合

,包括PC、手機、平板多個終端實現聯動與融合;三是

生態相容

,比如微軟已經在相容Android的生態;此外是在安全層面投入力度很大。

當前國際作業系統大廠由於生態規模的龐大,可以基於市場需求來針對性發力創新,軟硬體適配層面,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國內由於缺乏統一的開發標準,系統版本、技術路線過多,除錯成本高,一定程度影響了生態發展。

目前國內作業系統都是後適配,作業系統出來之後,軟硬體再去做測試

,有問題再做修改,

這帶來了較大的適配成本

,有時候需要透過對韌體、驅動的修改來完成對機器的適配。”

王耀華表示,“無論是Windows還是Mac,都是提前把新版本開放,開發者先把應用遷移上去,迭代一段時間待穩定之後,系統正式版才會出爐。這其實是在過程中做開發和適配,形成了良性的軟硬體適配模式。”

在王耀華看來,

改善作業系統軟硬體適配上的難題,是根社群的重要發力目標。

“目前主流的發行版在底層核心與架構設計上其實有些偏保守,深度更傾向圍繞作業系統的組織結構比如韌體核心系統介面、倉庫構造、標準規範等方面做一些創新。”王耀華表示,“當前社群已在韌體、驅動等方面,做一系列合作機制與標準規範,

讓後適配的工作遷移到社群裡面完成,

帶動上下游廠商參與進來,按照統一標準來做開發與創新。”

這種做法本質是

將不同作業系統軟硬體介面、規範、標準統一,降低適配成本。

王耀華的思考是,如何把後適配變成一個前置開發,對根社群的要求很高。

深度的方向是研發自己的開發套件給到生態廠商去使用

推動更多的開發者共同參與國產開源作業系統的開發。

國產作業系統,拐點到了嗎?

對於國產作業系統未來生態的發展,王耀華保持樂觀:“無利不起早,許多國產廠商已在投入原生的適配,畢竟,從國產PC出貨與國產作業系統裝機量來看,上行趨勢非常明顯。”

“目前中國PC出貨每年有近五千萬臺,國產作業系統裝機量大概有5%,未來三五年,在市場推動下,我們每年裝機量就能達到千萬量級。這麼大的市場量級與使用者規模,會讓更多的廠商參與進來。”

在過去,國內基於Linux的“根社群”是Debian、Fedora等,上游變動會引起下游的多個系統公司的策略調整。目前深度發力建設根社群,

讓國產作業系統有了自己的根,產品體驗與底層安全更加自主可控。這也是國產作業系統廠商邁出的關鍵一步。

目前國產晶片與軟體應用已經足以形成合力推進的局面,國產作業系統也在積極主動擁抱開源技術,中國參與開源的人數和貢獻量越來越大。

資料顯示,國內有上千萬的開源貢獻者,僅GitHub上中國開源貢獻者就達到750萬。中國主要Linux作業系統公司的研發人員規模,已經超過Ubuntu、SUSE,位居全球前三。

隨著國產PC出貨未來持續上行,深度根社群或有望助推國內作業系統產業鏈形成合力,助力作業系統自主生態加速推進。

有觀點認為,作業系統每過十年左右會出現一次跨越式發展機遇,而如今內外部環境也處在劇變週期中,國產作業系統也在迎來新一輪發展拐點,未來幾年,深度根社群會給國內作業系統生態帶來哪些改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