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資本寒冬中的“一把火”:投資界熱追合成生物 未來5年是發展關鍵期|年終盤點

作者:由 科創聯盟線上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7

九月份為什麼還這麼熱

《科創板日報》12月31日訊(記者 朱潔琰)

在即將過去的2022年中,合成生物毫無疑問在資本市場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募資不順、投資放緩的一級市場裡,合成生物賽道卻“風景這邊獨好”,資本熱度有增無減。

據星礦資料統計,2022年國內有超過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佈完成融資。高瓴起碼出手4家相關公司,紅杉、經緯、 峰瑞資本、光速中國等頭部投資機構幾乎全線入場。二級市場上,凱賽生物、華恆生物等合成生物概念股市盈率在60倍左右,發酵產品對應的化工行業市盈率則僅有20倍。

合成生物的發展其實由來已久,為什麼會在這兩年突然爆火?現在行業發展到了哪一步?技術拐點可能在什麼地方出現?還面臨哪些挑戰?這些都是市場關注的問題。

《科創板日報》今年已經就合成生物學領域撰寫過多篇文章,本篇文章將把之前我們對明星創業者、專家學者、投資人的採訪重新整理,更有針對性的回答上述問題。

▌產業進入加速成長期

“最近,有不少投資人著急要和我見面,想要了解下合成生物學內容。”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主任趙國屏在此前的一場行業會議上表示。

趙國屏是國內合成生物學最早的發起人之一。曾經四處為合成生物學“鼓與呼”的他,如今正被投資人緊追不捨。《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今年參加的多場行業會議上,都見到了趙國屏的身影,他在演講結束後身邊總是圍滿了想要交換名片、新增微信的投資人。

合成生物的發展其實由來已久,如今該領域正掀起新一波創業與投資浪潮,這是一個被稱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的機會。作為一項底層技術,合成生物跨學科、跨行業,應用場景廣泛,可應用在醫藥、農業、能源、消費品等領域。麥肯錫預測70%化學法制造的產品,未來都可透過生物學手段生產。

今天,各類投資機構對合成生物專案的競爭可以說十分激烈。“出於多方面的原因,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原材料卡脖子的問題,再加之醫藥的下游企業受到政策影響等賺錢也比較難,所以現在看上游專案的特別多。”有券商旗下的投資平臺投資人對記者表示,“我也開始去看一些上游的專案,比如今年合成生物就是特別熱的,但這也導致一些專案很貴。”

分析師們一直有一個觀點,從產業中大部分企業的融資方式,來觀察產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如果全部企業都是透過一級市場融資,說明產業處於匯入期;如果開始有企業陸續上市,在二級市場融資,說明產業進入加速成長期;如果大量企業上市層出不窮,說明產業進入成熟期。

以此來看合成生物學,近一年多全球集中上市了4家核心公司,是產業加速成長的標誌。

2021年8月,美國合成生物公司Zymergen(NASDAQ:ZY)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幾近36億美元。2021年9月,合成生物企業Ginkgo Bioworks(NYSE:DNA)登陸紐交所,為史上最大SPAC併購交易之一。中國的合成生物公司凱賽生物、華恆生物也分別於2020年、2021年登陸科創板。

結合一二級市場來看,

合成生物產品開發/應用類公司更獲資本市場的青睞。

在第五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趙國屏曾分享了對合成生物產業的思考,

“目前見到的合成生物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大類是基礎型,提供平臺技術支撐,還有一大類應用層,產品為導向,歸根到底產品還是硬道理、真道理、最重要的道理,基礎層型別最後還是要為產品提供服務。”

資本寒冬中的“一把火”:投資界熱追合成生物 未來5年是發展關鍵期|年終盤點

圖|2022年國內合成生物領域融資情況,來源:星礦資料

▌技術和政策共同推動

合成生物學並不是一個新命題,那為什麼會在近一兩年變得熱門?在業內看來,這是技術內因和政策外因的共同推動作用。

藍晶微生物聯合創始人、CEO張浩千在今年的一場行業論壇上指出,

合成生物學的底層技術主要是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基因合成三部分,這三部分在過去10年間成本下降了1000倍,甚至更多。這就意味著原本只有大藥企能支撐的研發行為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合成生物學的初創公司也才有了機會。

張浩千曾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回憶創業之初,“2016年下半年,我們剛創業時國內對於這個賽道還是很陌生的。那時候網際網路行業正如日中天,我們去找融資,投資人都會問我們,你們開發了什麼APP啊,然而我們做生物技術,並不開發APP。”

不過5年時間,藍晶微生物已經是國內率先進入產業化的合成生物學公司,該公司B系列融資總額已達15億元,創下單筆融資行業記錄。

這其中除了技術的突破,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援也提高了合成生物的熱度。

今年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中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其中明確要求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並列出了具體的重點攻克領域,以及政策支援方向。

今年6月,深圳市政府釋出了“20+8”政策,計劃打造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8個未來產業的產業叢集,合成生物就是8個未來產業之一。

今年10月,上海市推出《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叢集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領域的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而在未來健康產業叢集規劃中,合成生物也赫然在列。

有專注在醫療行業的投資人就向記者表示過,這類政策非常值得關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到的很多方向正是我們在看在做的一些方向。”

綠洲資本投資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綠洲資本從2021年上半年就開始關注合成生物行業,“因為我們的核心是長期關注數字化對產業改革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在材料學上有很多創新,有些材料透過過去的化學法在向生物法做升級,於是我們意識到合成生物有變革的大機會。”

▌未來5年將是關鍵期

合成生物可以稱得上本年度投資賽道熱度數一數二的方向了,但在行業爆火之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目前國內的初創公司大多還沒進入到產品真正落地的階段,主要是小規模的開發應用。業內普遍認為,未來5年將是合成生物領域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過去2年裡,合成生物學領域湧現出大量初創企業,這個賽道需要能落地的技術突破,從實驗室走到工業界,系統性地打通產業轉化的路徑。”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認為,不過現在的估值水平可能有非理性成分,

即便在今天,距離全面開花的爆發式增長,仍尚需要3-5年時間,但未來這幾年,將是底層技術突破驗證和轉化擴容的關鍵時期。

綠洲資本投資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底層技術已經成熟,但目前沒有看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原因,還是由於部分元素的生產成本導致的,和傳統的方法相比,沒有產生結構性的突破。

“但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相信未來5年內,這個領域就會有結構性的變化。”

作為產業參與者,張浩千曾向記者指出,國內合成生物公司的優勢是背靠了本土強大的產業基礎和配套的工業體系。“但是我們在整合巨量資源從事前無古人、沒有先例的創新方面,特別是如生物基原材料這樣超長創新鏈條的領域,缺乏足夠稠密的資本、人才、技術和經驗,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總而言之,合成生物學是一個長坡厚雪的大方向,但現階段仍然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