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作者:由 花開無田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23

朱元璋下一個皇上是誰

文/花開無田 圖/網路圖片

宦官是一個爭議不斷的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觀點,宦官的出現是種順勢的潮流,皇宮裡的男人只能有皇帝,這是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

如果有別的男人進宮的話,那些常年得不到寵幸的妃子難免會春心蕩漾,沒準還會給皇帝戴頂綠油油的帽子。可是如果只招宮女的話,面對宮中繁重的體力活,宮女實在是有心無力。一方面為了維持皇宮工作,一方面為了防止寂寞難耐的嬪妃紅杏出牆,於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誕生了。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他們的生理特徵被人工切除,他們的雄性激素被強行停止,雖然是不愁吃喝,但他們也失去了某種特別的意義。宦官和宮女相比,有力氣大的生理優勢,能做宮中的粗雜活,也能更好伺候皇帝嬪妃。然而宦官是和皇帝距離最近的人,皇帝對他們的信任程度更高,許多秘密的事情都可以和宦官交流一下。

外戚專權和宦官擅政成為封建王朝的兩大毒瘤,郎中令趙高就是以宦官的身份成功搞垮大秦王朝,唐朝宦官劉季述更是敢明目張膽地囚禁唐昭宗,扶立傀儡性質的新帝。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外戚專權的例子更多,西漢王朝覆滅在外戚王莽的手裡,東漢王朝更是籠罩著外戚爭權的烏雲,年幼的漢質帝就因為說了外戚梁冀一句跋扈,就被下毒害死。東漢末年的變亂,有很大一部分源於外戚何進的干政,讓涼州軍閥董卓入京勤王,結果是引狼入室。

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讀起來依舊不寒而慄,他對宦官和外戚嚴加防範,並且明文規定,不準宦官讀書和干涉政事。

即使這樣,朱元璋依舊不放心,生怕自己辛苦打下的家業毀在“殘缺閹人”的手裡,他在處理政事的宮門上直接懸掛一塊鐵牌:宦官干預政事者,斬無赦。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雖然洪武時期的宦官噤若寒蟬、無人敢擅權亂政,但這也僅限於洪武一朝。朱元璋沒想到自己的做法反倒適得其反,明朝的宦官干涉朝政,比起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一個破壞祖制者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北京做燕王的時候,朝野的風吹草動都是由建文帝朱允炆身邊的太監送出的,而且在靖難之役中,以鄭和為首的宦官為他鞍前馬後,立下了汗馬功勞。毫不誇張地說,朱棣能夠成就帝業,有一半要得益於宦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朱棣對宦官的依賴和信任堪稱歷史之最。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像徵稅、監軍、邊防等國家大事,朱棣都會派親信宦官去做,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就是太監鄭和領導主持的。朱棣的孫子朱瞻基,也就是開創“仁宣之治”的聖君明宣宗,受祖父朱棣的影響,對宦官也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他對朱元璋“宦官不許讀書”的祖制再一次破壞,設立太監教育機構——內書堂,從此宦官成功告別目不識丁的文盲時代。

明朝第一任干涉朝政的宦官是明宣宗、明英宗時期的王振,不同於窮苦人家孩子進宮,王振在進宮前就是個學富五車的儒士。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直到有一天,明朝皇帝頒發詔書,允許有子嗣的人進宮,王振便自行閹割,成功進入皇宮。王振的運氣很好,加上他自述博通經史,明宣宗朱瞻基便將他派到太子朱祁鎮那裡,以東宮局郎的官職陪伴太子讀書。

那個時候內書堂才剛剛建立,宮中的太監識字的不多,於是王振就成了宮裡的香餑餑。憑藉著真實才學和獨到的見解,王振一路高升,最終當上了首席太監,負責協助皇帝管理內外的奏章,甚至可以代皇帝批覆公文,或者記錄皇帝的口述命令。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1435年,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稱帝,明宣宗給年幼兒子留下了一套勵精圖治的官員班子。朱祁鎮的母親皇太后不願垂簾聽政,因此大小政事都落到了內閣官員的肩上,名揚天下的“三楊輔政”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

王振和朱祁鎮的關係非同一般,因為曾教過朱祁鎮讀書,王振經常被稱作王先生。和以往宦官明顯奪權相反,王振喜歡透過一些小事來獲得朝臣的尊重,比如有一次朱祁鎮和幾個小太監玩球,王振便親自找到朱祁鎮,告訴他宋徽宗的故事。因為一個蹴鞠,宋徽宗將整個江山都輸掉了,聽到這個故事,朱祁鎮面露愧色,王振好生安撫他,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師樣子。這件事情傳到內閣首輔楊榮、楊溥、楊士奇的耳朵裡,他們對王振的通曉大義十分敬佩,即使王振權勢滔天,依舊沒有囂張跋扈,反而是持以謙虛禮讓的態度。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這種政治手段正是王振和別人的與眾不同之處,他的大奸似忠贏得了朱祁鎮的尊敬和內閣的支援。

儘管朱祁鎮的祖母張氏為他親自挑選了五位輔政大臣,靖難有功的英國公張輔,深得朱棣信賴的老臣胡濙,政事清明的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可實際上五位輔政大臣對朱祁鎮並沒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反倒是王振潛移默化地給朱祁鎮灌輸自己的價值觀。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太皇太后張氏對王振的企圖早就有所防備,每當王振的司禮監和三楊的內閣發生衝突時,張太后總是會站在內閣一邊,對王振加以訓斥。張太后並不是沒想過除掉王振,她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想要賜死王振,可是朱祁鎮苦苦哀求,不要殺死他的王先生,礙於種種因素,張太后沒能如願。

可是張太后的威脅和教訓依舊沒能阻擋住王振擴大勢力的腳步,內閣的三楊也不是無懈可擊。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楊榮雖然有政事決斷的能力,卻不能保持清廉,家裡有許多官員賄賂的財物。楊士奇雖然為官清廉,但他的兒子犯下了許多惡事和命案,以至於讓王振抓住小辮子。

楊溥為人較為隨和,不敢和王振公然叫板,生怕彈劾不成被反打一耙。另外的兩位輔政大臣也是自身難保,英國公張輔的田宅被王振的黨羽侵佔,朱祁鎮的態度是不予嚴懲,只是口頭教育了一下。老臣胡濙的年事已高,王振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這樣一來,輔政大臣名存實亡。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1438年,在王振的讒言誣告下,凡是對王振心懷不滿的大臣都被懲治了一番,就連歷經五朝的老臣胡濙都難逃厄運。狐狸尾巴露出來的王振,有了一批忠心的追隨者,工部郎中王甘絲毫沒有文人的骨氣,而是諂媚巴結王振,甚至認他做義父,伺候起來比生父還要親。大臣的人事升遷和調動,只不過是王振一句話的事情。

王甘為了取悅王振,故意將自己的鬍鬚剃光,極盡獻媚之態:我是您的兒子,應當像您,您都不留鬍鬚,我怎麼敢留啊!就因為這句話,王甘很快就升為工部侍郎,這是其他人要數年才能達到的地位,王甘卻是一步登天。很快王振就有了一大批乾兒子,兵部侍郎徐因為,都御史王文也,都是王振俯首帖耳的兒子。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朱祁鎮從小就和王振親近,就差說是他人生的導師了,而王振洋洋得意,將自己比喻成西周時期的周公,年幼的朱祁鎮就是周成王。王振這種厚顏無恥的言論,如今讀起仍忍不住作嘔,一個靠著八面玲瓏和花言巧語上位的宦官,竟然和周公旦那樣的肱股之臣相比,恐怕周公旦泉下有知都得氣醒。甚至連朱祁鎮舉行國宴的時候,嘴裡掛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王先生,按照慣例宦官不得參與宴會,朱祁鎮害怕王振生氣,特意派人去他家檢視,結果王振果真火冒三丈。

為了不惹王先生生氣,朱祁鎮破例邀請在家中生悶氣的王振,並允許他騎著高頭大馬來到門前。百官畏懼王振的權勢,不得不前去迎拜,王振則洋洋得意地跨馬下地,大步流星地進入宮門。

朱元璋懸掛一鐵牌,不到80年他摘下來毀掉 大明王朝:也就這樣完了

1441年,成年的朱祁鎮按照祖宗規矩,親自處理政事,每當他有裁決不定的事情,一定要先問問王先生。次年,唯一可以壓住王振囂張氣焰的太皇太后張氏去世,王振更加肆無忌憚,為斂取私財公然買賣官爵。這一年的冬天,王振派人偷來了朱元璋懸掛在宮門的鐵牌,上面鑄有“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字樣,權傾朝野的王振早就看不順眼,偷偷的將它毀壞了。

王振的權勢比起前朝更加猖獗,他將朱祁鎮視作自己的學生,從不講究君臣之禮,而是特定的師生之禮。從明太祖掛起那塊牌子開始,才過了不到八十年的時間,宦官擅政的局面就已經開啟,朱元璋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王振特別的教育和影響,也讓明英宗朱祁鎮一步步地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場滅國之災正在逐漸嚮明朝走來。

花開說: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但面對如此之多的前車之鑑,明英宗卻身處其中而不自知,宦官專權,朝堂之危,逃不過的週期律也如同阿喀琉斯之踵一般暴露無遺,而人治的家天下,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的昏聵與聖明則成為了王朝安危的影響性因素,殘酷,血腥都擋不住。

參考資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