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作者: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26

如何詮釋離別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今年是臺籍火車司機何志剛的最後一個春運,他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圖為何志剛上崗前酒精測試。陳巍攝

中新網廈門1月20日電 題: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中新網記者 龍敏

“廈門海滄站,調機HXN5B-133機車整備完畢,具備作業條件。”

今年是臺灣花蓮籍火車司機何志剛的最後一個春運,他格外珍惜最後的工作機會,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福州機務段內燃機車司機何志剛出勤前在司機手賬記錄值乘注意事項。陳巍 攝

1968年1月出生的何志剛,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機務段的一名內燃機車司機。距離退休只有一個月的何志剛原本被安排備班,但他依舊閒不住,聽說春運物資運輸比較忙碌,特意申請跨區域到位於廈門海滄的鐵路貨場來支援。

除夕前夕,中新網記者跟隨何志剛體驗了這位臺籍火車司機的繁忙春運。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雖然已是駕駛里程逾百萬公里的老司機,但何志剛絲毫不敢馬虎。圖為何志剛出發前檢測內燃機車。龍敏 攝

依舊堅守

家住漳州市區的何志剛一大早出發,驅車60餘公里,於7時前抵達位於廈門海滄的鐵路貨場交接班,開啟長達12個小時的調車作業。

何志剛1989年7月從福州鐵路技校畢業後進入鐵路工作,於1996年成長為一名火車司機,先後歷經內燃機車司機、司機長,至今已經有27年的駕齡。從時速50公里的蒸汽機車到時速100多公里的內燃機車,他駕駛火車裡程已達1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近30圈。

“我見證了大陸鐵路翻天覆地的變化。”何志剛回憶道,剛當司機時是燒煤的蒸汽機車,上一個班下來,平均要燒掉兩噸煤,鍋爐裡溫度達800多度,司機駕駛室溫度有80多度,一頭汗,一臉煤;現在駕駛內燃機車,燒柴油,工作環境特別舒適,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火車司機何志剛和副司機一起爬上值乘的機車。龍敏 攝

廈門海滄站是福建沿海重要的物資運輸樞紐。今年春運,何志剛負責的是海滄站貨場裝運以及短途的調車運輸工作。在他眼中,調車作業講究的是精細,就像玩“貪吃蛇”一樣,要把一節一節的貨物編組成長長的列車,然後運到各地。

“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安全操作標準一點也不能降低。”雖然已是駕駛里程逾百萬公里的老司機,但何志剛絲毫不敢馬虎。他說,作業過程中不同限速區段比較多,必須把不同區段的不同限速牢牢掌握在心裡,同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這樣才能做保證行車安全。

參加工作以來,何志剛的春節都在忙碌中度過。何志剛說,無論處於什麼崗位,春節都是鐵路工人最忙碌的時刻。客運列車運送旅客回家團圓,貨運列車則運輸著電煤、南方水果等春節物資,確保千家萬戶安心過年。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圖為何志剛確認內燃機車儀表狀態。陳巍 攝

“除夕絕大部分在崗位上,不能陪伴家人令自己特別愧疚。”何志剛說,每當除夕夜,看到遠方煙花璀璨,特別想念家人。“有時客運列車會呼嘯而過,看到窗戶後返鄉旅客的張張笑臉,讓我覺得挺值得。”

盼兩岸早團圓

“作為一名鐵路工人,這份工作讓我們格外懂得團圓的意義。”祖籍臺灣花蓮的何志剛坦言,埋藏於心底仍有另外一層離別,自己始終盼望著兩岸早日團圓。

何志剛的父親何雲卿是臺灣花蓮縣吉安鄉人,1927年8月出生,1944年到大陸生活工作並安享晚年。何志剛說,父親生前飽受思鄉之苦,經常帶他們去漳州龍海的海邊,朝著臺灣方向默默瞭望。“父親對家鄉的思念也傾注在孫輩身上,侄子的名字是振華,意思是振興中華;我女兒的名字叫瑞蓮,蓮就是花蓮的蓮。”

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日趨密切。何志剛介紹,正是那一年,父親何雲卿時隔40多年後回到臺灣花蓮尋親祭祖,並與其唯一的妹妹取得聯絡。“爺爺奶奶卻未曾等到父親的歸來,父親為未曾盡孝抱憾不已。”

臺籍火車司機的最後一個春運:知曉“離別”苦 方知“團圓”甜

圖為何志剛在值乘機車。陳巍 攝

此後,何雲卿與花蓮家鄉的親人保持著頻繁的書信聯絡,訴說著“離別”之苦。何志剛回憶道,在深夜,父親常常獨自一人反覆讀著臺灣親人的來信,“父親特別剛強,估計是怕我們看到他流淚的樣子。”

1997年發生的臺灣地震,再度讓何雲卿與花蓮親人失去聯絡。何志剛說,父親直至2013年去世前,再也未曾取得與花蓮親人的聯絡。“他的去世很突然,未曾留下隻言片語。但我們懂他的期望,希望我們回花蓮去團圓。”

作為漳州市臺胞聯誼會常務理事,何志剛也曾隨團回過花蓮。令他記憶猶新的不僅是七星潭、清水斷崖的美景,更有回家的澎湃。“特別遺憾的是,行程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沒能回到吉安鄉找尋。”

“團圓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在父親去世後,何志剛時常翻出父親留下的“兩岸家書”,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團圓的渴望。表哥給父親的一封來信中寫道:“阿舅,你的證件辦理得如何,本地好多人都辦理證件,返臺探親,家庭團圓的情景好叫人感動,又歡喜。”

除夕將至,何志剛心中那份對團圓的期待更加熱切。他說,退休後將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期盼兩岸早團圓。“姑姑一家還生活在花蓮,想抽空回花蓮老家團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