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作者:由 史記新說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4

過去為什麼有青樓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王熙

編輯 |

史記新說

生活在青樓世界中的女妓,縱然年少芳華,卻不為世俗所容。

女妓即使獲得士人名流之欣賞與青睞,即使得到狂熱之追捧,仍然改變不了卑微的命運。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從古至今,女妓的社會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女妓與士子,可謂是兩個地位天差地別的社會階層。

在以男權為主導的古代社會,女妓不能過普通人的生活,她們的命運始終操控在別人手中。

她們身份低賤,受到世俗的鄙視,生為“人”的尊嚴更無從說起。女妓的存在始終是繁榮的經濟社會下的陰影與悲哀。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妓女從哪來

有的妓女年幼時曾淪為乞丐,有的是從鄉下窮苦人家裡買來的。經常有些不本分的人來獵豔,也有些男子娶了妓女,後來又將她作為厚禮送給別人。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這些女子一旦陷入其中,便很難逃脫。等把這些女孩弄到手後,老鴇就教她們唱小曲,訓練得十分嚴格,稍有懈怠就皮鞭伺候。

在客人和老鴇的眼中,她們不過是商品化的人,或者說就是商品。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揚州妓女之盛是出了名的,

“養瘦馬”

作為明清時揚州的一種人口買賣交易行業,養活了不少人。

把貧苦人家中有幾分姿色的約七八歲的女孩買來,教她們琴棋書畫、針線女紅,長到十四五歲時高價賣出,或為娼,或為妾。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並不是所有的

“瘦馬”

都能嫁入富家,那些被挑剩下的

瘦馬”就得被送入青樓。秦淮河畔的“揚邦”歌妓大多是“瘦馬”出身。

客人看上一個妓女稱為“入馬”,之後如果又看上其他人,就叫“跳槽”。而現在“跳槽”的意思則是從一家公司換工作到另一家公司。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青樓一般由妓女、老鴇、婢女、僕人和撤丁組成。孫染的《北里志》中提及老鴇時說:“

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為之。”

這些青樓女子口中所稱的母親其實就是老鴇,也稱

假母

,一個“假”字便將本質暴露出來,假的畢竟是假的,不會心疼這些可憐的女子。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在唐代,假母也被稱作

“爆炭”

。假母絕大多數都是妓女出身,當自己人老色衰,不能再賺錢時就變成假母,再像從前她們自己的假母一樣,甚至十倍百倍地欺壓其他的女子。

青樓女子沒有自己的姓氏,都是跟著假母的姓。大家都以年齡大小排行,互稱

女弟、女兄

,也有的叫

“假妹”

。總之,她們之間的情誼大都是假的。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琴棋書畫

青樓女子的看家本領就是色和技。技藝是很重要的,如果徒有其表而無藝術才能,那隻不過是個花瓶,中看不中用,一副空皮囊而已。

青樓女子整日所做的就是練就吸引人眼球的功夫,不僅是面板容貌的保養,更重要的是內涵的提升。

因此琴棋書畫也就成了青樓女生活的主旋律。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孫檠在《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中雲

:“初教之歌令而責之甚急。微涉退怠,則鞭撲備至。”

教坊使用的是一種用皮條編織而成的鞭子,比馬鞭稍粗,內插百餘枚鋼針,針芒露約兩分左右長。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那些不擅長歌舞樂器的人,比如《北里志》中的王蓮蓮、劉泰娘等,不僅名士看不上,就連其他妓女也會看不起她們。

琴棋書畫是妓女們每日的功課。老鴇們受金錢的驅使,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她們這方面的才能,會請專人來教她們。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歷史名妓——柳如是,剛進歸家院時,她的假母徐佛專門請松江佘山一帶的名師陳眉公來教她作詩作畫,操琴拍曲。

每日的飲酒作樂,接客賠笑,這樣的生活有些人遊刃有餘,但更多人身在其中卻厭惡至極。

然而,為了活下去,她們只有以軟弱之軀來應付。青樓女子以琴棋書畫作為日常生活之本,也是有著內在原因的。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長期缺愛的生活讓她們對人生不抱希望,這些藝術形式暗合了她們的心理,成為她們打發時日,抒懷解悶的有效工具。

無疑,琴棋書畫給她們黯淡的生活增添了一絲藝術情趣。

名妓多為心性高潔之女子,雖身陷風塵卻不自輕自賤,不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於是她們努力提高自身技藝,尤其是在文學和藝術方面,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客人需要,也是為了聊以自我慰藉。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明代青樓中擅長書畫的女子頗多,且形成一股風氣。《玉臺畫史》中記載了三十多位女書法家及女畫家,如薛素素、馬湘蘭、柳如是等。

這是受經濟的發展以及蘇州“吳門四家”的影響,因為文人士大夫是青樓常客,所以他們的喜好往往會影響這些內心中充滿對美的追求的青樓女子。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提起青樓文化,自然不能逃避“娼”或“妓”這些字眼。東漢許慎用“倡”來指代進行歌舞表演的藝人,並且沒有性別的差異,也沒有後來“娼”的淫邪意味。

他在《說文解字》裡解釋:“倡”字,雲:“倡,樂也,從人昌聲。”其他的如《史記-佞幸列傳》談到李延年的父母、兄弟、女兒都是“倡”。

現代社會帶有淫邪意味的“娼妓”一詞並不是中國古代所指的“倡”,“倡”最早在夏、商時期就出現了,當時是為了給天子提供娛樂而產生的。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嗜好聲色歌舞,網羅歌舞藝人蔚然成風,這是青樓文化的萌芽時期,豢養女妓僅限於上層社會。

到了唐代,社會風氣相對開放,官妓興起,且缺少法紀約束,士與妓之間的風流韻事不僅不會得到詬病,還會被豔羨效仿。

與青樓有關的文學創作隨之增多,女妓文化得到迅速發展,女妓的行業也有了更牢固的社會基礎。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娼”字開始被較多的使用,這可能與唐人喜好宴飲的風氣有關,擅長歌舞的美麗女藝人與風流多情的文人之間,難免碰撞出火花。

於是“倡”字漸漸被賦予近代娼妓的含義,為“娼”所代。

“娼”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最初以音樂歌舞為生、不分性別的演員,從此演化為擅長歌舞、容貌美麗的女性群體,近代意義上的“娼妓”正式確立了。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選美大賽

青樓選美有著悠久的歷史,盛唐時期文人名士便常與名妓詩酒唱和。

詩人常贈詩給名妓,讚美或品評其才藝品貌,這種行為常常會提高名妓的聲望。

到了宋代,有了正式的青樓“選美比賽”,稱為“評花榜”,用來品評妓女的等級優劣,是歌妓們的聲色大比拼。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這也可以叫做“開盤”,相當於現在的走秀,或“博頭彩”。現在指的是樓市、股市開售。

這種選美活動通常由當地的文人名士和富商擔任評委。邀請文人名士,是因為他們有評花鑑色的眼力;而邀請富商,當然是由於他們出錢來辦活動的緣故。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以花喻美人,是古代傳統。評委們有的用各類名花來品評比擬名妓,評選出

“花魁”

有的則乾脆模仿科舉考試的功名頭銜來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是

“狀元”“榜眼”“探花”

評畢,當場公佈名次。青樓女子一旦榜上有名,便會身價十倍。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北宋熙寧年間,汴京名妓——郜懿,以美貌著稱,被文人詞客品評為

“狀元紅”

,曾紅極一時。

花榜雖然興起於宋代,但在元代和明前期並不多見。常有人將這些花魁比作神仙,青樓即“神仙洞”,讓人感到自在逍遙。

明代中葉以後,品豔風氣盛行,金陵、蘇杭為其中翹楚。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晚明時期非常有影響的

“品藻花案”

,就是一次選美活動。

花案

,即指評定妓女優劣的名單。

1897年至1899年,李伯元仿科舉制度,開豔榜三科:一為花榜,以色取勝。

共評出一甲三人,分列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三十人,其餘則為三甲等等……

以丫環侍兒為物件,也評出一甲三人,二甲三十六人,其餘為三甲。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這種“評花榜”比賽,表面上看不過是一種娛樂活動,但實際上產生的連帶作用不容小覷。

一次評選活動做下來,相關行業都得到了拉動。

首先報紙銷量大增,在報紙上做廣告的也多了起來。

當時上海的照相業剛起步,由於“評花榜”中刊登青樓女子的玉照,勾起了其他女子們想美化自己的念頭,於是各照相館生意興隆。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照片中青樓女子所穿的時尚服裝,也成為大家爭相效仿的物件,服裝業發展勢頭良好。

晚清至民國期間,青樓選美死灰復燃,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民國時期,每張選票要一個大洋,這不是一般人有資本參與的。

他們聘請《新世界報》總編輯奚燕子為主任,創辦群芳選舉大會。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選票每人一張,一張選票售價一元,選票上填寫妓女住址及優點,最後選舉出花國大總統冠芳,副總統菊第、貝錦,花務總理蓮英。

普通百姓均可投票,這也成為舊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青樓選美。

青樓的表面是光鮮亮麗的,從格局到佈置再到美人,一切都在極力呈現美的狀態。

但越是美麗,其背後可能就越黑暗。揭開這層故意蒙上的美麗面紗,我們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青樓是古代都市經濟的一個重要細胞,在青樓裡發生的浪漫愛情故事只是少數,最後能有美滿結局的就更少了,大多數妓女都過著慘不忍睹的生活,她們做的不過是一樁樁皮肉生意。

在稱呼上,妓女得到的則是輕賤的呼號,如

私科子

,人們稱男子玩妓女為“

佔窩

”,將妓女與社會其他人等分開,也足以看出她們社會地位之低下。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青樓的消費體現在方方面面,只要你進了青樓,就要不停地往外送銀子。

據《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時期都城臨安的青樓非常奢華,凡是初次登門的顧客,都有人在一旁提瓶獻茗,僅僅一小杯茶就要“犒數千”,謂之“

點花茶

”。

喝完茶後,登樓飲一杯酒,需要先給數貫錢,謂之“

支酒

”,然後才能“呼喚提賣,隨意置宴”,點東西的錢高於市價很多倍。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要是想請街對面的妓女,需要花錢僱轎子去請過來,謂之“

過街橋

”。這些花費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古代青樓中有一種專用的錢幣,俗稱“

舂錢

”或“

堂子錢

”。這種銅錢通常具有“通行證”的作用:客人到青樓付了錢之後,就能獲得一枚專用幣,憑此幣才有權力與一名女子共度良宵。

客人想見名妓便更加的困難,需要提前預約,這個預約就是向屬意的名妓遞交一根條子表示登記。此後“

條子”

便有表示“相好的”的意思。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來嫖妓的客人也是分階層的,包括文人名士、官賈、市民。文人名士更看重妓女的才華,官賈多重色,但也會兼顧才藝。

市井小民缺少嫖妓的資本,也請不起名妓,只能找下等娼妓,以滿足生理需要。

狹窄而曲折的小巷裡生活著這樣一群人,她們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本錢,換取生存的物資。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名妓們在屋裡不出來見人,如果沒有人引領著,是沒有機會見到她們的。歪妓們就不可能那麼舒服了,生意不會自動找上門,需要自己去尋找和創造“商機”。

於是她們每天傍晚沐浴薰香,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出巷子口,在茶館和酒樓之間晃來晃去,等待客人的到來。

茶館酒肆前的紗燈朦朧,在月光下看不太清人的真實面孔,再加上妓女們塗脂抹粉,也有掩蓋之功。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武林舊事》卷六載,南宋杭州城內的熙春樓、三元樓等酒樓飯館,每處各有幾十個私妓,穿著時髦,夏天頭上插滿茉莉花,施展勾引男人的功夫,憑欄招邀,謂之

“賣客”

還有些小丫頭,不喚自來,以各種撒嬌媚態,求點小費,謂之

“擦坐”

另外還有吹簫、彈阮、息氣。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

“趕趁”

。這裡的歌管歡笑之聲,通宵達旦,即便是風雨暑雪,也絲毫不能消減人們的熱情。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妓女們只是借酒樓等場所來找客源,表面上是單純地陪吃陪笑,等魚兒上鉤後,再找其他的地方陪睡。

也有的酒店為了“方便”大家,還暗設臥室,一般這種酒店在外面做有記號,門頭的紅梔子燈上,不管晴天雨天,都用竹筐之類的東西蓋上,這種酒店有個特別的名字叫

“庵酒店”

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如今卻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但是到了深夜,不得不離去,“悄然暗摸如鬼”。

這些落後的妓女們沒搶到生意,只能證明自己無能,回去後等待她們的可能就是一頓臭罵,甚至捱打﹑捱餓。

因此她們回去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偷偷摸摸,生怕被發現。

一個“鬼”字很形象,她們過的就是煉獄般的生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這活生生就是一幅煙花女子的血淚賣身圖!

參考文獻:

過常寶主編;任萍著。 青樓文化。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4。01。

董乃強編著。 話說青樓。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4。11。

沈家和著。 青樓泣血。 北京:群眾出版社, 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