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誰說李白不憂國憂民了?現實主義名篇直叫人打臉

作者:由 一堂作文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7-25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提到“詩仙”李白,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歸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但描繪起李白來卻五花八門,仙風道骨、狂放不羈、才華橫溢、自由灑脫……

但一說到杜甫,眾人的口吻則相對統一:

憂國憂民

對很多學生來說,憂國憂民是他們對杜甫的第一印象,也是唯一印象,即使這位現實主義詩作的代表人物也曾寫出過清麗怡人的絕句。

誰說李白不憂國憂民了?現實主義名篇直叫人打臉

雖然不同的人對李白持有不一樣的見解,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將李白與現實主義聯絡在一起。

如果你對李白的詩歌也抱有同樣的看法,那麼請欣賞如下詩歌:

丁 督 護 歌

唐·李白

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白話文翻譯

從雲陽逆運河而上服徭役,

兩岸住著許多的商賈大戶。

吳牛熱得對月直喘之盛署,

沿江拖船的工人多麼辛苦!

江水混濁不堪已不可飲用,

壺中的水有一半都是泥土。

唱起那丁督護歌以助挽力,

內心就會摧裂而淚落如雨。

萬名工人鑿取奇異的文石,

沒辦法很快運達江邊水滸。

你看那石頭多麼粗大笨重,

掩面而泣為百姓悲傷千古。

作品賞析

該詩前四句寫長江兩岸商賈雲集,夏日酷暑,縴夫卻仍拖船而行,貧富對比鮮明無比。商賈坐船“上證”逆水行舟,而縴夫吃力拖船,挽纖喘氣。

後幾句直接描述縴夫的飲食:酷暑難當,飢渴之時只能在河中取水,但河水卻“水濁不可飲”,“濁”到何種境地呢?——“壺漿半成土”,一壺河水半壺土,幾乎都是泥漿。足以見得,天熱大旱,河道變淺,而淺水拖船更是“一何苦”。

後兩句寫到縴夫的心情,拉船喊著號子,如同古樂府的“丁都護歌”一般悲切哀怨,心悲而淚如雨!拖船之艱難,飲食之惡劣,心情之悲苦,似乎寫到了極盡。而後四句卻又宕開一筆,寫出更驚人的現實。

誰說李白不憂國憂民了?現實主義名篇直叫人打臉

寫作背景介紹

這首《丁督護歌》是南北朝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的舊題,用以詠及其悲苦之聲,李白以舊題寫當時的時事,讓人未讀詩而先見其悲情。

李白在這首詩中,描述了江南縴夫的生活之苦。

李白曾漫遊了祖國大地,寫下了許多歌頌祖國河山的詩篇。所以一般人認為李白是一個千金散盡、遊山玩水、遠離世俗之人。

但事實上,李白也是一個很關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遊中華大地的過程中,他目睹了人民的疾苦,也同勞動人民親密交往,寫下了少數反映勞動人民疾苦和表達對勞動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詩歌。

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絕大部分的作品寫作風格瀟灑自由,不能就因此說明李白是一個不顧人間疾苦的人。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的詩,從不缺少“愁”這個字,他的詩作中太少直接描寫百姓疾苦的詞句太少,才會被世人所誤解是一個放浪形骸、對人間疾苦不管不顧的詩人。

或許是對現實的無奈,又或許是自我麻痺,李白把這份感情藏在了字裡行間,藏在了他的酒中……

誰說李白不憂國憂民了?現實主義名篇直叫人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