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草根學問」詩經裡的粵方言俚語(90):蘀

作者:由 望君山人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0-25

兮怎麼讀雷州話

《鄭風·蘀》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

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

粵方言“蘀”讀音[tʃik4]或[tɔ:k4],意謂掐、摘,引申指選揀、分別、放棄等。如謂摘菜曰“蘀菜”,又謂摘花生曰“蘀地豆”。此曰“蘀兮蘀兮”猶言“摘呀摘呀”或“採呀採呀”。所“蘀”何物?歌者沒說,那是因為民歌有很強的現場感,或許唱時歌者正在從事某種蘀物之勞動。以筆者看來,歌者所“蘀”當是野花野菜野果之類,猶如《關雎》“左右采之”或《芣苢》“采采芣苢”一般。甚至,俗語“蘀”還可暗示拔毛,用作穢語。古籍“蘀”常假為“擇”(擇),表選擇之義。毛詩《豳風·七月》“十月隕蘀。”阜陽漢簡詩經“蘀”字作“擇”。《呂氏春秋••大樂》雲:“先聖擇兩法一,是以知萬物之情。”又,《呂氏春秋••簡選》曰:“簡選精良,兵械銛利,發之則不時,縱之則不當,與惡卒無擇。”“擇兩”猶“蘀(揀)兩”;“無擇”猶“無蘀(別)”。民歌以採摘(蘀)野花野菜隱喻情事十分有趣,比如後生仔想與姑娘偷情唱道:“南風吹來北風涼,家花哪有野花香。家花說話尋相罵,野花說話細商量。”姑娘則用歌來回敬:“南風哪比北風涼,野花哪比家花香。野花隨風香一陣,家花無風香久長。”全不用情語,卻比情語更有味道。

參考篇目:《豳風·七月》:“八月其獲,十月隕蘀。”《小雅·鶴鳴》:“爰有樹檀,其下維蘀。”

注音用寬式國際音標,聲呼叫數碼錶示,近漢語拼音之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