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唐詞鑑賞-三字令·春欲盡(歐陽炯)

作者:由 這個人很懶哦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2-21

枕函欹的意思是什麼

唐詞鑑賞-三字令·春欲盡(歐陽炯)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

羅幌卷,翠簾垂。

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

香燼落,枕函欹。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註釋

⑴遲遲:日長而天暖。《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朱熹注:“遲遲,日長而暄也。”

⑵羅幌:羅綢制的帷幕。幌,帷幔。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⑶翠簾:綠色的簾幕。翠,一作“繡”。

⑷紅粉:這裡指粉紅的臉頰。

⑸空歸:空空歸來。

⑹負:辜負。

⑺枕函:枕套子。欹:傾斜貌。

⑻淡薄:稀疏,稀少。

賞析

舊體詩、詞大體上有齊言與長短句之別。但詞中也有少數齊言者,這首詞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間不免省略敘寫與過渡的詞語,出現若干空白。這就需要比勘揣摹,發揮聯想,方能對詞意有充分的體味。

此詞的題材是最常見的暮春思婦之閨怨。但用《三字令》這一特殊詞調,在表現上顯得格外別緻。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三句,是說暮春的白晝一日長似一日,正是牡丹花開的時候。遣詞上容易使讀者聯想到《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買花》)等詩句。然而此詞的女主人公在這樣綿長的春日,卻無心參加賞花士女之行列,獨自悶悶在家。“羅幌卷,翠簾垂。”就表現出這樣的意態,同時詞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寫轉入閨房之內。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內心矛盾。她深鎖春光而犯愁,原來她正看這一封信——彩箋書,流著淚。從“兩心知”一句看,這信與其是她自己寫就的情書,無寧看作是遠方寄來的尺素。否則,便應是“憶君君不知”了。然而,書來正意味著人不來。那人一去或許經年,須知“紅粉”樓中正計日。

過片緊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單;“燕空歸”,似乎暗示來信徒增幽怨,又有以雙飛燕反襯孤獨處境之意。想必來信中有許多託詞,但不能改變一個鐵的事實:“負佳期”。想當初離別,必有盟誓“兩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後約將人誤。這裡詞語雖簡單,怨思卻甚深。“香燼落”,極見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極見人之無聊。此時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寫景,又由室內推移室外,時間已由上片的白晝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這是花好月圓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這花好月圓,卻不能慰藉孤棲者的愁懷,反而徒增感傷。以景寫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對比詞語,撥換字面,頗增情致。

這詞在歌筳演唱該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齊,斷而不見、亂,真有明珠走盤之清脆感、節奏感。

名家點評

湯顯祖評《花間集》:“逐句三字轉而不窘,不坌,不崛頭,亦是老手。”

許昂霄《詞綜偶評》:“‘羅幌卷’五句,由外而內;‘香燼落’五句,由內而外。‘花淡薄’句,春光欲盡,故曰‘淡薄’。”

陳廷焯《雲韶集》:“‘兩心知’三字溫厚,較‘憶君君不知’更深。好在‘分明’、‘淡薄’四字。”

俞陛雲《五代詞選釋》:“十六句皆三字,短兵相接,一句一意。如以線貫珠,粒粒分明,仍一絲縈曳。”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每句三字,筆隨意轉,一氣呵成。大抵上片白晝之情景,由外及內。下片午夜之情景,由內及外。起句,總點春盡之時。次兩句,點簾外日映牡丹之景。‘羅幌’兩句,記人在簾內之無緒。‘彩箋’兩句,記人在簾內之感傷。人去不歸,徒有彩箋,見箋思人,故不禁淚下難制。‘兩心知’一句,因己及人,彌見兩情之深厚。換頭三句,說明燕歸人不歸,空負佳期。‘香燼’兩句,寫夜來室內之慘淡景象。結句,又從室內窺見外面之花月,引起無限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