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作者:由 坦坦蕩蕩的李夭夭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1-20

寂寥心事誰人知

王績《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王績

隋末唐初,有這樣一個人,歷經兩個朝代,三次做官卻又三次辭官,幾經輾轉,卻依舊保持著一顆純真的詩人本心,他就是唐朝第一位詩人王績。

王績,出生於隋朝末年一個雖不十分顯赫,卻也十分富足的官宦之家。他年少得志,15歲時就獲得了名臣楊素的賞識,從而舉孝廉,除秘書正字,順利踏上隋末的官場。有才,又被楊素驚為天人,這樣的人生奇遇,本應令王績從此順利走上人生巔峰才是。

可是,做了官的王績卻發現,官場上的一切都不如自己所想,尤其是時逢末世,時局動盪,群雄並起,政治鬥爭尤其激烈。而政治家之間的鬥爭則充滿了虛偽,狡詐和各種各樣的陷阱,這都是王績所不能接受的。他想逃離這些爾虞我詐的爭鬥,幾番思索之後,王績上書朝廷,申請調任揚州,遠離政治中心。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王績

可是,有時候,人越是想逃避什麼,就越是躲不掉,就如王績。

來到了揚州,還沒輕鬆幾天的王績便得知了隋煬帝南巡揚州訊息,隋煬帝第三次下揚州,令揚州這個南方小城頓時成了天下目光的焦點。

此時,身為六合縣丞的王績,雖然只是一個八品小官,人低言微,但曾受到楊素青眼有加外加大力提攜的王績還是受到了來自同僚們不合時宜的期待,他們都希望在中央做過大官的王績能向他們引薦引薦朝中的官員大臣,好在隋煬帝下揚州這千載難逢的“喜事”中表現一二。

看著同僚們或獻媚

又或

嫉妒的目光,王績坐不住了,他輕嘆一聲,“網羅在天,吾將安之?”第二天,王績就以身體不適為由,第二次辭去了官職,於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乘著一葉小舟,離開了揚州。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王績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唐朝建立。

每逢新朝初建,為了穩定局勢,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大都會安置一些舊朝官員重新做官,王績也在被徵為待詔門下省,俸祿微薄,但倒也清閒且與世無爭。

也許王績註定與亂世結緣,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從而登上了帝位,成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對於百姓來說,誰當皇帝其實並不重要,他們只關心今年收成如何,天下是否能夠太平。

對於官員來說,誰當皇帝也是不重要的,野心家們關心的是當今皇帝有何喜好,如何才能平步青雲;得過且過者們則繼續過著自己的安穩日子,只要俸祿在手,誰當皇帝,如何當上皇帝,又與自己何干?

可王績的內心卻不是那麼的平靜,從小熟讀儒家經典的他始終是一個純粹的文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早已融入骨血,在他的心中,一個連“修身”都做不到的皇帝,如何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

懷著一顆絕望的心情,王績第三次上書請辭。

這一次,他決定遠離塵世,歸隱鄉林。在古代,由於不滿時政而選擇避世的文人很多,他們或懷才不遇,心灰意冷之下選擇避世,如杜荀鶴;或遭到排擠或陷害,被迫避世,如蘇軾;又或者內心清高,不願意同流合汙而選擇遠離塵世,如嵇康。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王績自撰墓誌銘

與晚年潦倒的蘇軾與英年早逝的嵇康相比,王績是幸運的。他雖然家道中落,但作為曾經的世家大族,祖上留下的十五六頃田產,令他非但無生計之憂,還可以足額向政府繳稅,與青山綠水為伴,清風為鄰,倒也十分瀟灑。

可是,再閒適的生活也不能掩蓋他那寂寞孤獨的心,在無數個午夜時分,思量著前程過往的王績竟是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作為世家大族的公子,王績自小就受到了嚴格的家庭教育,飽讀詩書的他曾立下志願,要做一個能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可是面對動盪的局勢,他所看到的只有一心向上攀爬從不顧及百姓死活的官員,以及為了登上帝位,弒兄逼父的當今皇帝。為了獲得內心的平靜,他辭官回到了故鄉。可是,看著昔日熟悉的相鄰,依舊過著如戰亂前那麼平靜無波的生活,彷彿曾經破碎的山河以及當下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之無關。

王績:孤獨苦悶誰人知

野望

看著眼前似曾相識,卻又完全陌生的同伴,王績迷惘了,他感覺自己彷彿就是一個局外人,在這個世情渾濁的世界裡,眾人皆醉,為他獨醒。是那麼孤獨,那麼心酸。

於是,在一個深秋午後,百般孤寂的王績寫下了這首飽含孤獨與絕望的《野望》。

時光流轉,江湖老去,卻是山河不改。讀著這首詩的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白髮老者,在薄暮的夕陽下,暗暗感嘆著曾經未曾一刻忘記的豪邁和如今的無以言說的落寞與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