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作者:由 劍上風雷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2-02

風雷翊上軍是什麼意思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畫像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準備奪取幽州城。到達瓦橋關的時候,前軍的斥候回報說,遼軍已經望風披靡。柴榮非常高興,登臺遠望,對掃平狼煙收復燕雲十六州充滿信心。可惜,第二天他就一病不起,大軍只好班師回朝。病逝時年僅三十九歲。

對於周世宗柴榮來說,他一生的理想剛剛完成了四分之一,如果命運肯稍微眷顧一下,他即將完成的豐功偉業,中國的歷史會是另外一個模樣。然而,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給了他非凡的智慧和果敢,也讓他在滿目瘡痍中開創了宏偉的基業,卻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在突襲的疾病中抱憾而亡。

公元926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身亡。後唐明宗即位後,下令莊宗的妃嬪可以出宮回家。對於這些女子來說,能夠回家重新開始新的人生,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當時沒有人能知道,後唐明宗的這個仁慈的決定,對以後的歷史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這其中有一位柴夫人,在回家的途中,偶然遇到一個年輕人,容貌不凡,柴夫人竟然對他一見傾心。這個年輕人就是郭威,這個時候只是後唐軍中一個普通計程車兵。關於這段傳奇性的姻緣,還有柴夫人巨眼識英雄,馮夢龍在三言二拍中進行了風趣的演繹。

從時間上看,柴夫人邂逅郭威,應該是他二十歲出頭,在後唐軍隊中擔任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的時候。不得不說柴夫人有一雙慧眼,能夠識英雄於微時,並且用自己的豐厚嫁資,全力扶持丈夫。

郭威經過二十年的努力,終於透過輔助劉知遠稱帝,成為朝廷重臣。在這二十年的歲月裡,郭威家境清寒,除了柴夫人的資助,就是義子柴榮經商販茶,貼補家用。一直到郭威終於發跡,柴榮才棄商從戎,跟隨郭威。

公元950年,郭威和柴榮領兵在外,京城的家人全部遭到漢隱帝的屠殺。郭威憤而起兵造反,建立後周王朝,柴榮作為郭威的義子,被立為儲君。四年後郭威去世,柴榮即位,史稱周世宗。

三十三歲的柴榮雄心勃勃,希望能夠成就非凡的事業。他曾經問善於天文數算的王樸,“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這可以說就是柴榮對自己皇帝未來工作的長期規劃,從開疆拓土得天下,到休養生息為百姓,再到天下太平。

公元954年,剛剛登上帝位才一個月的柴榮,面對的是北漢劉崇和契丹的耶律敵祿聯合的進攻。他決定御駕親征。但是在和大臣們商議的時候,卻遭到了一致的反對。

他們認為,經過平陽之戰,劉崇實力大減,根本不可能來送死,一定是在虛張聲勢。而後周正在國喪期間,不宜由皇帝親自出徵。

世宗則認為,劉崇分明就是趁著國喪來趁火打劫,一定會來。於是皇帝和大臣們展開了辯論。辯論當中,特別是馮道,一點面子都不肯給皇帝。

世宗說,唐太宗不就是南征北戰,親自出馬嗎?我怎麼就不行呢?馮道毫不客氣的反駁,陛下您還不是唐太宗。世宗說,劉崇的軍隊不過是烏合之眾,遇到我們的軍隊,就像泰山之重壓碎雞蛋。馮道冷笑道,陛下您還不是泰山。

五代十國這個亂世到柴榮,不到五十年,卻經歷了十二位帝王。政權更迭之快,史無前例。柴榮剛剛即位,皇帝寶座還沒坐熱乎呢,而馮道這輩子經歷了四個王朝,十位帝王,號稱不倒宰相,他對柴榮的態度可以代表當時朝廷重臣的態度。他們對柴榮這個繼承人並不滿意,更不服氣。

當年郭威剛剛即位,慕容超在兗州造反,派人去征討,好久也沒能獲勝,於是打算派柴榮出征,結果遭到以王峻為首的臣子們的竭力反對,郭威只好親自出馬。這就是五代十國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擁有武裝力量的藩鎮節度使,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王峻不喜歡柴榮,柴榮在廣順三年正月前來覲見,多待幾天都不行。現在柴榮坐上了這個位子,他心裡很明白,在這個亂世,意外隨時都會發生,就像安重榮說的那樣,

今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

郭威去世之後,四天之後才對大臣們公佈,這明顯是柴榮明白,這些人對自己心懷不滿,四天的時間可以充分安排好一切。他這才能順利登基為帝。

現在是內部統治還沒有穩定,外有強勁的敵人來進攻,誰知道會不會出現什麼變故。他無奈之下,只好先讓符彥卿、王彥超等人出兵迎戰。

八天之後柴榮還是親自領兵出征,在高平與敵軍遭遇。根據前方斥候的報告,

劉崇自將騎三萬,並契丹萬餘騎,嚴陣以待官軍。

這形勢一看就是一場惡戰。劉崇東西方向列陣應敵,柴榮也戎裝陣前觀戰。樊愛能、何徽望剛剛交戰就慌忙逃走,騎兵步兵亂成一團。甚至有千餘人馬投降敵軍。柴榮派人制止他們停止逃跑,這兩個人不肯聽命,竟然還散佈自己軍隊戰敗投降的假訊息。

這時候幸虧柴榮馬上率領親衛侍從上前督戰,親自馳騁在兩軍陣前 ,馬仁瑀在馬上開弓射箭,一連殺死幾十名士兵,這才剎住了畏敵的情緒,激勵了士氣,扭轉了危急萬分的形勢。在戰鬥中擊斃敵方大將張暉和樞密使王延嗣。

從世宗親征劉崇,王師不利,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因躍馬大呼,引弓連斃將卒數十,士氣始振。

今上馳騎於陣前,先犯其鋒,戰士皆奮命爭先,賊軍大敗。日暮,賊萬餘人阻澗而陣,會劉詞領兵至,與大軍迫之,賊軍又潰,臨陣斬賊大將張暉及偽樞密使王延嗣。 舊五代史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高平之戰是險勝,可以這樣假設,如果柴榮待在汴梁城,高平這一戰沒有壓得住茬子的人,周軍必定是兵敗如山倒,亂兵衝進汴梁城,不定會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呢。就算柴榮能在汴梁穩住局勢,怕是從此後周也就要成為北漢的附庸了。

柴榮這一次在重要的軍事活動中,用實際行動狠狠的打了馮道的臉:雖然我不是唐太宗,但是我就是泰山!

如果說柴榮的政治事業是一棟高樓,那麼,高平之戰就是這座高樓的穩固基礎。基礎打好了 ,接下來就是全方位的建設。

01

首先,要整頓軍隊,嚴肅軍紀,打造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精銳軍隊。

對高平之戰中畏敵逃走的樊愛能、何徽連同部下一共七十多人,全部被處死。樊愛能是馬軍都指揮使,何徽是步軍都指揮使,他們在高平之戰中畏敵如虎,剛交戰就逃走 ,即使何徽是高陽戰役的功臣, 一樣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世宗謂張永德曰:“樊愛能及偏裨七十餘人,吾欲盡按軍法,何如?”對曰:“必欲開拓疆宇,威加四海,安可已也!”世宗善其言,悉誅愛能等以徇,軍聲始振。 舊五代史

高平之戰讓柴榮看到軍隊戰鬥力的弱勢,決心改革軍制。

且兵在精不在多,宜令一一點選,精銳者升在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

當時驍勇善戰計程車兵,大多在諸節度使的麾下。於是柴榮下令,招募武藝超群的勇士,即使來自草莽也沒關係,親自參加考試挑選,確實身手非凡的進入禁軍。後周的禁軍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前者管轄鐵騎軍控鶴軍,後者則分為龍捷軍和虎捷軍。然後精心一一挑選,老弱瘦小的去掉,就這樣,禁軍十二萬人,兵力非常強大,征伐江南的時候就能看得出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之強悍,和以一當十的勇猛。

趙匡胤接手以後的宋代禁軍,雖然號稱八十萬,卻都是冗陳之兵,戰鬥力遠遠不及後周了。

顯德元年,上謂侍臣曰:“侍衛兵士老少相半,強懦不分,蓋徇人情,不能選練。今春朕在高平,與劉崇及蕃軍相遇,臨敵有指使不前者,苟非朕親當堅陣,幾至喪敗。況百戶農夫,未能贍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令一一點選,精銳者升在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虛費。 舊五代史

02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再強大的政權也需要經濟基礎來支援。軍隊改革以後,接下來的就是經濟方面的改革。

從唐朝末年就開始的佞佛行為,經過五代十國的亂世,已經達到了頂峰。僧人不織而衣,不耕而食,不但嚴重浪費社會資源,更有盜賊逃兵,把寺院當成藏身的好地方。

柴榮即位的時候,全國有營業執照的寺院2694座,私自建設的寺院30336座,僧尼共有365000萬人,僧人205000人,這個數字相當龐大,當初高平之戰後周動用的兵力尚且不到五萬人,北宋建國之初,戶籍為967353戶,因為後周時只有戶籍統計沒有人數統計。

柴榮整頓寺院的政策主要按照合法性為依據,私自建設的寺院一律撤銷,嚴格申請出家的條件,必須經過家人同意,能夠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經文,才能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批准後,還需要開封洛陽等五個大城市的佛教機構舉行的剃度儀式,這才能成為合法的佛教徒。至於那些罪犯、盜賊等等企圖把佛門當做隱身躲避的方便之門的人們,就門兒也沒有了。

為了進一步疏通加快貨幣流通,柴榮宣佈,燒燬全國的銅鑄佛像,並且給出最短期限,五十天,國家會折價給予補償。

而且嚴刑峻法,過期私自藏匿者五斤以上者處死,不及者論刑有差。

佛教盛行,信奉者眾。許多官員就是虔誠的信徒。對於這種殺氣騰騰的命令,誰都不敢執行。柴榮就耐心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說,佛像怎麼能就是佛的本體呢?佛家以慈悲為懷,佛祖就算是自己的身體,都拿來奉獻呢,如果我的身體能夠拯救蒼生,也會毫不猶豫獻出來的。

有一尊大佛像,有著非常靈驗的名聲,頂禮膜拜的百姓終日不絕。根本沒人敢動手拆毀,柴榮就親自掄起大斧子,哐哐幾下子就砍破佛像的胸膛,旁觀的人嚇得直哆嗦。從此,寺廟的佛像就都改成泥塑木胎的了。

柴榮以前,曾今有三位同樣提出滅佛主張的帝王,他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

唐武宗李炎。這幾位帝王採取的都是非常強硬的鐵腕政策。他們強制性命令所有僧尼還俗,北魏孝武帝拓跋燾甚至殺光長安的僧人,全國焚燒佛經和佛像,是宗教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而柴榮對於宗教界的改革,政策相當溫和,既驅逐了那些佛門的寄生者,又允許真正許身佛門的修行者一心向佛。

王夫之是這樣評論的:周主行裁損之法,得之矣。

甲戌,詔曰:釋氏貞宗,聖人妙道,助世勸善,其利甚優。前代以來,累有條貫,近年已降,頗紊規繩。近覽諸州奏聞,繼有緇徒犯法,蓋無科禁,遂至尤違,私度僧尼,日增猥雜,創修寺院,漸至繁多,鄉村之中其弊轉甚。漏網背軍之輩,苟剃削以逃刑;行奸為盜之徒,托住持而隱惡。將隆教法,須辨否臧,宜舉舊章,用革前弊。 舊五代史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塑像

03

然後就是對政治方面的措施, 主要體現在恢復了荒廢已久的科舉考試製度。

不論是否在任的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參加。後周第一次科舉考試共錄取十六人,柴榮經過審閱試卷,發現有的學問不夠,就取消名次,主考官工作不認真不到位,貶職反省。

詔曰:“國家設貢舉之司,求英俊之士,務詢文行,方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放舉人,試令看驗,果見紕繆,須至去留。其李覃、何曮、楊徽之、趙鄰幾等四人,宜放及第。其嚴說、武允成、王汾、閭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張慎徽、王翥、馬文、劉選、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藝學未精,並宜勾落,且令苦學,以俟再來。禮部侍郎劉溫叟失於選士,頗屬因循,據其過尤,合行譴謫,尚視寬恕,特與矜容,劉溫叟放罪,其將來貢舉公事,仍令所司別具條理以聞。 舊五代史

除了科舉選拔官員,柴榮同時也尋訪考察有能力的官員,予以重用。他還獨出心裁的出了兩篇政治論文,《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讓左右二十多位大臣每個人都寫一篇,考驗他們的政治大局觀點。最後受到柴榮肯定的是王樸的《平邊策》。

王樸的平邊策當中

攻取之道,從易者始

,以及

先南後北的戰略方向

,和柴榮平定天下的謀略,有不謀而合之處。柴榮每次出征,王樸就留守京師,負責朝廷內部的建設,和後方的穩定工作。成為柴榮在位期間的重臣。只是可惜,王樸先於柴榮去世,柴榮到王樸家哀悼的時候,悲痛之情溢於言表,手中的玉斧甚至敲碎了地磚。

後來趙匡胤建國後, 見到王樸的畫像,忍不住恭恭敬敬的向畫像行禮,屬下都很驚訝,他解釋說,如果當年有王樸在 ,就不會有我的今天。王樸和柴榮幾乎同時去世,後周幼主沒有得力的重臣輔佐,這才讓趙匡胤策劃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

04

重視農業,是歷朝歷代必須遵循的國策。

從文景之治到貞觀之治再到開元盛世,都是建立在農業的繁榮與發展的基礎之上。柴榮果斷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民耕種無主的荒地,來改變在戰亂中一片民生凋敝的狀況。

乙未,詔:“應逃戶莊田,並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稅租:如三週年內本戶來歸者,其莊田不計荒熟,並交還一半;如五週年內歸業者,三分交還一分;如五週年外歸業者,其莊田除本戶墳塋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諸州,應有陷蕃人戶,自蕃界來歸業者:五週年內來者,三分交還二分;十週年內來者,交還一半;十五週年來者,三分交還一分;十五週年外來者,不在交還之限。

舊五代史

唐代元稹在同州任職的時候,發現當地很多農民的田地已經被水流衝成砂礫之地,還是要照樣納稅,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田地眾多,但是才繳納十分之二三的賦稅。於是他統計當地實際的耕地,然後將稅賦按照耕地分配。

柴榮對此很有感慨,說這可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政策,帝王的仁政一定要以此為開端。下令把均田圖和均田法傳達到各地方行政長官,要求他們認真學習,體會其中的意義。他計劃制定好全國的賦稅在一年以內完成。

柴榮把國家各個方面都安排好了,就開始了平定天下的腳步。當時後周處於中原腹地,北有契丹北漢,南有長江以北的 南唐,後蜀,進攻的順序大有文章。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後周地圖

01

王樸的平邊策,對於消滅鄰國的順序先後是這樣說的,首先滅掉南唐和南漢,然後取得巴蜀之地,接著是燕雲十六州,最後消滅的是北漢。這個順序就是從南到北,先東後西。方向只是行動的順序,實質則是

取攻之道,從易者始

。先收拾實力比較弱的,最後在收拾力量比較強大的。

最後統一天下的趙宋王朝,和王樸的策略大致相同。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廣義兩任皇帝,基本走的都是先南後北,先東後西的路子。只不過最後把北漢放在前面,燕雲十六州放在最後。結果在平定北漢之後,力有不逮,屢次對契丹用兵都遭到慘敗,遺恨百年。

柴榮的策略和王樸有重合之處,也是先攻擊後蜀和南唐,然後集中力量對付契丹,而北漢則放到最後,這一點和趙匡胤正好相反,趙匡胤是從

難易角度

出發,而柴榮是從

綜合全域性考慮

契丹和北漢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不過當時契丹君主是穆宗耶律述律,他是有名的昏君,號稱睡王。

荒耽於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

契丹人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驍勇善戰,穆宗在位期間,國內奪權活動非常頻繁,社會動盪,柴榮選擇先攻打契丹是最好的選擇。

而趙匡胤兄弟卻沒有這樣的眼光,沒把握住機會,雖然滅掉了北漢,等宋軍休整過來,契丹已經是景宗耶律賢在位期間了,耶律賢是遼國中興之主,各方面特別是軍事,宋軍處於下風。等到趙光義北伐的時候,就只有苦戰落敗了。

02

事實也正是如此。公元955年,柴榮收復四川,然後從公元956年到958年,三次出征南唐,平定長江以北十四州,六十縣,止步江北,和南唐李璟劃江為界。這並不是說柴榮的軍隊沒有能力跨越長江天險,擊敗南唐,只是牛刀小試,他已經看出南唐的軍事力量不過如此,只要他平定了北方,挾威而來,大兵壓境,何愁江南不克。

初,帝之渡淮也,比無水戰之備,每遇賊之戰棹,無如之何,敵人亦以此自恃,有輕我之意。帝即於京師大集工徒,修成艛艦,逾歲得數百艘,兼得江、淮舟船,遂令所獲南軍教北人習水戰出沒之勢,未幾,舟師大備。至是水陸皆捷,故江南大震。 舊五代史

03

公元959年,柴榮出師伐遼,契丹人聽說柴榮御駕親征,都怕得不行。

僅僅四十二天,甚至兵不血刃,沿途州縣望風而降。凡藩部之在幽州者,亦連宵遁去

。連收益津,瓦橋,淤口三關,易州,瀛洲,莫州三州,當時遼國留守蕭思溫把戰況報告給穆宗,穆宗竟然說,那些地方本來就屬於中原,丟了就丟了吧。

柴榮在瓦橋關登臺望遠,躊躇滿志,百姓前來獻上美酒,他隨口詢問此地何名,回答說, 名曰病龍臺。柴榮默然無語,當天夜裡患病,於是他匆忙揮師歸京。

柴榮在帶病歸京的途中,一定也曾經想過自己萬一沒有戰勝疾病,年紀幼小的兒子能不能坐穩皇帝的寶座,剛剛建立起基礎的大周王朝會不會重蹈這亂世當中的覆轍,那些看起來忠心不二的臣子們會不會生出異心,周太祖郭威也是這樣得來的天下,兵強馬壯就擁有做天子的資本。

也許,柴榮想的最多的是,祈禱上天能夠賜予他二十年的時間,讓他可以去平天下,定太平。可惜,上天沒能眷顧他,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帝王的生命和草根百姓一樣脆弱易逝,他匆忙趕回汴京,為兒子和大周安排好他身後的事情。

冊立符皇后,確保把符氏軍事集團和大周政權緊密聯絡在一起,以範質、王溥、魏仁浦為等人為輔佐兒子的託孤輔臣,武將則安排趙匡胤和韓通等人掌管京城防務。最後,柴榮懷著無限的不甘心病逝。

所謂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說的就是像柴榮這樣的人呀,他計劃十年可以平天下,也包括收復燕雲十六州,如果上天能再給他二十年的時間,後周將是繼大唐以後真正統一天下的王朝,然而歷史就是如此,總會有未盡的遺憾。

我真的還想再活二十年,壯志未酬的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的陵墓

史書上的評價說他

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也。獲得這樣高度評價的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僅僅只有五年半而已。

柴榮作為一代帝王,胸襟韜略,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選,

他只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時間,他也只敗給了時間

。就像宋神宗認為的那樣

,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