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寶豐:推廣林下食用菌 鋪開致富新路子

作者: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2-12

林下僧是什麼樣子

寶豐:推廣林下食用菌 鋪開致富新路子

1月27日,位於寶豐縣商酒務鎮薛楊線趙官營段的經濟林內,200畝林下大棚靜悄悄地排列在雨雪中,像一個個拉長的銀錠。張偉峰在4號冷庫為客戶打包好種植基地最後五斤赤松茸後,算是為這忙碌的一年劃上了一個句號。

“這蘑菇叫赤松茸,又叫大球蓋菇,是我國近幾年剛剛興起的食用菌新秀。我這近200畝林下種植銷售一空,訂單已排到了明年7月。”張偉峰拿著一個又肥又大的赤松茸介紹說。

今年49歲的張偉峰是商酒務鎮趙一村人,2019年,他透過考察,看中了赤松茸這個致富專案,由於赤松茸營養價值高,食用範圍廣,符合現代消費時尚,市場前景看好,第二年,他開始著手試種。

據張偉峰介紹,赤松茸和其他蘑菇的共同特點就是喜陰溼,適合在樹林裡種植。在樹林裡種赤松茸能讓雙方優勢互補,迴圈利用。樹冠可以為赤松茸生長遮陽,降低溫度;同時,赤松茸廢料可以作為樹木的有機肥,促使樹木生長。

“赤松茸每畝效益在2萬元,我們商酒務鎮現有經濟林6000多畝,如果都能種上赤松茸,每畝最低按1萬元計算,全鎮增加農民收入就是6000多萬元,將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商酒務鎮黨委書記郭書東在林下經濟現場觀摩會上如是說。

為更好盤活閒置林下資源,不斷引導群眾創業致富,該鎮把鄉村振興與發展特色產業結合起來,緊緊圍繞“調整結構、產業富民”的發展目標,大力推廣林下食用菌、林下養殖專案,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赤松茸蘑菇產業,為當地群眾鋪設了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目前,該鎮的林下和大棚兩種方法種植的赤松茸蘑菇菌群,都成功地解決了菌種、種植管理、後期加工等難題,實現了產業化種植。該鎮食用菌規模也從70畝發展到了200餘畝,每畝可產近萬斤,增收2萬餘元,年產值達到700萬元以上,淨利潤300萬元。產品已經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型城市,而且供不應求。

“赤松茸特別皮實,稻糠、麥秸等都是種植原料,而且今年種,明年還能出,下種、管理和採收都非常簡單,老的少的都能幹,現在已經有6家農戶跟著我試種了。”張偉峰說,今後他想多發動一些農戶種植,帶動一大批群眾讓他們“錢包鼓鼓的”。

農民張偉峰只是寶豐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壯大“歸雁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注重吸引返鄉人士創業,不斷強化特色種植,以食用菌、秋月梨、生薑、艾草、辣椒、花椒、迷迭香、花生、油菜、小雜糧等為主的農業產業,正蓬勃發展,不斷遍地開花結果。

“林下種植食用菌不但充分發揮了林地資源閒置、空氣溼潤、溫度適宜、光照均勻的自然環境優勢,而且具有投資低、見效快、管理方式簡單等特點。我們會繼續完善赤松茸這個產業專案。”郭書東說,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赤松茸種植基地秸稈覆蓋下的泥土裡,一朵朵菌稈白色、傘面赤色白點的赤松茸成群地探出頭來,會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採摘。(寶豐縣委宣傳部 柳真真 馬俊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