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作者:由 草夕寸品文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2-27

黃花笑逐臣什麼意思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重陽是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在中國哲學中,偶數為陰,奇數為陽,而九是最大的陽數,所以,九月九又被稱為重陽節。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因為九九重陽的諧音是久久,有天長地久之意,所以在重陽節,中國古人常常在這一天祭祖和敬老。到了今天,重陽節也就成了老人節。其實重陽節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於戰國時代,不過唐朝時才正式將其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至今。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古代人十分注重過節,不同節日有不同的活動。重陽節也是如此,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等等。到了現代這些活動逐漸被人們遺忘了,但是關於重陽節的詩詞卻留下了不少,如李白的“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杜甫的“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岑參的“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舉,而這當中最著名的,最能代表重陽節的,當屬王維在十七歲時寫的一首成名之作: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這首詩寫於他17歲那年,那時候的王維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和長安之間,他在重陽節這天,想起了他在華山東邊的故鄉兄弟。題目中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的王維故鄉。

這首詩的意思簡單易懂,表達了無法歸家的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全詩沒有用典,語言質樸簡潔,但是傳達的情感卻深沉感人,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全詩開頭便寫一個人生活在異鄉的孤獨,這裡雖然繁華,但卻不是他的家,王維與繁華的長安是格格不入的。不論住多久都始終是異鄉之客。看著四周繁華的景象,他沒有絲毫的歸屬感。雖然王維有才華,能夠得到賞識,自己的仕途也會一帆風順。但是,他思念家鄉的心情都沒有改變。對於異鄉,他只是一個過客,這裡不屬於他,他思念自己的家鄉。特別是到了重陽節這一天,本應該是和家裡的兄弟團聚的。但是他卻只能一個人在異地他鄉感受著孤獨和淒涼。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後兩句不再寫自己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這一天的習俗是登高、插茱萸。王維將自己從畫面中脫離出來,寫他想象的家鄉情景,藉著家鄉的兄弟描寫自己的缺席。更加深了這種孤獨之感,也從側面將親思之情襯托的淋漓盡致。想一想,本應該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大家都到齊了,而只有王維一個人不在。這裡既是王維在思念兄弟,也是兄弟在思念王維。這種心靈感應就更襯托了親情的可貴。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王維的這首詩之所以如此的經典,能引發無數人的共鳴,正是因為王維的這種心聲,其實是現代人很容易理解的。當今社會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背井離鄉來到了大城市,想要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想要追尋屬於自己的軌跡。然而,城市的繁華和自己心中的落寞,永遠是無法相容的。在繁華的都市,我們顯得如此渺小和淒涼,這裡的哪一盞燈光是為我們點亮的呢?

重陽節最應該讀的一首詩,流傳了千年,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

每一個遠離家鄉的人都是孤獨的,孤獨的時候就會想起家。這種孤獨感和思鄉情,往往會在過節的時候達到頂峰。在異鄉過節,會放大我們的思鄉程度。所以每逢過節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引用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這一句便傳達了所有人的心聲。人類的孤獨和對親情的難捨都透過這首詩體現了出來,十七歲的少年王維也因為這首詩一舉成名,而這首詩也成為了無數人對重陽節的最初印象。明天就是重陽節了,此時的你身在何處?是趕往回家的路上 ,還是正在家中與親人團聚。關於重陽節你還知道哪首詩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