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作者:由 蝸牛天空音樂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7-13

打口碟和其他cd相比有什麼區別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聽音樂是如此簡單。開啟音樂APP,輸入你想聽的歌名,點選搜尋,開啟搜到的歌曲,戴上耳機,就可以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之中。

但是時間往回退20年,在2000年世紀之交,不要說移動網際網路,就連網際網路在國內也是剛剛興起。當時國內聽歌方式主要是磁帶,少數有錢人才能消費起CD。國內的引進版磁帶資源非常有限,如果你想接觸更多的西方流行樂,最好的渠道就是打口帶,沒有之一。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各種不同品類的打口帶

所謂的打口帶,其實就是洋垃圾。國外生產過量的磁帶和CD,為了避免堆積在庫房,於是進行集中銷燬。銷燬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用電鋸把磁帶、CD的一側鋸一道口子。這種是正宗打口碟。

2、用尖銳的工具,把磁帶、CD 刺穿。俗稱扎眼盤。

3、壓路機碾壓。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筆者收藏的部分打口帶

不管以上哪種方式,都會有沒有被完全破壞的磁帶或者CD。比如磁帶沒有弄傷黑色帶體。CD打在邊緣,沒有傷到歌,甚至只打壞了盒子。扎眼盤也可能從CD中間穿過而不傷盤。這種還能聽的磁帶、CD以垃圾被運到我國。再被口販子(賣打口盤的商販)成箱批發回來售賣。

那個年代打口帶是你接觸西方流行樂的大門。當年就是聽打口帶接觸到大量經典的樂隊,比如Led zepplin、Queen、U2、Black Sabbath、red hot chilli peppers、Marilyn Manson等等。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成箱的打口帶

我第一次接觸到打口帶是剛剛上高一。我看到學校門口有人擺攤在賣磁帶,就過去挑選。發現全是外國磁帶,而且都有傷。這才從小販口中瞭解到這是打口帶。價格相當便宜,一般10塊錢4盤。知名點的樂隊5元。大盤樂隊,比如 nirvana 8塊一盤。有些喜歡的樂隊沒有貨,老闆會下次進貨時幫你找,這種當然價格會貴一點。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皇后樂隊打口帶

這種流動攤位非常危險,城管經常回來檢查,輕則全部沒收,重則連人一起沒收。這位口販子口袋裡一直帶著兩盤西城男孩和后街男孩的打口帶。我一次我問他:你這賣的都是搖滾磁帶,帶著這兩盤磁帶幹嘛?他說:萬一城管把我抓了,這兩盤磁帶送城管沒準能放我一馬!你瞧,合計是賄賂城管的。

我在上高中期間買了兩三百盤打口磁帶和CD。幾乎每天中午吃完飯都要去打口帶的攤位蹲一會,最終買幾盤磁帶走。大部分打口帶買回來是需要修理的,一般是需要把斷帶接上。國外的磁帶有的沒有螺絲是透過膠把兩面粘起來的,這種帶子需要在底部豁口處撬開,取出被打斷的帶芯,用透明膠粘上。然後帶身在用透明膠粘牢。這樣一番操作後,原來的垃圾就變廢為寶了。放進隨身聽裡,音樂響起,非常有滿足感。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被打斷的帶體部分需要用透明膠粘起來

是否還記得塵封的打口帶?曾經文藝青年接觸西方音樂的主要媒介

雖然打口很深,但很幸運沒有碰到帶體

上大學後我聽CD為主,主要買打口碟。當時我常去還沒有拆除的五道口舊書市場的攤位買打口碟,價格比我老家貴了至少一倍。後來MP3開始流行,不但不花錢,網上資源還多。我一到假期就在家裡24小時掛電驢下歌。進度卡在99%,幾天都沒有資源的痛苦你是懂得。

再往後打口碟沒什麼人買了,生活質量好了,有了更高的追求。此外,唱片也逐漸變成了收藏品,所以還在堅持買唱片的消費者對品相要求比較高。而打口帶並不滿足收藏的要求。

打口帶很好的完成了那個特定年代的音樂普及作用。當時一批音樂愛好者藉助打口帶聽到了更豐富的音樂,進入了更為寬廣的領域,而不是侷限在港臺流行樂中。不過當時聽打口帶是很小眾的事情。例如那時候聽的Queen樂隊,身邊沒幾個同學知道,但前幾年隨著電影大火,在國內的知名度暴漲。此外像green day,radio head等現在無人不知的樂隊,早在20年前我已經透過打口帶聽過他們的歌,當時身邊根本沒人聽。所以真的很慶幸我能在17,8歲的時候接觸到打口帶,在那個時候就能聽到這麼好聽的音樂,接觸到這麼豐富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