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作者:由 草根評事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08

縫衣針對可以做什麼暗器

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地區的人也有每個地區的特色。隨著步入不惑的中年,慨嘆世事滄桑的同時也為社會飛速的發展而感到高興,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農村的孩提時代在記憶中更顯得彌足珍貴。我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的沂蒙革命老區,現在的孩子不能理解我們孩提時代的快樂,就像我們也不理解現在孩子奇怪的想法一樣,這是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產物。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沂南農村

那是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在農村公社大鍋飯向承包到戶轉變的時期,還沒搞計劃生育,家裡有三四個孩子很正常,多的甚至達到八九個孩子,都屬於“放養”的型別,所以那時候在農村從來不缺少小夥伴。家家都是大孩子抱著小孩子給父母分擔看孩子的辛苦。那時村裡認字的人不多,封建迷信還大行其道,給孩子起個“賤名”好養活。所以,我的小夥伴“小名”叫“臭兒”叫“蛋兒”“大蛋兒”“小蛋兒”,當然也有好聽一些的小名叫“公糧”“長紅”“政委”“大軍”……有的家裡哥仨,孩子挺胖的,就叫大胖、二胖、三胖了。換到現在你給孩子起這樣的小名,孩子的媽媽不跟你拼命才怪呢。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鄉村游泳池

記憶中的孩提時代在小溪旁、在陽光下、在樹蔭裡、正在趕著一群小鴨子找尋肥沃的草地。綠色的水草,盛開的野花,以及茂盛的蘆葦叢中都曾經留下了童年的快樂。那個時候溝渠裡的水是清的,把縫衣針燒紅可以製作一個魚鉤,拴上綁黃煙的線,挖幾條蚯蚓,用一根竹竿就可以釣魚了。夏天很熱,電風扇和空調都沒聽說過,一招呼“洗澡去”就能夠來一大群孩子,不一會兒,光腚猴子排成一隊從池塘上面陸續跳進水裡,分成兩夥在水中追逐嬉戲,一些“水性”不好的孩子就抱著個盆子“打撲騰”,現在叫狗刨,不會水的小孩子在淺水的地方撲騰,會水(游泳)的孩子偶爾逗他們,拽著往深水的裡面走,嚇得小孩子“啊啊”叫,農村的孩子學“水”哪有沒喝幾口水被嗆著的,我就是被大孩子扔進深水裡自己撲騰上來的,自那之後就不“沉底”了,長大了才明白,人的潛能都是被逼出來的!在水底的泥裡還經常能夠摸到大蛤喇(河蚌),大的一個足有一斤重,放鍋裡炒或者煮著吃,那肉太硬還很腥,實在是難吃,乾脆敲碎了餵雞、餵鴨、餵鵝。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農村跳水隊

八五年到了上學年齡,村裡的“育紅班”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園”我沒有趕上,上學的第二年才有的,是在一個老房子裡面,我和三胖還有“小蛋兒”趴在窗戶上看,人家又是唱歌又是做遊戲的,把我們饞的不得了。我上的小學就在村裡的西嶺上,就是幾間屋子,也沒有圍牆,算是村裡的“豪宅”了。在一棵大槐樹上掛著一個鐵鈴鐺,根據鈴鐺聲音的節奏可以辨別上課、下課和放學。“豪宅”太少,孩子太多,剛去的小孩子都從家裡帶著一個小板凳,用青石板當課桌學習。那個時候老師是可以打罵學生的,因為家長第一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就對老師說“要是不聽話,調皮就使勁砸(打)”,所以我們對老師都是怕怕的,特別是老師手中那根酒盅口粗的大木頭槓子“教鞭”和手中的“暗器”——粉筆頭,打起人來讓你猝不及防,又快又準。幾十年過去了,多想讓老師再用“教鞭”和“暗器”打一下,可是那些民辦教師如今都年老體衰,讓人不勝噓噓。拿小板凳上學的日子持續了幾個星期,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擠一擠,於是都進教室了,由於起點低,現在的話說就是學生大多很“愚笨”,二年級就有了晚自習,天天帶著個墨水瓶子和鐵皮管子(後來換成腳踏車嘴子)製作的煤油燈,煙熏火燎的,心思都在玩煤油燈上,哪有心思去學習了。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煤油燈

那個年代的物質條件不發達,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穿著好幾個補丁的衣服,也不講究什麼款式,好多家裡的衣服都是老大穿不上換下來老二穿,老二穿不上換下來老三穿……。最盼望的是過年過節,不但有新衣服穿還能有肉吃,能放鞭,把一捆二十隻的鞭炮拆開一個一個的放,不捨得一次放完,誰家放完鞭炮,小孩子第一時間衝上去看看有沒有掉下來沒響的,可以作為自己的“戰利品”,稍微加工可以再放一次。那時候的冬天很冷,房簷的冰溜子很長,池塘的冰很厚,在冰面上玩耍沒有滑冰車就用幾塊木頭板綁上鋼筋一樣玩得很開心,哪像現在的暖冬,一個冬天也看不到幾片雪花。

懷念農村的孩提時代

自制滑冰車

孩提時代趣事多多,現在回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池塘早已填平,摸魚捉蝦的大溝被垃圾覆蓋成了髒水溝,學校也成了高大明亮的民宅,時光已逝,腳步已遠,但往事相映成趣,回首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