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被廣為吟誦?

作者:由 筆名千嶺之松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9-24

李清照的早期詞風是什麼

(作者:千嶺之松)

被稱為“詞國皇后”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之所以流傳至今被人們傳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為

李清照

的詞有極高的藝術成就。李清照傳世之作雖然不算多,但每一首詞皆為精品。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的詞,善於運用一種別人意想不到的新穎的手法來抒發她心中細膩的情緒,使人在閱讀時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李清照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開頭,連續使用疊詞來表達作者心中的愁緒,又採用白描的手法對秋景秋情進行了畫龍點睛似的描繪,抒發了李清照在國破家亡之時流落天涯的悲苦之情。

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讀了這首詞,都會沉吟其中,滿腹憂愁的心境,與李清照感同身受。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被廣為吟誦?

李清照的詞,

獨闢蹊徑,自成一體,詞風清麗婉約,典雅清奇,善於運用白描手法,有極高的藝術魅力。她的詞

,讀起來像喝純淨的泉水一樣爽口,喝完又感到回味無窮,感到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的享受。她在詞中對語言的駕馭,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新意。

例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

前面連用兩個“知否,知否?” 寫多愁善感的知識女性面對落花飄散的惆悵,緊接著用“綠肥紅瘦”描寫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景況。

愚以為,

能寫出這種千古傳誦的佳句,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被廣為吟誦?

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

寫盡了孤獨無依的人在重陽佳節時的悽楚寂寞,對離人的苦苦思念。由於對遠方的丈夫的思念煎熬,在瑟瑟秋風中,人竟比即將凋零的菊花還瘦。能寫出這種借物寫意、以景抒情的新奇的聯想中的韻味,恐怕除了李清照,世上再無第二人。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被廣為吟誦?

第二,

李清照的詞折射出北宋滅亡前後的時代縮影

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故她早期的詞風清麗明快,後期因國破家亡,生活悽苦,她的詞風也變得充滿悲愁和傷感。

她後期的詞,既是她在北宋滅國時被迫南渡、家破人亡的個人悲慘命運的寫照,同時也折射出南宋朝廷在金人入侵時懦弱無能、節節敗退、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的時代縮影。

例如,李清照寫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李清照在南宋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在浙江金華避難時所寫。詞中表達了亡國後客居他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思念。

詩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爭中金人鐵蹄入侵,南宋倉皇逃竄,百姓顛沛流離、生離死別的場面,卻用“風

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的悽清哀婉含蓄的語言表達作者對故土和死去丈夫的懷念。

李清照寫的《清平樂·年年雪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永遇樂·落日熔金》等詞,都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綿綿思念,字裡行間充滿了流亡生活的悽風苦雨。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被廣為吟誦?

李清照之所以被稱為“婉約詞宗”,是因為

她寫的詞,遣詞用句極具創意,看似意料之中,實則出人意料之外;詞中蘊含的情感,如淙淙泉水,自然而然流淌出來,哀愁婉轉,絲絲飄來,沁入心脾。李清照寫的詞,無論是前期美好幸福生活的描述,還是後期悽慘生活的寫照,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毫無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痕跡。同時,詞中所描寫的她的個人命運,和她所處時代的緊緊聯絡在一起。這是李清照的詞流傳至今,仍然被無數人喜愛的原因。

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