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作者:由 窗外的白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6-21

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意思

晏殊被稱為“太平宰相”、“富貴詞人”、“宰相詞人”等,他開創了北宋婉約派詞風的先河。他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變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但要了解此句詩的意思,必須先了解他這個人。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我們從小時到成年看慣了他的很多作品,尤其一些女性都被他那婉轉綺麗文風所折服,以為他就是一個文弱書生,甚至有“風一吹就會倒”的錯覺,惹人憐愛!記得,我老師曾說過,他在官場上有此成就,只不過憑著他過人文采而已;現在看來事實並非如此,他也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繡花枕頭”。

晏殊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他在14歲時就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第一次進殿面試他就呈現過人膽識,面對眾生考生不為氣勢所懾,毫無畏懼,筆走龍蛇,酣暢淋漓,率先答完,此“神童”絕非浪得虛名。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因而,受到宋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從此,走上了官場,最後官拜宰相。他在政治上也是頗有建樹的,絕不是個“繡花枕頭”似的擺設,只不過是他的文名超過了他的政聲:

真宗死,命章獻明肅太后權掌國事,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單獨見太后奏事,一時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簾聽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見,議遂定,這一建議,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說他是”太平宰相“,但這個太平環境也是要靠他來營造的,天上也絕不會掉餡餅!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於兵,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建議仁宗罷監軍,不要以陣圖授諸將,使得諸將對敵時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他還建議整頓財賦制度。這些建議均被仁宗採納,並取得很好的效果,終於使元昊俯首聽命。 一個文官,對於軍事還有如此膽識與見解令人敬佩,你還能說他是個“繡花枕頭“嗎?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而且他還喜歡獎掖人才,歐陽修、范仲淹、富弼等人皆出此他門下;但他為人率真剛毅,他曾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體現他金剛怒目的一面,雖深得真宗、仁宗信任,但因為他的勇猛也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所以宦海多次浮沉,有時也深感力不從心,出現倦怠的情況。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他外剛內柔,很難想像一個火爆性格下面,隱藏著一個顆多愁善感的心。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擅長小令,清醒中帶著感傷,令人回味哲思。比如這句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選自《浣溪沙》,字面意思為:

無可奈何中,看著那些花在風中飄落;那飛回來的燕子,好像不知在哪裡見過。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寫景狀物,不過為了抒情。作者寫這首詞,當然不是為了寫那些花花鳥鳥,也不僅僅是一首傷春之作,而是想說:你看,

再美的花也會有凋謝的一天;再美好的事物,也總有離開我們的一天。

在我們惆悵無緒時,卻又欣喜地發現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飛了回來,但這隻能聊以自慰,畢竟美好的東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最多隻會是類似的出現罷了。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這句詩雖然讀起來,讓人神傷,但是我們可以反其意而用之:

正因為美人或者美好的事物),總是猶如曇花一現,在一起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就當倍加珍惜眼前人(事物)。比如親情,我們總會想到這句: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盡孝也要趁早。

所以晏殊其人,外剛內斂,既有文才也有武略,絕對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就是一個”繡花枕頭“。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參考文獻:林東海主編《文白對照二十五史分類傳記 文學家傳》: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孫望 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 》(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