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影像“對話”文化“世界遺產影像學攝影文化實驗專案”亮相平遙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9-25

為什麼要學習世界遺產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

9月19日,隨著2022第22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開展,“世界遺產影像學·皇家園林和皇家宮殿攝影文化實驗專案成果巡展”走進有著2000年曆史的平遙古城,為觀眾帶來一場世界遺產間的藝術碰撞與精神交融。

影像“對話”文化“世界遺產影像學攝影文化實驗專案”亮相平遙

父親懷抱孩子“認識”世界遺產。攝影 彭可兒

展覽精選展出近百幅以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圓明園、避暑山莊、天壇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觀看影像,閱讀圖片說明,彷彿置身故宮的太和門廣場,感受“金水貫乾坤,太和觀宇宙”的浩瀚宇宙觀;又如泛舟於北海,靜觀碧照樓,體會“太液秋風正好看”園林境界;又如親臨頤和園、慈寧宮,體驗中國最後一個王朝興亡的滄桑感;又如撫摸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在回憶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的同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無比自豪。影展讓觀眾近距離地把握歷史的脈搏,直觀地觸控文化遺產的肌理,在欣賞精彩攝影作品的同時,激發出對中華傳統文化更加強烈的認同感。

“咱們平遙古城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在這能看到其他世界遺產的影像我很受觸動。”平遙居民張金花向記者分享著觀展感受。“這些寶貴的人類財富需要有人記錄,更需要有人看見。”

影像“對話”文化“世界遺產影像學攝影文化實驗專案”亮相平遙

展覽以“皇家園林”和“皇家宮殿”作為主題。攝影 彭可兒

據策展人楊書娟介紹,“世界遺產影像學攝影文化實驗專案”由攝影家梅生擔任導師,在2018年和2019年帶領兩批共20位研究員,以“皇家園林”和“皇家宮殿”作為創作主題,各自在10個月內進行大量的拍攝、研究,最後以“一本書、一個展覽、一個論壇”為學術結果完成的攝影文化學術實驗專案。

在此前舉辦的“世界遺產影像學·皇家園林和皇家宮殿攝影文化實驗專案成果巡展”學術研討會上,記者瞭解到,梅生主張影像研究要以“建立一個概念,尋找一種方法,完成一個體系”為學理基礎和學術方法,以“文獻性、學術性、藝術性”為評判標準,以歷史文獻資料為依據,以影象和文字並重的方式對世界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現狀進行了客觀、系統的表達、展現和評述。梅生提出的“世界遺產影像學”的學理基礎、學術方法和評判標準,是經實踐檢驗的、成熟的思路、體系和方法,在影像研究、創作領域具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影像“對話”文化“世界遺產影像學攝影文化實驗專案”亮相平遙

展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瞭解世界遺產的新渠道。攝影 彭可兒

梅生表示,《世界遺產影像學·皇家園林和皇家宮殿攝影文化實驗專案成果巡展》不僅是一個攝影專題展或幾張照片,它更是研究世界遺產的一種語言方式,是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呼籲。攝影師們透過影像的記錄與展現功能,梳理這些世界文化遺產的特點、型別、狀貌,探究其產生、流變的根源,揭示蘊藏其中的文化內涵,讓影像為文化傳承提供指導。

“世界遺產主題展覽落地同為世界遺產的平遙古城,讓展覽更具傳播價值。今天把這個展覽帶到平遙古城來,希望能夠啟迪更多當地攝影人拿起相機來記錄,尤其在地上文物非常豐富的山西,大家能夠建立拍攝文化遺產的系統性思維,也是我們的一個願望。”楊書娟說道。(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